第24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
(貌似有些细节不能写,但无所谓了,此类案例随处可见,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才对,实在不行,随便搜搜就知道怎回事。)
杨兑和苏晚凝当天回来的很晚。
两人究竟去了哪儿,外人不得而知。
在陶泉的引荐下见了谁,也无从得知。
唯一知道的是,两人回到大华国贸的第三天,泗水海关那边就松了口,对那批PVC假模假样地做了次复检后,便迅速地进入了清关流程。
………………
“爸,任凭杨兑这么胡来,真的没问题么?”
在吴杰那热情的送别和感谢声中,苏晚凝扶着脚步踉跄的父亲下了车,等到那辆黑色的皇冠缓缓消失在视野里,却是忍不住问出了憋在心里的问题。
自家父亲的酒量她清楚,虽然刚刚在饭桌上推杯换盏地喝了至少有一斤,但这点酒绝对不至于连路都走不稳。
“胡来?”
苏元华搓了搓脸,方才还醉的一塌糊涂的模样,一下子就恢复了过来。
除了两颊的酒晕依旧明显之外,竟然与平时没有多少区别。
摸出一根酒桌上剩下的软珍点燃,苏元华深深吸了一口,然后侧头看着自家女儿:“你觉得杨兑这是在胡来?”
感受到肺部传来的灼热感,苏元华叹息一声:“实话实说,到了现在,我才知道老胡回国之前这么看重一个年轻人,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不直接牵扯到大华国贸和福赢公司的前提下,以即将成立的新公司去承担以后的因果,已经是所有解决方案的最优解了!”
苏晚凝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想了想后,还是轻轻点了点头。
国企对于下级单位的控股有着明确规定,三级单位及以上要求独资或者绝对控股;四级单位要求相对控股。
虽然在如今的国内,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三四级国企单位已经作为试点在股份占比方面做了让步,但是像他们这种外贸口的窗口企业,却是没有看到任何松绑的迹象。
所以,大华国贸即将成立的那家新公司,一下子就成了关键点。
只要股权设计的合适,这家新公司就可以变成合资性质的五级单位,交叉持股之下,大华国贸名义上在其中的股份占比甚至可以降到股权变动线的5%……五级单位是没有股权比例限制的。
而这其中的好处和便捷,显而易见。
“可是杨兑打算在出口退税和返投项目上做文章,而且还要共享一大块我们的渠道资源给林家。”
苏晚凝定定地看着自家父亲,语气里全是忧虑:“这样做,真的好么?”
苏元华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小凝,如果可以,我也不想这样的,但是没办法,除非是我们大华国贸或者福赢公司冒着被领导点名批评的风险亲自出面,否则要想帮着吴总他们渡过这道坎,除了暗地里在尺度上做出让步之外,便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说着,苏元华弹了弹烟灰:“小凝你也知道,如今在东南亚这边,华人的影响力虽然看上去很大,但实际上都是依附于本地掌权家族的蔓藤而已。”
“所以,这才是吴总当初明明知道是有人想打他们公司那三千吨PVC颗粒的主意,但却只能跑到我们这边来求援的原因;”
“东南亚这边的局势就从来没有真正稳定过,那些本地家族明争暗斗了不知道多少年,我们毕竟是国企,一旦纠缠太深,那很容易让国际舆论变的被动起来……届时不管是我还是吴总,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所以,把新成立的公司做成防火墙,让杨兑以个人的名义隔开这层牵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有得就有失,这里不是国内,你不可能又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所以,既然我们打算引入外援来驱虎吞狼,那么自然不可能什么代价都不付出。”
说到这,苏元华笑了笑:“不过还好,也不知道杨兑那个家伙到底是对肇庆会所那边的情况了如指掌呢,还是瞎猫碰到了死老鼠,竟然通过陶泉那个掮客把林家引了过来;”
“此林家非彼林家,虽然只是个分支,但他们本家不但与东南亚许多家族有着较为密切来往不说,其本身更是大马那边的华侨……你应该知道,与爪哇这边的华族不同,国内对于大马那边的华侨一直是另眼相看的。”
“所以,林家的入局,不但可以帮着我们镇住泗水这边越来越肆无忌惮的那些社团;最妙的是……就算我们付出的代价大一些,出格一些;就算上级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却也有很大概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无它,国内对于大马那边的华侨印象非常好,长达几十年不间断地支持祖国经济建设之下,不但有许多人认为大马的华人是最热爱祖国的一群人,甚至将其看成了失落在外的小儿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我们给出来的退让出格了些,但是顶多算是亲近过度,在立场上却也不算是犯了什么错。”
说到最后,苏元华看了看自家女儿,语气轻轻的:“况且,虽然我们开出来的条件的确破格了些,但杨兑的那个方案更多的是在薅爪哇这边的羊毛;而以林家那边做事风格,就算会以此为契机进军国内,然而却也会比较注意分寸……既然如此,我们又需要害怕什么呢?”
对于各级国企一把手来说,只要站位和站队上不出问题,其余的都不能算作是什么大事。
苏晚凝听到父亲的一番剖析,心下稍稳,但还是有些忧虑:“可我们毕竟答应了杨兑的条件,让他做新公司的负责人……按照原本的设想,新公司是控股子公司,只是单纯的负责多口转运和双线清关的业务,那还好。”
“可是经过这一茬,新公司就必须重新设计股权,变成一个多方参股的私营企业,还增加了投资和进出口加工贸易业务范围,可杨兑还是负责人,;”
“如此一来,就等于给了他一个自立山头的机会……虽然主要资源还是在我们这边,但从他这次的表现来看,以后未必没有能力自成一系。”
“可杨兑对于公司的态度,我们都是清楚的,一旦我们几个月后兑现了承诺……他会不会想办法跟我们彻底切割开来,甚至是辞职回国?”
杨兑对于大华国贸没有感情,对于爪哇没有好感,对于苏元华同样也不感冒的事情,她这段时间来看的一清二楚。
如果是以前,这货只要完成了承诺,爱咋滴就咋滴……最好拿到新户籍后赶紧回国,好眼不见心不烦。
但是如今不一样了。
定位成关系和业务枢纽的新公司的职能和重要性跟以前大不一样了不说。
关键是……
杨兑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综合业务素养,着实让她吃了一大惊。
以委托加工出口业务的名义,通过虚增货值来撬动退税杠杆,同时选几个潜力细分行业,利用那些哑柜货物的超低成本优势进行二次资源优化配置,通过与华夏和其余东南亚国家跨区域联动逐渐打造出相对有保障的供应链和次级衍生业务?
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鱼三吃的方案,是一个小小单证部主管能想出来的?
杨兑却是不知,自己提出来这个在后世外贸领域司空见惯,乃至于任何一个小业务员都知晓的联动方案,对这个时代的人产生了多大的震动和冲击。
听到自家女儿的顾虑,苏元华闭口沉默不语。
好一会儿,他才丢掉手上的烟蒂,轻轻叹息一声:“鱼和熊掌哪能双全?绑定吴总,获得那边的全力支持才是当下的第一要务……至于杨兑那个小伙子,先走一步看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