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锁定朱标,朱元璋慌了

第14章 不按套路出牌的朱元璋

  解缙竟要观生产作坊?

  其究竟欲探何事?

  陆澜心中疑云顿生。

  解缙并未察觉陆澜的异样。

  他叫嚷着要往作坊一观,然脚步未迈,目光却停于一陶瓷灯具之上。

  那灯具置于铁制灯架,后有锡箔反光罩,令油灯照明范围扩至十尺有余。

  他啧啧称奇:“此灯光亮足、烟少,覆盖甚远,为兄前所未见,叹为观止!”

  旋即,他拿起一盏防风灯,细瞧片刻,道:“此灯精巧非常,若用于军旅,夜行便矣!”

  陆澜心中暗惊,忙道:“非也!此灯只宜挂于户外,仅作照明,不堪军用。”

  解缙奇怪地看了他一眼,道:“贤弟,眼光何狭若此?若能军用,销量岂不激增?”

  陆澜急道:“不可,作坊难以供应。”

  “广募劳力,扩大生产便可。”

  陆澜苦笑:“朝廷重农抑商,不可招募农人,《大明律》又禁招流民,何来诸多匠人?”

  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陆澜不想涉足任何军用及衙门物资的生产,这钱不能赚!

  生产此等军用物资,要与将领和官员来往,洪武朝的将领和官员朝不保夕,与他们往来,必受牵连。

  况且,朱元璋为人狠毒,翻脸无情,断不可与其商业合作。

  如沈万三,出钱出力修筑应天城,终遭充军云南之祸。

  解缙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他心中暗自筹谋,欲将此事上奏皇上,由朝廷遣工匠与陆澜合作,大量生产防风灯与灯笼,充作军用物资。

  此举一箭双雕,既能讨皇上欢心,又可助陆澜拓宽销路。

  他越想越兴奋。

  京师,东郊,钟山。

  一排排简易房舍,建于山脚。

  此处乃匠户聚居之地。

  朝廷规定,匠户隶属工部,分轮班匠、住坐匠两类。

  轮班匠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至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月。

  住坐匠则每月赴官手工作坊服役十日。

  这些匠户在当值之外时间,可自由劳作。

  陆澜的照明用品,便由这些匠户家庭作坊生产。

  他告知解缙,将生产照明用品流程,分为八道工序。

  炼油:于封闭院落,先以陶罐旋分油渣,再以草木灰碱液中和酸性,提升燃烧效率。

  灯具:分制陶灯具与铜灯具。

  灯芯:用苎麻纤维编织三股绞合灯芯,中空结构提升吸油效率。

  灯架:由铁匠打造各式灯架。

  反光罩:以锡箔或铜片制成各款反光罩。

  外壳:制作防风灯、灯笼和灯罩的外壳。

  组装:将各部件装成成品,并调试。

  质检:检测各成品质量。

  解缙细观各作坊后,不由得心生感叹。

  以往,他对这些工匠极为不屑,对其生产工艺更嗤之以鼻。

  如今一见,不禁对生产技艺有了新认知。

  同时,他心中为陆澜惋惜。

  若将此精力与心思付于读圣贤书,岂不学富五车?

  ......

  八卦书场,兑甲号雅间。

  解缙奏报陆澜逃婚缘由,朱元璋惊问:“陆澜竟不愿为官?还因此逃婚?”

  “正是。”

  朱元璋根本不信,何言不愿为官,莫不是玩欲擒故纵的把戏?

  功勋良将子弟,哪个不是抢着去当官?

  就这个陆澜特殊?

  只怕,他是另辟蹊径,欲在京师以说书人扬名,谋取更大官职罢了。

  他心中对陆澜愈发警惕,此子心机深沉。

  继而,解缙奏报陆家货铺情形,对陆澜的经营才能,赞赏不已。

  他提议官府与陆澜合作,大量生产军用防风灯与灯笼。

  朱元璋略作思忖,未置可否。

  这个陆澜,年纪轻轻,确有才能。

  他抬头,望向书场中央的陆澜。

  此时,陆澜正语气激昂地讲述着“诸葛亮火烧新野”的故事。

  朱元璋被精彩的故事吸引,凝神细听。

  【...张飞大叫:“曹贼快来纳命!”曹军大惊。欲知曹仁性命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谢谢诸位!”

