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涌动
秦大陆畅想未来,琢磨了半天,终究还是想在夜市干个烧饼摊。
听完这番雄心壮志,陆沉忍不住笑了笑:“开摊子是好事,不过你得想好你的卖点。”
“卖点?”秦大陆根本听不懂,一脸迷茫道:“那我不卖饼了么?”
“当然卖饼。”陆沉解释道:“卖饼,首先要有招牌,别光挂个牌子写烙饼,咱得起个响亮点的名字,比如秦记炭香饼,下面再写上秦家村最好吃的烙饼。”
“这也能写?”
陆沉点头:“夜市那么乱,谁管你真假,先把人勾过来再说,更何况,咱们村子会有人过去打你假么。”
秦大陆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二,卖相要好。”陆沉继续分析道:“案板要干干净净,白布铺上,烙饼一个个叠得整整齐齐,让人一看就舒服。别小看这点,夜市上脏兮兮的摊子一抓一把,干净整齐就是最大的竞争力。”
“明白了,你的意思是,饼得干净,好看。”
陆沉见状,满意的点点头,压低声音道:“还有一点最重要,就是搞活动。”
“比如,不要搞买一送一,要凑整,例如买一斤送半斤。再做点小花样,比如有孩子的给颗糖果,买多了送个小馒头,这叫做人情味儿,做生意靠的就是回头客。”
“高,实在是高!”秦大陆激动得直拍大腿:“陆沉,和我去城里吧,我有预感,咱俩绝对能把饼摊做大做强。”
看到陆沉摇头,秦大陆不再劝,反而郑重道:“那我就先去打基础,放心,如果用你的方法赚到钱,就算你不去城里,我也分你一半。”
陆沉送走了秦大陆,日子重新归于平静,陆沉的生活,又回到了修炼与吃饭两件事上。
除此之外,陆沉还研究着如何练习轻功。
最初,陆沉直接从悬崖上跳下,试图脚踏山壁而行。
结果,不是被凸起的石块磕飞,就是撞得鼻青脸肿,滚到崖底,浑身摔散了架。
不过,他并没有放弃。
慢慢地,他摸索出一种新的训练方法:
攀到高山顶端,面对复杂险峻的下坡路,不管巨石、枯枝、深坑,直接冲下去。
借助下坡的惯性,陆沉的双腿被迫加速,步频飞快。
在失控边缘,他必须不断闪躲、调整、翻滚、腾挪,才能避免摔死撞死。
每一次冲刺,都是生死一线的考验。
每一次翻滚,都是血与骨的洗礼。
最开始,他平均跑不到三十步,就被石头绊倒,或者撞到树干上,一命呜呼。
但随着一次次强行冲刺,陆沉的步频越来越快,反应越来越敏捷,身体的平衡感、闪避本能也肉眼可见地暴涨。
在崩溃、疼痛和愈合的反复交替中,陆沉的身法仿佛破茧成蝶,生生被打磨了出来。
一晃十天过去。
在撞死近千次之后,陆沉终于可以安然无恙地,从山顶一口气冲刺到山脚。
陆沉站在山下,回望自己干净利落冲下来的痕迹,一时间忍不住长啸。
“这门功法,就叫做下山功吧。”
下山功锤炼的不止是速度,还有极限中的闪转腾挪。
若再遇到欧阳旭那种喜欢放风筝的对手,陆沉有十成把握,不再被拉扯。
至少陆沉全力爆发下,速度会快上欧阳旭一截,再有这种战斗,陆沉也无需藏拙,直接拼死追上欧阳旭,换掉他的性命就好。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陆沉体内的真气太少。
如果能调动真气加持下山功,配合惯性与气力,他的冲刺速度和爆发力至少提升四倍,在这种恐怖的速度下练习步伐和闪转腾挪只会进步更大。
想到这里,陆沉心中一阵火热,又带着些遗憾。
“看来,撞树功是基础,绝不能停。”
于是他又加练撞树功。
一次又一次撞死在巨石上,虽然让陆沉修炼效率成倍提升,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消耗。
仅仅一日功夫,他家里屯的干粮就见了底。
无奈之下,陆沉只得暂时放下修炼,走出门,准备补充食物。
连续十几天的苦修,让陆沉对外界几乎生疏。
当他走进集市时,竟有种恍若隔世的错觉。
走着走着,陆沉发现,路上来来往往的,竟大多是陌生面孔。
等等,不对,这就是陌生人。
陆沉看到村长秦老正领着一个身形高大的汉子,在集市上闲逛。
那大汉身穿一袭略显讲究的短褂,眉目粗犷,隐隐带着几分江湖气息。
“陆沉!”
秦老远远招手,爽朗喊道:“别总宅在家里!得多出来走动走动!”
说着,他意味深长地与陆沉对视了一眼,又拍了拍身旁大汉的肩膀。
“这是胡杆子。十年前,咱们都叫他胡老四。后来他一声不吭跑出去闯荡,如今发财回来了,算是衣锦还乡!”
陆沉听到这话,心头微微一动。
胡老四?
那不就是……胡老三的弟弟?
陆沉轻轻拱手,还是客气的招呼道:“胡四叔。”
胡杆子上下打量了陆沉一眼,咧嘴一笑,眼中却透出一丝微妙的审视。
这丝气氛变化,陆沉尽收眼底,心中也悄悄警觉起来。
“不错,当真是一表人才。”
胡杆子伸手拍了拍陆沉的肩膀,力道不轻,话语却颇有分寸:“我不是那种分不清好赖,只知道喊打喊杀的浑人。虽然我兄长死了,但我还是得替他谢谢你的报信。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多的我就不说了,日后有啥事,咱们事上见。”
说得客气,可话一落地,胡杆子便没有继续深聊的意思,只是笑着拉起秦老,转身朝村里走去。
两人低头商量着什么,隐约能听见几句,似乎是胡杆子准备出资,带着村里的渔民们做点买卖。
陆沉站在原地,目光若有所思地看着那背影。
“虎口有老茧,手臂有修炼的痕迹。”
他默默回忆刚才的细节。
见多了武者,陆沉早已有了经验,只一接触,就注意到了胡杆子身体上的细节。
练武之人,年年月月打熬体魄,身上必然留下明显的习武印迹,胡杆子的虎口结茧、臂膀筋骨紧凑,正是常年练力打熬的体现。
只是,胡杆子身上没有真气武者那种强大感,估计并没有进入炼皮境。
由此推断,胡杆子虽然习武,但还停留在外炼阶段,算不上真正的高手。
思索间,陆沉顺势走到了米贩子的摊位。
第一眼,他就发现了异常。
米贩子换了人,换成了个生面孔,看年纪三十多岁,皮肤黝黑,腰背挺直,双眼灵动,不像普通村民那般松散懒漫。
陆沉扫了眼米价,已经恢复了正常,便掏钱买了两石米。
米贩子笑呵呵地收了钱,动作干脆,随后左臂一夹,竟是轻轻松松地将两袋沉甸甸的白米夹在腋下,稳稳提了起来,动作利落,气息沉稳。
陆沉神色不变,急忙蹲下身子用肩膀扛起大米,伪装成正常人的力道,心里却再次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