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八仙过山,真人不露相

第22章 八仙斗法(上)

  在一个清晨,阳光透过轻纱般的薄雾,洒在静谧的小村庄上。村庄被青山环绕,溪水潺潺,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香气。葛洪与鲍姑的居所就坐落在这片祥和之中,简单的院落里,药草有序地晾晒着,散发出淡淡的草药香。

  葛洪刚刚从山间采药归来,背着满满的草药篓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鲍姑迎了出来,帮他卸下背篓,关切地问道:“夫君,今日收获如何?”

  “颇丰。”葛洪答道,眼中闪烁着欣喜,“找到了几味稀有的草药,对于我们的研究大有裨益。”

  此时,阿忠从一旁走来,他身材魁梧,面容憨厚。他接过葛洪手中的背篓,说道:“老爷,这些草药我来处理吧。”

  “甚好!甚好!”葛洪点头致谢。

  秋月也轻盈地走了过来,她身穿淡绿色的衣裙,温婉如水。她轻声细语地对鲍姑说:“夫人,早膳好了,可以用餐了。”

  “好,我们这就去。”鲍姑拉着葛洪的手,向餐厅走去。

  阿黄,那只活泼的小狗,一直在葛洪脚边蹦跳着,似乎也在分享着主人的喜悦。它时而咬住葛洪的裤脚,时而在他身边欢快地打转。

  “阿黄,别闹了。”葛洪笑着弯腰摸了摸阿黄的头,“等会儿给你带些好吃的。”

  餐桌上,简单的早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鲍姑为葛洪夹了些他爱吃的菜肴,温柔地说:“夫君,尝尝这个,是你最爱的山菌。”

  “嗯,鲜美可口。”葛洪品尝后赞不绝口,“夫人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饭后,葛洪和鲍姑开始在院子里整理草药。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空气中充满了草药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阿忠在一旁帮忙打扫,秋月则忙着准备午后的茶点。

  “这些草药需要仔细分类。”葛洪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挑选着药材,“有些可以入药,有些则需要晒干后研磨成粉。”

  鲍姑点头表示赞同:“确实如此,每一味药材都有其独特的用途。我们得小心处理,才能发挥出它们最大的效用。”

  阿黄在院子里欢快地奔跑着,不时地停下来嗅嗅这株草,闻闻那朵花。它的尾巴摇个不停,似乎在向主人表达着它的喜悦。

  一日,葛洪心生炼丹之念,欲入深山以求仙药。鲍姑知其志向,便嘱咐阿忠与秋月备好行囊,随葛洪一同前往。临行前,鲍姑轻抚阿黄之头,笑道:“汝亦随行,守护主人。”

  一行人深入山林,历经数日,终至一处幽静山谷。葛洪选定一地,开始炼丹。阿忠砍柴,秋月采药,阿黄则四处奔跑,探寻周围。

  是夜,明月高悬,皎洁如银的月光洒满山谷,为这片静谧的自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山谷中弥漫着淡淡的仙气,仿佛每一缕都蕴含着无尽的玄妙。葛洪静坐于炼丹炉前,双目紧闭,心神沉浸在深邃的冥想之中。

  忽然,葛洪耳边传来细微之声,如同山谷中的风轻轻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又似远方水流潺潺细语的轻柔旋律。这声音悠然入耳,引起了葛洪的注意。他缓缓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

  老者白发飘飘,宛如山间清泉般纯净;长须及胸,彰显出他的高寿与智慧。他的面容慈祥而庄严,双眸中闪烁着深邃与睿智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老者身着一袭白袍,衣袂飘飘,与周围的仙气相得益彰,仿佛他本身就是这山谷中的一部分,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葛洪凝视着这位老者,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畏之情。他深知,这位老者正是传说中的菩提老祖。菩提老祖的出现,让整个山谷都笼罩在了一层神秘与圣洁的氛围中。

  菩提老祖含笑看着葛洪,缓缓开口:“你炼丹求道,心意甚诚。这份执着与坚定,实属难得。今日有缘相见,我便与你说说这三清山与八仙的仙缘。”

  葛洪恭敬地聆听,心中充满期待。

  话说那一日,八位仙人于云雾缭绕间相聚,言谈间提及昔日渡海之壮举,各自夸耀起神通来,彼此互不相让,均欲争高下。

  曹国舅轻抚手中云板,神色间难掩得意之色,道:“昔日飘洋过海,全赖我之云板,此板天生具有避水之能,曾在狂风巨浪中开辟前行之路。若非此板,汝等岂能安然渡海?”

