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美洲帝国:日月旗的应许之地

第29章 食盐

  定都点的荒地开垦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热火朝天的景象下,隐忧却在悄然滋生。朱高煦巡视营地时,敏锐地发现不少卖力气的青壮,脸上都带着一种不正常的疲惫,动作也显得有些迟缓乏力。他叫住一个刚放下锄头,正用袖子擦汗的农户:“老哥,这几天感觉怎么样?身上是不是没啥力气?”

  那农户憨厚地笑了笑,喘着气道:“回王爷,是有点儿……干活提不起劲,歇过来也慢。许是……水土不服?”

  朱高煦摇摇头,心里有了数。不是水土不服,是缺盐了。开荒是重体力活,汗流得多,盐分流失快,光靠食物里那点盐根本补不回来。船上带来的盐本就不算充裕,按眼下这消耗速度,怕是撑不了多久。食物寡淡无味是小事,人没了力气,开荒、建城、防御,一切都无从谈起。

  他立刻转头,大步流星地回到那间只能勉强称作住所的木头棚屋。屋里光线昏暗,只有一张用粗木板拼成的桌子和几把简陋的凳子。朱高煦走到桌前,哗啦一下摊开那张绘制着河口及附近海岸线的简易地图,手指重重地落在河口处标示着“天京卫港”的那个点上。他的目光在地图上来回逡巡,眉头紧锁,像是在计算着什么。

  “周管事还在那边盯着港口建设,人手也相对集中,离海边近,方便。”他低声自语,手指在地图上点了点,“不能再等了,缺盐这事儿,拖下去要出大乱子。”

  他猛地抬头,对外喊道:“来人!”

  守在门口的亲兵队长立刻应声而入:“王爷!”

  “立刻派人,要最快的船,回天京卫港!”朱高煦的声音不容置疑,透着一股急迫,“给周管事传我的手令!”

  他略微停顿,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始口述命令,语速快而不乱:“着周管事即刻放下手头次要事务,组织人手,勘探港口附近沿岸。务必寻找到退潮后能露出大片平坦滩涂之地。告诉他,咱们木柴也金贵,不能都拿去烧火煮盐,那是败家子的干法!学学人家海边渔民的法子,利用潮汐,把海水引进挖好的池子里,靠老天爷赏的日头把它晒干!让他多找几处,得是那种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泥地又得足够坚实,能夯得住的地方。找到地方,立刻动手修建盐田!挖沟、筑堰、夯实池底,越快越好!此事关乎咱们几千人的力气和精神头,半点怠慢不得!告诉他,这事比建码头还急!人要是没力气,码头建好了谁去扛活?盐田早一天出盐,咱们就能早一天挺直腰杆!”

  亲兵队长听得连连点头,不敢有丝毫遗漏。

  朱高煦又补充道:“船上若有福建、两广沿海来的移民,特别是那些靠海吃海,懂得修筑堤坝、熟悉滩涂作业、会看潮信的老手,优先调拨给他,让他们去干,事半功倍。告诉周管事,天京卫港那边,即日起,暂设一个‘盐课司’,就由他亲自盯着!这盐务,得有个章程,不能乱糟糟的。盐田如何规划,人手如何调配,每日进度如何,遇到什么难处,都要详细记录在案,形成文书,定期派船送来给我看。我要时刻掌握进度!”

  他挥了挥手:“快去!立刻办!”

  亲兵队长抱拳领命,转身快步离去安排。朱高煦站在原地,看着地图上那蜿蜒的海岸线,轻轻吁了口气。这晒盐之法,虽不及煮盐快捷,却是眼下最稳妥、最节省资源的办法。万事开头难,这盐,就是稳定人心的第一道坎。

  命令传下去后,朱高煦又把朱瞻壑叫到身边。看着儿子虽然疲惫,但眼神里多了几分坚毅,脸上沾着泥土和汗水,更像个干活的样子了,他心里略感欣慰。他指着桌上那张简陋的地图,特别是蜿蜒曲折的海岸线。

  “瞻壑,过来再看看。”朱高煦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是连日操劳和指挥的结果,“方才为父让你去传令制盐,你可知为何如此急迫?”

