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要重新当个华夏人实在是太难了

第22章 这茶水费我不想拿

  当杨兑和苏晚凝在服务生的引领下进入那间满是大红酸枝家具的茶室时,陶泉正在细品一泡刚刚开罐的铁罗汉。

  见到这位几天前刚刚送了一笔生意给自己的年轻人出现,哈哈一笑,站起身来:“杨生,怎么今天想着跑我这喝茶来了?”

  热情地伸出右手跟杨兑握了握,然后礼节性地与苏晚凝的指尖一触即缩后,陶泉引领二人落座:“莫不是贵公司那边心急货物,想要过来问问进度?放心,我已经托朋友把事情落实好了,只等贵方那边的新公司注册下来,五天之内就能走船。”

  虽然陶泉的态度很热情,但懂行的一听就知道这位小引公有些情绪了。

  “引公”虽然很多时候扮演着掮客的身份,但却又跟传统意义上的掮客有着很多的不同,绝大部分情况下更讲信用,也更看重面子和声誉,这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所以,如果杨兑这次是来催进度的,那陶泉固然不会当场翻脸,但是以后绝对会把大华国贸拉后续合作的进黑名单。

  这种监督式的做派,分明就是不信任他的能力和人品嘛。

  不过这也难怪他误会,一个在几天前刚刚拜访过他的人,在新公司还没注册下来的时候就二次拜访,除了过来询问进度之外,他实在是找不出其它的解释了……总不能又是过来送茶水费的吧?

  听出了陶泉话里的那丝不满,杨兑落座后哈哈一笑:“泉哥你这话只怕不是在赶人……我们大华国贸就算再格局狭小,也不至于连新公司都还没注册下来,就巴巴地跑过来询问这边的进度吧?”

  说着,从兜里掏出早上刚用公款买的柔和七星撕开,分了一支过去:“况且,您是谁?”

  “泗水城南有口皆碑的泉哥啊,退一万步讲,就算我们信不过别人,难道还信不过你么……我想,上次我们的态度,就足以说明一切了吧?”

  陶泉闻言,脸色柔和了不少。

  的确,在明明已经点出了其它更合适的渠道路子的情况下,依旧坚持让自己当这个中间人,并且全权委托自己对接其中的事宜,足以证明对方的看重和信任。

  这是一件极为长脸的事情,对于他的名声有着偌大的帮助……尤其是对方还是素来以慎独著称的红帐房,这就更长脸了。

  所以,难不成是自己猜错了?

  想到这,陶泉又是哈哈一笑:“那杨生你今天过来,却是为了什么事?”

  如果对方是不懂行的人,他大抵会认为对方只是过来蹭蹭茶,联络联络感情……就如同国内的那些私人会所一样。

  但上次的接触,他很清楚杨兑并不是那种一无所知的小白。

  既然不是小白,那就应该知道,如果是为了喝茶联络感情,那自然有其它的场所。

  这间茶室,是谈正事用的。

  听闻发问,杨兑扫了一旁端坐的如同泥胎菩萨似的苏晚凝,然后笑眯眯地看向陶泉:“冒昧上门,那自然是有事又要劳烦泉哥你一回。”

  哦?

  又有生意上门?

  陶泉有些诧异地看了杨兑一眼,沉吟一下,然后伸手取了一个新的白瓷盖碗过来。

  杨兑见状,却是抬手拦住了他:“泉哥,不用那么麻烦,新水冲旧茶就好,新开一封,怪麻烦的。”

  说着,扫了扫茶台一角那个极具时代特色的铁盒子,语气很有些感慨:“海堤牌的铁罗汉,好久没喝的故土味道了……实在是没想到,泉哥你有心了。”

  不管是“铁罗汉”还是“海堤”这个牌子,对于国内的大部分人而言都是个比较陌生的名字。

  但实际上这是一款从七十年代就出口到海外的乌龙茶。

  只不过嘛,这款海堤牌的铁罗汉虽然香气不输铁观音,但其生态位类似于猴王于茉莉花茶、英红2号和凤牌1573于红茶,属于是妥妥的平价茶。

  以陶泉的收入和地位情况,按理说是绝对不该喝这种价格亲民、口感稍显粗粝的创汇型乌龙茶才对,他有更好的选择。

  可他却喝了,而且还是在没外人在场的情况下,独自一个人喝的……

  这细节可就有点意思了。

  陶泉闻言,停下了手里的动作,想了想,将白瓷碗放回了原处。

  深深地看了杨兑一眼后,轻声笑了起来:“也对,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新水冲旧茶也没什么不可以。”

  言罢,用镊子取了两个薄胎若琛杯放在茶盘上,又用玉书煨里的沸水将杯子洗了一道,这才开口问道:“杨生,却是不知,你这次大驾光临,又打算照顾老哥我什么生意?”

  与很多人以为的不一样,像陶泉这种类型的掮客,并不是什么生意都会接的,而且也并不存在什么顾客就是上帝这么一说。

  因此,真开始进入正题的时候,他的态度反而没那么热情也很正常。

  杨兑扫了一眼那两个比指甲盖也大不了多少的若琛杯,心下一时有些把不准对方的态度,但还是露出了一个符合社会预期的阳光微笑:“泉哥,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想问一下,五天前福嬴机械化工进出口公司的那些哑箱,你了解一点情况么?”

  福赢公司的那些哑箱?

  陶泉皱了皱眉头,没去接对方推过来的信封,只是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这点忙不用收茶水费的……福赢公司是你们的兄弟单位吧?这事再明显不过了,有人要做切糕。”

  做事不收钱固然是不合规矩,但是事事都要收钱,却只能坏了自己的名声。

  泗水港里每个月凭空出现的哑箱多了去了,这种事随便找个人问问都知道怎么回事,犯不着为了这么点钱跌了自己的口碑。

  孰料杨兑再度把信封往前推了推:“泉哥,我当然知道这是有人想要切糕,但怎么个切法,却是还望泉哥指点一二。”

  陶泉扫了他一眼,忽然笑了起来:“杨生,何必这样?”

  “我不相信你看不出这些哑箱是有人打算等锁锈了后以废铁价低价收过来,也不相信你看不出这些哑箱以后会切去哪里……何至于为了这么个一目了然的事情乱花钱?”

  杨兑却是摇了摇头:“不,泉哥,你误会了,我想问的是,这些哑箱最终会被切分到海路呢,还是会切分到陆路?”

  如今的泗水,不但有着胡建老乡,还有着潮州老乡和客家老乡,很有些古代的盐帮、漕帮、马帮扎堆在一块的意思。

  所以杨兑问的这个问题,意思很明显,这件事背后到底站着的是本土化了后的漕帮,还是马帮。

  他没问那些说着潮州话的盐帮……本土化的盐帮是以博彩和地下金融为主要业务,基本上不太可能跟这件事有什么牵扯。

  见到这货问的这么直接了当,陶泉再次深深看了他一眼,轻声说道:“会走海运,但却是短途海运……爪哇有着千岛之国的称号,这几年的城市化进程很快,与基建相关的物资是紧俏货。”

  虽然没指名道姓,但对应着前文曾经介绍的一些情况,答案一目了然。

  杨兑点了点头,却是笑了起来,不由分说地将那个信封直接推到陶泉右手处:“那这笔茶水费泉哥你就更应该收下了……”

  看着那个不薄却也不厚的信封,陶泉皱起了眉头。

  自己的态度已经表明的很清楚了,这个年轻人按理说也算很懂行才对,

  可这,又算是怎么回事?

  迎着陶泉有些不满的眼神,杨兑笑了起来,开口说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