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吾父嘉靖

第20章 吾家麒麟

吾父嘉靖 肉丝米面 4564 2025-05-05 15:26

  跟随在老道长身后。

  朱载壡并没有急于开口回答。

  而是继续默默的思考着今日这两件事。

  等三人进了内殿。

  嘉靖已经盘坐在道台上,黄锦端来水盆、毛巾好让皇帝洗手净面。

  朱载壡还在思忖着当下的两件事。

  东南那边,巡抚浙江、福建的朱纨,明显就是老道长信重的人,不然不会许以便宜行事之权,更不会在今日还格外说了,巡抚两省一职,要等朱纨的事情查完后再议。

  这分明是奔着等查明朱纨没有重大过错,还要让他继续巡抚两省,操办禁海一事。

  而这件事里,又明显是有浙江、福建本地的官吏和士绅豪右大族暗中勾连,因其本就私下里背着朝廷长期在做海贸走私的事情,所以朱纨这等能将地方豪族与贼寇勾连的话说出来的人,势必会成为这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恨不得早早将其拔除了。

  所以,就有了日本使臣周良于宁波宾馆一事。

  也就有了朱纨命卢镗、柯乔妄杀李光头等九十六人的弹劾。

  而至于宣大三边之事。

  如今看来,自然是三边文武将官人等,以蒙古人进犯为由,在朝中制造紧张感和危机感,然后就能自然而然的让朝廷调拨钱粮人力。

  甚至于。

  他都觉得,三边总督翁万达奏请调拨四十多万两银子去修建宣府边墙,这个数目也是一个试探。

  若朝廷足数准允,那就说明他和一干边臣还受朝廷和皇帝信任。

  若是折半拨付,那他们可能就要开始小心起来。

  而要是朝廷分文不给。

  恐怕蒙古人就要打进来了。

  想到这里,朱载壡心中喝了一声。

  明年可不就是蒙古人打到北京城下了?

  可明年的庚戊之变,和今年的事情又是否有关联呢?

  先前吕本在奏东南之事的时候,又忽然转奏宣大三边之事。

  这里面又有什么联系?

  朱载壡一番思考琢磨后,抬头看向不知何时,已经默默无声注视着自己,目露考量审视的老道长。

  他赶忙躬身作揖:“启禀父皇,今日儿臣观政,听闻之事,尚有不解,还请父皇开释。”

  嘉靖眉头一挑。

  自己之所以让太子观政,就是为了让对方能尽早熟悉国政,明白该如何处置诸事。

  今日首次观政,他有此一问,也是存了考量其在国事上的天赋究竟如何。

  现在看到儿子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还有不解的地方,想要让自己先为其解释。

  这份沉稳,便已经难得了。

  嘉靖面带笑容:“何处不解?”

  朱载壡复想心中之思,开口问道:“不知吕阁老为何地人氏?生平如何?”

  一旁正为皇帝端来茶水的黄锦,当即笑着说道:“太子殿下,吕阁老是浙江余姚人。早年受教于前朝内阁大臣谢迁之子谢丕,嘉靖十一年中的进士入朝为官。”

  朱载壡顿时眼前一亮:“谢迁似也是浙江人?”

  黄锦点头笑道:“太子殿下好记性,谢迁亦是浙江余姚人。”

  这一问一答间。

  道台上的嘉靖不由的点着头,面露欣慰。

  朱载壡这时又看向嘉靖:“父皇,不知如今的宣大三边总督领兵部尚书衔翁万达,又是何地人氏?”

  这会儿嘉靖半抬起手:“此人乃是广东潮州府人。”

  朱载壡眉头却是微微一皱:“倒是东南诸省人氏,却又不是福建人?”

  他这番嘀咕,嘉靖和黄锦也是听得清楚。

  黄锦上前一步,笑着说:“太子殿下为何关心翁尚书是否是福建人?翁尚书虽不是福建人,不过其姻亲邹家却是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

  “那我明白了!”

