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我在北大教考古

第36章 校刊来人(求追读)

我在北大教考古 莫鞑 4050 2025-05-04 10:12

  就在各个单位纷纷对苏亦发出报告邀约之后,这场临时决定举办的报告会,终于结束了。

  然而,对于苏亦来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还远远没有结束,仅仅是个开始。

  文史楼,考古教研室。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迎来送往,终于把众多嘉宾送走。

  再次见到苏秉琦跟宿柏两位先生的时候,苏亦已经在办公室等了一个多小时了。

  这一刻,两位先生都带着一些疲惫之色,显然今天,他们也累得不轻。

  苏亦很懂事地给两位先生倒热水,宿柏接过茶缸,望着他,就是不说话。

  苏亦都被盯得有些头皮发麻了。

  倒是苏秉琦笑道,“今天表现得非常好,再接再厉。”

  宿柏适时说道,“不可骄傲自满,切记,满招损,谦受益。”

  听到这话,苏亦心中忍不住窃笑,一贯严厉的宿先生,今天罕见没有批评他,还用特意告诫的口吻,已经非常难得了。

  苏亦连忙点头,接着问,“关于去其他单位做报告的事情。”

  “这件事,你不用担心,我们帮你安排,等时间商定下来,再告知你,你今天也累了一天了,先回去休息吧。”

  苏亦点头告辞。

  他等在办公室,实际上,就是确认这件事,事情说完,也没有继续留在办公室的必要了。

  他刚离开,苏秉琦就笑道,“怎么样,今天终于见到你这位弟子,初露峥嵘的一面了吧?”

  宿柏说,“我还真没想到,这么大的场合,他竟然丝毫不怯场。”

  “有些人啊,天生就有领袖气质。”

  苏秉琦说着,话锋一转,“之前牛副所长的话,你怎么看?”

  宿柏有些担忧道,“我之前也跟老安商讨过这件事,就是恐怕他年少,担不起这个责任。”

  “我看没有人比他更加合适了,青年一代的领军人物,他实至名归。今天也算是他在学界正式亮相,到时候让他通过一系列的报告打响知名度,未来在咱们的培养之下,他会起到榜样作用的,我们考古行业太需要这样一个青年一代的标杆人物了。”

  见到宿柏还有些担忧,苏秉琦说道,“实际上,并不是我们选择他,而是大家都认定他。”

  对此,宿柏还真没法否认。

  别看今天只有四个单位对苏亦发出做报告的邀请。

  然而,这却涉及四个跨学科的合作。

  一想到这,饶是以他的地位,都有些震撼。

  宿柏感慨,“实话实说,跟这小子相比较,我都有些自惭形秽了,时不时感慨,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

  苏秉琦笑道,“我是真的老了,你还年轻,至于苏亦这小家伙,我们还是可以扶一扶的!”

  苏亦离开办公室,师姐许婉韵就等在文史楼一楼。

  除她之外,马世昌、姚华山两位师兄也在。

  显然都在等着他呢。

  见到他出现,许婉韵就招手,示意他过来,“苏亦,十年寒窗苦读书,一朝闻名天下知的感觉,如何?”

  苏亦笑道,“婉韵姐,夸张了。我哪有一朝闻名啊。”

  “不夸张,你现在离天下知不远了。”

  马世昌说,“差不多,从今往后,学界都会知道北大出个了不起的少年天才了。”

  姚华山笑,“苏亦,作为你的师兄,与有荣焉啊。”

  “二师兄,说笑了!”

  “臭小子,师兄就是师兄,不用刻意强调二师兄。”

  被苏亦打趣多了,姚华山对“二师兄”这个称呼也过敏了。

  许婉韵感慨,“农业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科技考古,你小子还真是敢啊,之前邹恒老师说你是打算开宗立派,我们还不信,原来你小子竟然隐藏着这个野心,真打算做一代大家啊!”

  “我这个顶多算是无知者无畏,婉韵姐,你高看我了,我也没有这个野心。”

  “信你个鬼!”

  别说许婉韵不信,马世昌跟姚华山也不信。

  这两位师兄跟他同住一个宿舍,他有啥野心,最清楚不过。

  然而,平时闲聊归闲聊。

  真要创建考古学分支学科的野心,可不是谁都有。

  然而,苏亦这小子不仅有,而且还打算一下子推动四个分支学科的创建。

  这个魄力,同代之中,绝无仅有啊!

  最后马世昌感慨道,“难怪牛所长会称呼你是青年一代的领军人物,从今往后,你小子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告别三位同门,苏亦还没忙完。

  古建保护者协会的同学还在社团的活动教室等着他呢。

  他一出现在活动教室,迎接着他的就是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热烈祝贺,小师兄报告会圆满成功!”