  朱瞻壑想了想,联系这几日的感受,老实回答:“因为大家干活没力气了,饭菜也没味道。”

  “对,但不全对。”朱高煦手指点在地图上,“没了盐,人就成了软脚虾,浑身使不上劲。别说开荒建城,连自保都难。这几千口人,要是都病恹恹的,咱们带来的那点兵,能护得住谁?所以,盐是活命的根,是稳住人心的基石。”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记住,盐和铁,这两样东西,是一个国朝的根基血脉。咱们眼下要自己产盐,将来还要自己炼铁。这两样东西,必须牢牢抓在官府手里,行‘调控’之策,绝不能让私人随心所欲地操控,更不能让他们借此牟取暴利。”

  他看着朱瞻壑,继续解释:“盐是生活必须的物资,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人无盐不行,一天都缺不得。你想想,若是盐价被几个大商人把持住,抬得比米还贵,老百姓辛辛苦苦挣点钱,大半都得拿去买盐,那他们还有钱买布做衣裳吗?还有钱买针线农具吗?除了盐商还有几人买的起能改善生活的产品?长此以往,民生凋敝,国将不国,也没有新的发展增长渠道,记住要发展必须让更多人买得起除生活物资外更多的物品,这样才能促进技术的创造。所以,官府必须管住盐的生产和销售,保证人人都能买得起,吃得上。谁敢私下囤积居奇,高价贩盐,扰乱民生,抓住一律按军法处置,决不姑息!这不仅是钱的事,更是民心稳固的大事,关系到咱们能不能在这片土地上长久立足。”

  朱瞻壑之前在大明也听过“盐铁官营”的说法,那是自汉武帝时就有的国策。如今听父亲说“盐铁调控”,似乎有所不同,他忍不住问道:“父亲,这‘调控’和咱们大明朝廷说的‘官营’,到底有什么区别?”

  朱高煦赞许地点点头,孺子可教。“问得好。”他解释道,“盐,事关基本民生,必须由官府主导,这一点和‘官营’类似,就是要保证供应,稳定价格,防止私人垄断。但铁,或者说将来咱们要炼的钢,它更多是生产的根本,是造工具、兵器的原料。”

  “对于铁,”朱高煦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仿佛在规划未来的矿场和工坊,“官府当然也要参与,要设立官办的冶炼厂,掌握核心技术,保证军队和关键产业的需求。但同时,也没必要完全禁止私人炼铁。你想,若是只有一家官府厂子炼铁,日子久了,难免懈怠,不思进取。若是允许多家去炼,有官办的,也有民间的,大家相互竞争,都想着怎么把炉子烧得更旺,怎么用更少的炭炼出更好的铁,怎么让铁器更耐用、价钱更公道。这样一来,炼铁的技术才会不断进步,铁器的产量才会大大增加,价格也能降下来。老百姓买农具便宜了,工匠造器械也方便了,整个新明的生产力才能活起来,发展起来。”

  他话锋一转,补充道:“当然,放开不等于放任。私人炼铁可以,但必须在官府的监管之下。比如,炼出来的好钢,不能随随便便卖给外人,更不能资助敌人或潜在的对手。矿山的开采也要有规矩,不能乱挖一气,毁了山林地脉。官府要做的,是定好规矩,监督执行,既要鼓励竞争,又要防止混乱和失控。这,就是‘调控’的用意。盐要‘管死’,铁要‘管活’,活而不乱。”

  朱高煦看着儿子似懂非懂的样子,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这些道理,你现在听着可能还有些绕。没关系,以后你跟着爹慢慢看,慢慢学。咱们现在一穷二白,连盐都要自己晒,将来要造船、要盖房、要打制更好的农具和兵器,哪一样离得开铁?总不能指望咱们这点人,拿牙啃树,用手刨地吧?没铁器,那不成野人了。”