  朱载壡忽的开口,语带惊喜。

  随后又佯装方才反应过来,赶忙看向道台上的嘉靖,颔首躬身作请罪状。

  嘉靖却是不曾在意,反倒是面露好奇道:“太子明白什么了?”

  朱载壡躬身作揖:“回父皇的话,今日朝议之事,儿臣有些明白了。”

  嘉靖哦了一声,眼里露出更多的期待:“既然明白,快与朕说来。”

  朱载壡点点头。

  决定在自己想通的关节上,再稍稍的添油加醋一点。

  他当即便肉眼可见的神色肃穆凝重起来:“回禀父皇,儿臣以为巡抚浙江、福建两省的都御史朱纨,乃是因为触动了浙江、福建两省以海贸走私为生之人的利益好处,所以方才招致近来反复不断的弹劾!”

  嘉靖眼里带着意外的看向一旁,同样面露诧异的黄锦。

  朱载壡则是继续说:“我朝自高祖之时便严厉海禁,后虽有成祖用三宝太监数下西洋,但海禁从未松解。然而众所周知,海贸走私之利历来惊人,可以海量形容。”

  “东南诸省,如浙江、福建、广东,皆多山地而少耕地,又东临大海,造船之业自古便有,而无耕地之地,亦历来多出商贾,譬如徽商、晋商之流。”

  “沿海各省无耕种之利,则商贾辈出,国朝虽有海禁,但海商唐宋亦有。人皆逐利,便有朝廷禁海,可滔天之利,彼人安会坐视守法?”

  “诸省海贸走私之人多不可数,亦如朱纨所言,沿海诸省各地士绅豪右大族暗中出海行商,积攒财货,而后供应乡邻亲族读书,官居公门,为吏地方,如此便成官吏勾连地方豪族,相互遮掩。”

  “朝廷即便想要厉行海禁,便会有官府之人私下传递讯息,地方豪族便会迅速掩藏。若被逼无奈,便会勾连海外贼寇及倭人,假借海寇倭人之名,掩其十之八九皆为豪族豢养打手死士之实,冲击官府,为祸地方,杀烧抢掠,再得一份利益。”

  这就是当下大明东南沿海各省的根本问题。

  哪来什么倭患?

  不过是沿海各省想要独占海贸走私这笔巨大的利润。

  嘉靖此刻心中只能用震惊二字来形容。

  他已经对儿子的天赋有了心理预计。

  却不曾想。

  这个儿子,竟然会有如此超乎预料的天赋在国事上。

  他不由开口问道:“那宣大三边之事呢?”

  朱载壡正色回道:“宣大三边乃至我大明九边,实则亦如东南沿海各省大差不差。”

  “哦?”嘉靖面带好奇:“为何如此说?”

  “回父皇的话。”

  朱载壡脸色沉下,语带愤懑道:“九边之于我朝,便如山中百姓之家中院墙。九边固然守御北方,拱卫京畿、山西、陕西等地。却也因此,如今渐有反行其道,以此裹挟朝廷之意。”

  嘉靖眉头一挑,心中激动之情愈发浓郁:“何出此言?”

  “国初,九边或为守御天下安宁。然而时至今日,朝廷于九边所支一应钱粮,恐怕早已倍超国初。”

  朱载壡眼里透着杀意:“儿臣常在东宫有闻,九边各路文武将臣,多私下于关外往来贸易,货买货卖,暗通盐铁茶及马匹等物,居中获利无数。更不消说,天子脚下,京营有空饷之事,九边便不曾有。京营有奴役士卒之事,九边天高皇帝远,便不会有驱役士卒之事。近年九边逃卒倍增,有短缺粮草之因,可朝廷分明支粮草无数,为何还报粮草短缺之因?恐除此之外,便是九边文武将臣,驱役士卒所致。”

  “此乃九边文武将臣,窃利之举。儿臣或未曾尽言,但料定必有所言之事!”