  张果老闻言,鼻中轻轻一哼,面露不屑:“吾之小毛驴,上天下海,无所不能,何人能阻?”

  韩湘子则仰天长笑,豪气干云:“云板、毛驴皆不足道,唯有我之朱雀,方可飞越重峦叠嶂,翱翔于九天之上!”

  众仙争论不休,场面愈发激烈。

  汉钟离不耐其烦,蒲扇一挥,声如洪钟:“休要再争!若有不服,便再寻一山,比试神通,一决高下,何如?”

  蓝采和接口道:“我等仙家斗法,非同小可,所选之地,须得讲究。蓬莱、天姥、普陀等处,仙踪频现,极易遇见熟人,难免客套寒暄,如何能够专心斗法?唯有那人迹罕至,而又风景秀美之地,方为上选。然则,何处可寻得此等佳境?”

  众仙各抒己见,有提议泰山的,有推荐黄山的,还有主张去昆仑山的……正争论得不可开交之际,观音大士恰巧路过,八仙便纷纷请观音定夺。

  观音微微颔首,笑道:“吾亦知有一处佳山,颇为适合。然,吾不直接说出山名,且为汝等出一对联,看汝等能否猜出?”

  众仙兴致勃勃,催促道:“大士请快说,是何对联?”

  观音嫣然一笑,缓缓道出:“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

  八仙听罢,心中暗自揣摩。这对联描绘的山水,想必非江南赣鄱一带的景致莫属。于是,有的猜是庐山,有的说是武夷山,还有的提及龙虎山。观音只是含笑摇头,不置可否。

  无意间,铁拐李在一旁独酌,手持葫芦,神色自若。观音见状,便问:“观铁拐仙神态从容,想必已有所悟?”

  铁拐李放下葫芦,微微一笑:“吾曾数次游历,故能猜出。此山,莫非是三清山乎?”观音闻言,点头称赞。

  众仙亦曾风闻三清山之美名,闻言皆大喜过望。遂议定斗法之规:各自择路而行,途中须行一善举,然后穿越山峦,至三清山东南麓一岩洞会合。先到者,即为胜者。

  计议已定,八仙不再争执,各自分头行动去也。

  韩湘子携玉箫,跨骑朱雀,扶摇直上九万里。须臾间,已飞至二墩桥之近旁。群禽睹其神采,纷纷前来朝拜,宛如百鸟朝凤之盛景。韩湘子细数飞禽,却唯独不见老鹰之踪影。遂向众鸟询问,然众鸟皆言不知。唯独鹦鹉踌躇,似有难言之隐。

  韩湘子以箫指鹦鹉,正色道:“汝只管直言,何必惧那老鹰?吾自为汝做主!”鹦鹉闻言,方敢吐露真情:“老鹰正忙于捕猎土拨鼠。”

  韩湘子闻讯,即乘朱雀腾空而起,俯瞰下方。果然,见老鹰正抓着一只土拨鼠,在空中盘旋。土拨鼠在鹰爪下挣扎,哀鸣不已。韩湘子见状,当即横箫唇边,吹奏起一曲悠扬仙乐。老鹰闻之,如痴如醉,爪中不觉一松,土拨鼠遂坠落于地。

  韩湘子飘然降落,抱起惊魂未定的土拨鼠,温柔抚慰。复为其足上安装利爪,传授打洞之术,以躲避天敌。言毕,又当众将老鹰一身金光闪闪的羽毛尽皆拔去,换以一身灰扑扑之羽。老鹰羞愧难当,掩面而逃。

  救下土拨鼠,惩戒老鹰之后,韩湘子取一石块,刻字为记,以作行善之凭证。而后挥箫一劈,山峰应声而裂,遂驾朱雀穿峰而去。自此,“百鸟朝凤”之景象便永留三清山之巅,成为一段佳话。

