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中)各有不同
天永二十六年七月,暑气蒸腾。清郡王府朱漆大门半掩,檐角铜铃在燥热的风里摇晃,发出细碎的声响,似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隐秘。
李隆裕穿过九曲回廊,脚步沉稳地走向王府正堂。推开雕花木门,沉香混着烛火气息扑面而来。他望见父王李枭端坐在虎皮大椅上,烛影摇曳间,那威严的面容忽明忽暗。李隆裕从袖中取出书信,双手奉上:“父王,宫里来信,请父王一阅。”
李枭目光扫过儿子,见他恭恭敬敬捧着信,紧绷的嘴角难得扬起笑意。枯瘦的手接过信,一边看一边问:“对了,你怀兄呢?怎么到现在都不见人影?”话音落时,信纸已投入火炉,火苗瞬间将字迹吞噬,化作灰烬。
“回父王的话,怀兄一大早就出去狩猎了,现在应该在回来的路上。”李隆裕躬身行礼,声音不卑不亢。
李枭冷哼一声:“这个臭小子,真是让寡人不省心!好了,你先退下吧,父王还有别的事情要忙。”
“孩儿告退。”隆裕后退三步,转身缓步离去。脚步声在空廊里渐渐消散,只余李枭独坐堂中。待他身影消失,李枭唤来苏蛇,压低声音道:“你现在马上赶往秘密狩猎场,看看寡人这个儿子到底在搞什么花样!”
“是,主公!”苏蛇抱拳应声,身影如鬼魅般消失在王府深处。
此时京城集市,人潮熙攘。李人怀骑着白马疾驰,马蹄踏碎青石板的暑气。突然马匹受惊,昂首嘶鸣着狂奔起来。他死死攥住缰绳,叫嚷道:“滚开,都给小爷滚开!”路人慌忙闪避,扬起的尘土里,正撞见背着书篓的李建国。
李人怀勒住马,目光落在少年憨厚的脸上,忽然来了兴致:“文天国世子,你还记得我吗?”
李建国抬头,思索片刻恍然道:“我想起来了,你是怀王兄,之前我们在先皇的宴会上还一起用过膳!”
“难得你还记得我。你现在应该放学了吧,怀兄带你去个好玩的地方。”李人怀嘴角勾起一抹笑。李建国犹豫了下,终究抵不过孤身入京的寂寞,点了点头。
两人上马,李人怀挥鞭疾驰。马蹄声、马鞭声混着李建国的惊呼,刺破京城的喧嚣。很快,他们来到城郊森林。李人怀将人带到大树旁:“国弟,离大树站远些,别太近,也别太远。”
李建国依言站定,却冷不防被身后窜出的绳子捆住。他挣扎着惊呼:“李人怀,你想干什么!”
“别急,很快就好!”李人怀冷笑着将他绑在树上,还故意道:“国弟,向前走两步试试!”
李建国被绳子勒得生疼,拼命挣扎呼救。李人怀却笑得肆意:“好玩,好玩!”待李建国喊得嗓子嘶哑,质问他:“我再怎么说也是文天国世子,你这么对待我,就不怕圣上或者你父王知道吗?”
李人怀充耳不闻,竟要解下裤带羞辱。千钧一发之际,一声厉喝传来:“郡王世子请罢手!”李人怀回头,正对上苏蛇冷厉的目光。
两刻钟后,苏蛇在李枭耳边低语。李枭脸色骤变:“去叫洗衣房的仆人,拿搓衣板来!”
当李人怀灰溜溜回府,迎接他的是冰冷的搓衣板。李枭怒喝:“跪下,好好反省!不满一个时辰不许起来吃饭!”说罢拂袖而去。李人怀咬着牙跪在板上,满心不甘,却只能在寂静中咀嚼着自己的荒唐。
与此同时,东书房里茶香袅袅。李善煜领着高浩进房,温声道:“袁太师年事已高,已经辞官回府,顺想封你为太傅,好好教导太子。”
“朝皇言重了,只要是为了江山百姓,臣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浩拱手行礼。这时,四岁的太子李正博跑进来,脆生生请安:“儿臣参见父皇!”
“博儿,快拜见高先生。”李正博乖巧地行礼:“拜见高先生!”李善煜看着儿子,眼里满是欣慰:“父皇小时候也是被你皇爷爷亲自带到东书房学习,你到东书房后一定要好好听高先生的话,做个优秀的学生。”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童声清亮,在东书房里回档。
李善煜笑了笑,随即敛去天子威仪,亲自向同龄的高浩鞠躬:“有劳高先生了。”高浩身为臣子,见圣上躬身行礼,慌忙跪地:“朝皇何须如此,臣不敢当。”“这里不是朝堂,应遵从师生之礼,还请高先生起来吧。”
高浩起身,李善煜拍了拍正博的肩膀,转身离去。高浩没有丝毫耽搁,引太子入座后,自己在东书房上首坐下,对李正博道:“太子殿下,今日我们学第一课——仁学。我想先听听殿下对‘仁’的见解。”
“仁就是善良、谦让,不伤害他人。”李正博思索片刻答道。高浩摇了摇头:“不止于此。”他温和一笑,继续说道:“仁的核心在于爱人。而要学会爱人,需深刻领会‘恭、宽、信、敏、惠’五个字的内涵。”说罢,高先生便开始了当天的授课……
龙圣学府
李淑琴私下找李建国谈话,目的并非是为李建国此前被李人怀羞辱之事,而是为了探讨写诗。
李淑琴语重心长道:“我知道你热爱写诗,但以你目前的水平,想要参加正规比赛还远远不够。虽说你的书法比以前工整了些,可依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若真想参赛,唯有通过不懈努力,再等上三年。”
说着,她拿起桌上摆放的诗卷缓缓展开:“你仔细瞧瞧,这是其它班邓澧的作品,无论是书法还是文笔都十分出色。只要你能达到她一半的水准,三年后的比赛我便推荐你参加。”
李建国面露疑惑:“邓澧是谁?我不认识她,她是不是很厉害?”
李淑琴神情严肃:“你不需要知道她是谁。想要参赛,从现在起就必须刻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