  他指着窗外热火朝天的营地:“记住,爹带你来这里,不是让你当享福的王孙,而是要你亲手参与到这开创基业的艰难困苦中来。只有明白这些盐铁之事如何关乎百姓生计,如何影响国朝兴衰,你将来才能真正挑起担子,管好家,管好国。”

  朱瞻壑用力点头,虽然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但父亲描绘的那种既要管住又要放活,既要官办又要民营相互较劲的景象,让他隐约觉得这似乎比单纯的“官营”要复杂得多,但也可能……更有用得多。他看着地图上的海岸线和内陆,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盐田遍布、炉火熊熊的场景。

  .............

  天京卫港那边接到命令,周管事拿着那份措辞严厉的手令,只觉得手里沉甸甸的。他不敢有丝毫怠慢,放下手里正在规划的港口木桩定位图,立刻行动起来。盐,这东西平时不起眼,缺了才知道要命。王爷催得这么急,可见新京那边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切萨皮克湾沿岸的滩涂确实不少,但要找适合晒盐的,还得讲究。周管事亲自带着几个有经验的老船工和几个腿脚麻利的亲卫,乘着小舢板,沿着海岸线来回勘察了好几天。退潮时,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泞的滩涂上,查看土质,观察地势,寻找那些既平坦开阔,又能有效利用潮汐引水,还相对背风向阳的宝地。最后,经过反复比较,选定了三处地点,先集中人手攻坚其中最大、条件最好的一处。

  他从港口建设的队伍里抽调人手,特别是那些来自福建、两广沿海,祖辈就靠滩涂吃饭的移民。这些人一听是建盐田晒盐,眼睛都亮了,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不少人拍着胸脯表示自己有经验。

  “管事放心,这筑堤拦潮,俺们熟!”一个皮肤黝黑,满口闽南腔的老汉说道,“就是这泥巴,得掺点碎石草筋,用力夯实了才顶用。”

  没有足够的砖石和陶瓦,只能用最笨也最实在的办法——夯土。几十号人排成队,喊着号子,将混合了碎石、草屑的滩涂湿泥一层层填进用木板临时围出的堰基里,然后举起沉重的木夯或石锤,用力砸下去。“嘿!……咚!”“嘿!……咚!”声音沉闷而富有节奏。汗水顺着他们古铜色的脊背流淌,泥点飞溅得到处都是。这活计枯燥又累人,但没人抱怨,都知道这关系到所有人的力气。

  过滤海水用的滤网更是简陋,只能砍来河边的芦苇和柔韧的藤草,发动妇孺一起动手编织成尽量密实的帘子,聊胜于无。为了加快蒸发,他们还在盐池边竖起几根歪歪扭扭的木杆,上面绑着几条破布。有人看着好奇,问这是不是晾衣服的。引得懂行的老盐工哭笑不得,解释这是看风向的,得让海风顺着池子刮,水才干得快。

  几百号人轮番上阵,顶着时而猛烈的日光,在滩涂上挥汗如雨。挖沟渠引水,筑围堰分隔,夯实池底防漏……一个个歪歪扭扭但大致规整的盐池格子,如同棋盘一样,在原本荒芜的滩涂上慢慢显现出来。进度算不上快,偶尔还会因为夯筑不密实,被涨潮的海水冲垮一小段,引来一片懊恼的叹息,然后又默默修补。

  晒海盐是个看天吃饭的慢功夫,急不得。消息通过往返的船只传回新京,朱高煦得知盐田已经动工,心里稍安,但依旧紧绷。他只能耐着性子等待,同时更加严格地规划着营地里剩余食盐的用量,每人每天定量分配,省着用。他还真让天京卫港那边送来了几桶干净的海水,吩咐伙房尝试用大量淡水稀释后,给体力消耗最大的伐木队和开荒队试着饮用一点,看看能不能稍微缓解一下缺盐的症状。至于效果如何,会不会喝坏肚子,他心里也没底,只能说是死马当活马医的无奈之举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