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同人衍生 宁同学,我对你心动了

第634章 父母恩重经1

  第六组雕像名为“哺育不尽恩”。

  画面中,一位体态丰腴、健硕的母亲正无私地袒露着双乳,给孩子喂奶。

  她的姿态充满了母性的光辉,展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碑文上刻着颂词:“不愁脂肉尽,唯恐小儿饥”,这句简洁而有力的文字,将母亲在育儿过程中那种无私奉献的心情,以及母爱博大深厚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母亲总是竭尽所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即使牺牲自己的健康也在所不惜。

  第七组雕像为“洗濯不尽恩”。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的洗濯之事大多落在母亲的肩上。

  画面中,母亲每日辛苦地搓洗衣物,尽管身体疲惫,但只要看到孩子健康快乐,听到他们稚气活泼的笑声,便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这组雕像生动地展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即使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毫无怨言。

  第八组雕像为“伪造恶业恩”。

  按照传统习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会为儿女操办婚事,杀猪宰羊,热闹非凡。

  然而,按照佛教教义,杀生是造恶业的行为。

  画面中,父母为了儿女的幸福,宁愿自己承担杀生的罪业,甘愿下地狱受苦,也不愿让儿女沾染任何罪名。

  这组雕像深刻地体现了父母对儿女无条件的爱和牺牲精神。

  第九组雕像为“远行忆念恩”。

  儿子背着褡裢,扛着伞,告别父母,即将踏上远行的道路。

  父母扶杖送别,千叮咛万嘱咐,依依不舍。

  画面中,老父亲显得稍微理智一些,他意识到送别终有一别,便用手轻轻碰了碰老伴,暗示她:天色不早了,儿子前程要紧,咱们是不是该回去了?

  而老伴则扭过头来,满脸不服气的样子,捣了老父亲一肘子,意思是你懂什么,儿子不是你生的,你就是不知道心疼!

  工匠师巧妙地捕捉了这一瞬间的人物表情,并将其雕刻出来,生动地再现了慈母那种“意恐迟迟归”的情怀,让人看了不禁热泪盈眶。

  下面的碑文写道:“恐依门庭望,归来莫太迟”,告诫儿女不要久久不归,免得母亲在家中苦苦等待。

  这正是儒家“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翻版,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孝道的重视。

  第十组雕像为“究竟怜悯恩”。

  “究竟”意为极致、最高,“怜悯”则是“爱”的意思。

  佛教不提倡世俗意义上的“爱”,因为爱往往伴随着占有欲,他们认为爱和贪没有区别。

  佛教提倡的是对世间万物持有同情和怜悯的态度。

  “究竟怜悯”的意思就是最高形式的爱。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无私的爱。

  画面上,老父母横排并坐,儿子跪在他们面前,父亲正神情严肃地指着儿子进行教育。

  碑文上写着:“百岁惟忧八十儿,不舍作鬼也忧之,观喜怒常不犯慈颜,非容易从来谓色难”。

  这正是儒家《论语·为政》中“子夏问孝”的原话,子曰:“色难”,即“承顺父母颜色,此事为难,故曰色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