  “而九边文武将臣,除此之外,想来定会常常以贼寇来犯为由,如今日一般请拨钱粮人力,言之必提九边之于京畿关辅,乃重中之重,必言九边诸如宣大若有失,则京师震荡,若中枢不加重视,恐怕会有贼寇进逼京师城头之下!”

  “中枢为保京畿安危,则必然会每逢九边来奏请调钱粮等事,必当重加视之,或尽允所请,或之多折半允之,绝不会也不敢训斥拒之!”

  说到最后。

  朱载壡算是揭了朝廷的脸面,半点没给中枢留面子。

  嘉靖也从原本的惊喜之中,转变为脸色阴沉。

  无他。

  皇太子所言,句句为实!

  嘉靖目光深邃的看向朱载壡,语气缓慢道:“那你今日询问吕本、翁万达之出身……”

  朱载壡心中一定,举臂拱手抱拳:“儿臣以为,吕本、翁万达等一干人等,既是浙江、福建、广东各省人氏,如今又官居高位,必定与东南沿海各省海贸走私人家有所瓜葛牵连!”

  原本他还不确定这些事情,也不敢断定这里面的联系。

  毕竟一个是在九边,一个是在东南。

  两地隔着十万八千里。

  可当他知道吕本是浙江余姚人,翁万达是广东人,而他的姻亲则是福建人。

  就基本可以断定这里面的关系了。

  不然今天吕本也不会在进奏东南事情的时候,忽然话锋一转,就转到了宣大三边上头去。

  嘉靖目光闪烁不断。

  他从未想过,自己儿子能在这个年纪,能在出阁读书不久,能在初次观政,就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惊喜和意外。

  这般见识。

  便是自己在他这个年纪,恐怕也不过是堪堪相当而已。

  朱载壡却在老道长惊讶之际,再次沉声开口:“父皇,儿臣方才询问吕本、翁万达等人出身,方才知晓其中根结。如今想来,儿臣敢料定,若是都御史朱纨一事拖延下去,如翁万达等一干东南沿海各省在朝官员,必定会弹劾倍增。”

  这便是展示政治预见能力了。

  嘉靖亦是不由点头:“皇儿所言,恐怕将会成真。”

  朱载壡则继续说:“父皇,儿臣甚至认为,若父皇久不从朝臣所劾,如翁万达等人必定会再以宣大边事进奏圣前,以此要挟父皇,于东南海禁之事退让于他们!”

  闻言。

  嘉靖双眼一沉,眼里锋芒闪现。

  见嘉靖此时反应。

  朱载壡心中暗松一口气,转而小心翼翼的说道:“父皇……儿臣观政此二事,知晓其中关系,如今想来……恐怕这些人若见父皇悬而不决,必定会再出手加害朱御史,还望父皇多加留意,若能将其召回庇护,或遣人贴身护卫,最是妥当。”

  “加害!”

  嘉靖忽的出声,而后眉头一紧,抬眼看向面前语出预警的儿子。

  他忽然心中念头一闪而过。

  若是那些人敢暗中加害朱纨。

  那么上一次清宁宫幽而复明之事?

  嘉靖顿时心头蒙上一层阴霾。

  不过。

  儿子今日说的这些事情,又真的会发生吗?

  嘉靖心中一时间颇为犹豫纠结。

  朱载壡也不急迫,只是静静的站在道台前。

  半响之后。

  嘉靖压下心中种种猜想,脸上露出笑容,扫向朱载壡,看向一旁的黄锦,尽是笑声道:“我儿今日初观国政,便有如此见解,当真令朕意外。”

  黄锦亦在旁附和道:“太子殿下毕竟是主子爷血脉所系,自然不能以寻常人度之。”

  嘉靖哈哈一笑,看着朱载壡,满脸满眼的喜爱。

  “皇儿长成,日益精进。”

  “当是我家麒麟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