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田信初登朝堂
汉中大捷的消息早已传遍成都的大街小巷。
然而,本该是庆功主角的刘备,却并未立刻出现在朝堂之上。
他反而一连两日,都宿在了军师诸葛亮的府邸。
这不同寻常的举动,立时在成都官场之中,泛起了微妙而不安的波澜。
左将军府外,车水马龙,求见的官员络绎不绝。
各种明示暗示的奏疏,如同雪片般飞向刘备的书案。
尤其是以黄权、杨洪、吴懿为首的益州本土派系代表人物,更是言辞恳切地上书。
核心意思只有一个:主公既已凯旋,当速召集群臣,共商国是,安抚人心!
字里行间,隐晦地表达了他们对军师府闭门秘议的深深忧虑。
刘备并非不知晓这股涌动的暗流。
他返回左将军府,雷厉风行地处理完堆积如山的军务。
随即,他沉声下令。
次日清晨,于正堂议事!
翌日,天光微亮。
左将军府正堂之内,早已是文武官员济济一堂。
气氛热烈,庆贺之声不绝于耳,却又在隐约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紧绷。
群臣首先齐声恭贺汉中大胜,声震屋瓦。
刘备端坐主位,含笑接受,目光温和地缓缓扫过众人。
紧接着,便是成都官员们早已精心备好的劝进表。
一摞摞堆放在案前,辞藻华丽,文采斐然,皆是劝说刘备更进一步,称汉中王。
可以想见,外地官员的劝进书信,此刻也正在快马加鞭送来的路上。
堂内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就在此时,益州势力的代表黄权却排众而出,面色肃然。
“启禀主公。”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独特的穿透力,清晰地压过了堂内的嗡嗡议论声。
“臣闻,近日蜀郡赵氏因罪被抄,盐铁之政亦仓促推行,蜀中世家颇有议论,人心微有不安。”
黄权微微躬身,目光却若有若无地,瞟向了侍立在刘备身旁的诸葛亮。
“军师坐镇后方,调度有方,劳苦功高,臣等无不敬佩。”
“然,此番举措,是否稍显过激?恐伤及根本,动摇益州安稳。”
这话听似为民请命,实则暗藏机锋,矛头直指诸葛亮擅权专断,施政过于操切!
不少益州旧臣,眼神闪烁,显然心中深有同感。
刘备脸上的笑容未变分毫。
但那双仁和的眼眸深处,却骤然闪过一丝锐利。
他抬了抬手,示意身旁侍从取来一卷宗。
“公衡所言,亦是为国分忧。”
刘备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然,赵氏之罪,并非空穴来风!”
他猛地展开卷宗,声音陡然提高八度!
“此乃赵家勾结南中蛮夷、私藏禁运军械之铁证!桩桩件件,触目惊心!”
“其罪当诛!抄没家产,已是备法外开恩,格外宽宥!”
刘备目光如电,威严地扫视堂下,尤其是在几个面色明显不安的益州官员脸上,重重顿了顿。
“赵家罪有应得,证据确凿,绝非冤枉!”
“此事,无需再议!”
这番强硬无比的态度,瞬间震慑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心思。
黄权脸色微变,显然没料到刘备的态度会如此坚决,如此维护诸葛亮。
刘备话锋一转,语气稍缓。
“至于盐铁官营,乃是富国强兵,利国利民之策,势在必行。”
“然,公衡所虑亦有道理,新政推行,确需周密章程,不可一蹴而就。”
他看向诸葛亮与法正。
“备意,需遴选贤能之士,负责修订完善我大汉律法,并将各项新政融入其中,务求条理清晰,切实可行,方能长治久安。”
群臣闻言,皆屏息凝神,竖起了耳朵。
他们知道,接下来便是人事任命的关键时刻。
刘备心中,原本的名单是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这五位核心肱骨。
但前夜与诸葛亮抵足而眠,彻夜长谈,孔明提及这数月研读那武将事典,曾言黄权此人虽曾事旧主刘璋,然其才干确实可用,忠诚亦无问题。
为了兴复汉室的大业,延揽天下英才,又何惧出身?
刘备目光扫过黄权,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在众人的注视下,刘备朗声道:
“此事,便由军师将军诸葛亮、扬武将军法正……”
他微微一顿,目光清晰地落在了黄权身上。
“……偏将军黄权、左将军西曹掾刘巴、兴业将军李严、左将军从事中郎伊籍,此六人共同负责,协调律例与新法之衔接!”
黄权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迅速被深思所取代。
他原以为方才的进言至少会引来一番敲打,却未料主公竟有如此胸襟,不仅未怪罪,反将自己纳入律法修订的核心。
这既是拉拢,也是制衡,更是对其能力的认可。
他心中一定,立刻明白了主公恩威并施的深意与手腕。
他迅速权衡利弊,压下心中的波澜,对着刘备深深一躬。
“臣,黄权,领命!必竭尽所能,殚精竭虑,不负主公所托!”
遂不再于赵家之事上多做纠缠,而是迅速调整了策略,将目光投向了参与律法修订这一更长远的利益。
他心中雪亮,主公此举恩威并施,既安抚了益州人心,也展示了驾驭全局的手腕。
参与律法修订,远比纠缠于赵家一案更能维护益州集团的长远利益。
他暗自定下策略,必须在此事上有所建树,方不负主公信任,亦能稳固自身地位。
当下他恭敬领命,言语间的锋芒已然收敛,态度变得更为务实。
解决了律法修订之事,议事的焦点,便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另一个近来备受瞩目的人物。
刘备目光转向侍立在堂下末位,那个穿着合身儒衫,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又异常镇定的年轻人——田信。
“备,今日还要向诸位引荐一位奇才。”
他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欣赏笑容。
“田信,田德远。”
唰!
几乎是瞬间,堂内所有文武官员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到了这个年轻得过分的青年身上。
眼神中充满了审视与猜测。
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得主公亲自介绍,还称其表字?
“德远先生,于农耕、器械之道,有惊世骇俗之才!”
刘备的声音带着由衷的赞叹,回荡在正堂之内。
“成都近来推广之曲辕犁、新式翻车,皆出自其手!此二物之利国利民,想必诸位已有所耳闻,或亲眼所见!”
“如今,我军克定汉中,荆州战事亦迫在眉睫,粮草乃国之命脉,重中之重!”
刘备看向田信,目光温和,随即高声宣布道:
“备决定,擢授田信为江陵督农都尉!即刻筹备,不日启程,赶赴江陵,督导当地农事,助云长稳固后方粮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