  陆澜躬身行礼。

  场内听众纷纷起立,鼓掌喝彩,声震屋瓦。

  朱元璋这才回过神来,望向陆澜,脸色阴晴不定。

  数息之后,他转头对蒋瓛问道:“近一年来,陆家于凤阳府建了诸多作坊?”

  “正是,”蒋瓛恭谨答道,“陆家族人所开皆为家庭作坊,规模不大,然陆家佃户,大多有家庭作坊,甚至整村,家家户户皆设作坊。”

  朱元璋脸色一沉。

  他以造反起家,对民众聚集极为忌惮,此等小作坊虽人数不多,然作坊数量众多,亦是大患。

  况且,这些作坊以利益相连,极具号召力,可谓一呼百应。

  “他们主要生产何物?”

  蒋瓛答道:“食品加工、食盐与糖提纯、织布制衣、新型农具,还有一种新型肥料,名曰化肥。”

  解缙插口道:“微臣见过陆家货铺之精盐与精糖,纯度甚高。据陆澜所言,乃用古法九蒸九晒之法提纯而成。”

  “古法九蒸九晒?那是何种技艺?”

  解缙答道:“微臣亦不知,陆澜称是由炼丹术演变而来。”

  朱元璋微微点头,他对炼丹之术,既无了解,亦无兴致。

  但他对新型农具与化肥颇感兴趣,毕竟出身农家,骨子里惦念着农事。

  “这新型农具与化肥是何情况?”

  蒋瓛答道:“他们改良传统曲辕犁,推出轻便铁制曲辕犁,更为快捷省力,深受农户喜爱。

  至于化肥,据说是一种复合肥料,以草木灰、骨粉、发酵粪肥混合而成。农户用后,亩产大增。”

  朱元璋满意点头。

  能促进农业生产,那便是极大的贡献。

  对陆家的忌惮,顿时少了许多。

  他想起“火烧新野”,便问道:“陆家可有生产火器?”

  蒋瓛答道:“无。陆家只生产食品、衣物、灯具、农具化肥,从不涉足兵刃及军用物资生产。”

  朱元璋暗自点头,这陆亨,果然谨慎,不敢染指军需物资制造。

  他望向解缙,问道:“与官府合作生产军用灯具,是陆澜之意?”

  解缙答道:“非也。陆澜以匠人工力不足为由,不愿生产军用灯具,故而微臣建言,应由官府寻陆澜合作生产。”

  不愿生产?

  朱元璋眼眸微缩,身为商贾,有钱竟不赚?

  那还从什么商?

  你不愿生产军用灯具,朕偏要你生产。

  他又想起陆澜不愿为官之事,心中冷笑。

  你不愿意为官,朕偏要你为官。

  洪武三年,朝廷已制定恩荫制度,功勋子孙无需经过科举,可通过恩荫入仕。

  他对蒋瓛道:“传朕旨意,召定远侯进宫觐见。”

  “遵旨!”

  朱元璋又道:“锦衣卫可已将陆澜及说书场探查明白?”

  蒋瓛大声道:“是!”

  他早已派人将陆澜在京师诸事打探得清清楚楚,故而信心十足。

  “陆澜站在书场中央说话,为何偌大书场,皆能听清其声?”

  蒋瓛一怔,顿时面若死灰。

  皇上,您这问得出人意料啊!

  朱元璋的不按套路出牌,令他冷汗直冒。

  这个涉及建筑物建造时采用的技术,他没去探问。

  朱元璋冷冷瞥了他一眼:“如今正值炎夏,为何这书场如此清凉?”

  蒋瓛吓得扑通跪地,连连叩头。

  他当真不知。

  朱元璋眉头微蹙,正欲斥责。

  突然。

  门外回廊,传来一阵怒喝与喧哗之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