  “谢谢,非常感谢,大家今天辛苦了。”

  今天这一场报告会,别看只有他一个人在台上尽情地演讲。

  然而,为了组织这一场报告会,以古建保护者协会为主的考古专业学生可都在忙前忙后的。

  布置会场,充当志愿者,接送各位嘉宾都是他们在做,都非常辛苦,更关键还是无偿的。

  这一刻,见到苏亦出现,大家都乐在其中,与有荣焉。

  所以,为了感谢大家,苏亦个人出资,让王训他们去买一下零嘴,然后在活动教室举行一个小型庆功会。

  庆功会也没有啥事,大家一边嗑着瓜子一边闲聊。

  因为没有师长在,大家都聊得比较放松。

  王训开始邀功,“小师兄,提问环节,我配合得还不错吧?”

  “很好!”

  苏亦竖起大拇指。

  一点都不敷衍,是真的很好。这种专业的托,平时哪里找啊!

  张新说道,“我之前站出来提问题,都紧张得要命。”

  “小伙子,你不行啊,以后跟训哥我多学一学。”

  “你可拉倒吧,你的提问,还是我帮你想出来的呢。”

  顿时,活动教室内一阵哄笑。

  这群家伙为了当托,还是尽心尽责的,都开始征集问题,再筛选出比较有意义的问题,然后再安排到站出来提问的同学身上,既保证每一个问题都能够问到,又保证提问环节不至于冷场。

  一开始这群家伙,还不会这么搞,然而,听到苏亦的安排,他们都目瞪口呆,第一次知道原来报告会还可以这样操作,直呼苏亦妖孽!

  庆功会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分才散场。

  期间,苏亦还拿着他的吉他给大家自弹自唱一首《偶然》,也算是保留节目了。

  这个时候,张新还在感慨,有些遗憾,今天黎新叶今天没有来听报告。

  这一次的报告会,黎新叶确实缺席了。

  不是忙着备考,而是北大五四文学社有校外交流活动,跟他这一场临时的报告会撞车了。

  她是文学社的骨干,又是组织者之一,没法离开。

  为了这事,这姑娘昨晚还特意过来找他道歉呢。

  还真是一个耿直的姑娘!

  然而,等晚上返回阅览室看书的时候,苏亦还是再次见到这个姑娘了。

  再一次见到这位明艳动人的少女,实话实说,苏亦心情还是不错的。

  “叶子,方灵姐,你们怎么来了?”

  随同她过来的,还有三人,其中一人苏亦不陌生,是她的闺蜜方灵,另外一对男女,苏亦却不熟悉。

  跟苏亦打招呼之后,黎新叶介绍另外两个人的身份。

  “这两位是崔佳楠跟杨长明,他们是新闻专业77级的学生,也是咱们校刊的记者。”

  “校刊记者?”

  1978年3月5日,北大校刊复刊,恢复采用教员题写的校徽字体做刊名,并重新计数期号,开始出版。

  所以,这个年代的北大校刊,跟日后的北大校报,还是有些许的差别。

  因此,乍一听到校刊这个名字,苏亦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现在北大中文系,一共有三个专业,分别是文学专业,新闻专业以及古典文献专业。

  苏亦平时打交道比较多是文学专业的,其他两个专业的学生认识得不多,其中新闻专业尤甚。

  听到校刊的同学过来找自己,苏亦有些疑惑。

  黎新叶帮忙解释,“听说你今天的学术报告会非常成功,因此,团委老师就安排校刊记者对你进行一次采访。”

  苏亦恍然!

  然而,他们来这么一个突然袭击,苏亦还真没心理准备。

  “怎么采访?现在就开始吗?”

  “如果方便的话,现在就挺好的。”

  “那么咱们换一个地方吧,阅览室同学们都在学习,不合适聊天。”

  “那去哪里?”

  “去我们专业办公室吧,现在晚上应该没有老师在,就在二楼,很方便的。”

  然后,黎新叶他们见到苏亦从身上掏出钥匙打开办公室的门的时候,都有些愣住了。

  “你竟然还有老师办公室的钥匙。”

  苏亦笑道,“我们研究生,平时也需要过来值班的。此外,我们没有固定的上课教室,经常需要过来办公室这边找各位师长,所以,基本上都会有钥匙。”

  实际上,不是。

  是俞伟朝老师见到他经常待在文史楼,就把阅览室跟办公室的钥匙都给他配一把,这也是一个小小的特权了。

  但是这种事情,没有必要解释那么清楚。

  显然来之前,两位校刊记者,也是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对苏亦的情况,也做了全面的了解。

  因此,等进入办公室之后,他们就开始拿出采访大纲。

  看到那些明显是针对他列出来的采访,苏亦都有些愣住。

  因为其中好几个比较刁钻的问题,不用想也知道经过熟人之口。

  这一刻,苏亦瞥见在旁边偷笑的黎新叶,不用想,啥都明白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