  后人有诗云:“韩湘子乘凤降凡尘,百鸟朝拜展风神。惩鹰救鼠行善事,挥箫裂峰显神通。”三清山上留传说,韩湘子之善举与神通,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何仙姑正欲启程,吕洞宾悄然近身,轻扯其衣袖,低声耳语道:“仙姑,且慢行!日前,我得了一坛极品黄精佳酿,此酒最能补脾润肺。仙姑何不共饮一杯,再行离去?”何仙姑不忍推辞这份美意,便随吕洞宾同饮,直至半醉方醒,这才急忙动身。因此,她落在了汉钟离之后,却得以目睹他在河中捞人之景。

  见情势紧迫,何仙姑二话不说,放下手中荷花,将落水者一一救起。汉钟离询问她路上行程,何仙姑娓娓道来:“我路过一湖,见乌鲤与红鲤相斗,皆受伤流血。乌鲤之血蓝黑,红鲤之血杏红,二者相融,竟将湖水染作紫色。红鲤虽勇,却非乌鲤之敌。我心生怜悯,治愈红鲤之伤,放归湖中。而乌鲤,我将其带出湖外,欲永世不许其归湖。”

  汉钟离赞叹道:“仙姑真乃善心之人!只可惜那湖水,如今只能称为紫湖了。”时光荏苒,湖水干涸,化作秀美山乡,仍名紫湖。于是讲起自己如何会救人始末。

  汉钟离与众仙友告别后,急忙踏上路程,心中不敢有丝毫懈怠。当他疾驰至斩龙岗时,眼前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一村庄已然被熊熊烈火包围,危在旦夕。

  钟离见状,心急如焚,急忙挥动手中蒲扇,意图扑灭这肆虐的火舌。然而,事与愿违,火借风势,愈发猛烈,仿佛要吞噬一切。汉钟离心中焦躁,情急之下,他使出浑身解数,连续猛扇数下。刹那间,天昏地暗,狂风骤起,紧接着一场暴雨倾盆而下,终于将这场大火彻底浇灭。

  然而,由于汉钟离用力过猛,狂风暴雨导致河中一艘大船剧烈摇晃,最终翻入波涛汹涌的河水之中。船上37人无一幸免,全部落水,生死未卜。此事迅速传开,人们纷纷议论,皆认为这是天数所致,是犯了天规才招来如此横祸。自此以后,行船之人便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禁忌37人同乘一船,以免重蹈覆辙。

  当时船翻之际,水中哀嚎声、求救声此起彼伏,惨不忍睹。汉钟离目睹这一切,心中痛如刀绞,暗自痛骂自己:“好心却办了坏事!”他迅速按下云头,将手中蒲扇化作一叶扁舟,轻盈地飘至落水者身旁。

  汉钟离施展神通,将蒲扇小船稳稳地停在汹涌的波涛中。他伸出援手,一个个将落水者救上船来。这些人惊魂未定,浑身湿透,瑟瑟发抖。汉钟离一边安慰他们,一边运用法力为他们驱寒。在他的救助下,落水者逐渐恢复了神智,纷纷向他表示感激之情。

  汉钟离望着这些劫后余生的人们,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虽然一时好心,却险些酿成大祸。此次经历让他更加明白,行事需谨慎,不可鲁莽。

  二仙分别时,何仙姑婉约舒展玉臂,依循山峦之势,轻轻推出一片坑谷坪地。她纤手一挥,聚拢四散的山沟清泉,形成潺潺溪水。轻放下手中荷花,她逆流而上,于是,坪溪之名始矣。急行水路间,鞋履难免湿润。及至三清山,仙姑脱鞋晾晒于峰顶,留下了“仙姑晒鞋”的幽雅景致。

  而汉钟离行至吊桥之处,遭遇山峰阻隔。他猛力一扇,山头颤动不已;再扇之下,山腰赫然裂开;三扇之后,山峰如破竹般豁然开裂。汉钟离穿越裂口,匆匆前行,欲与众仙会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