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拯救红楼?我亲手埋葬贾府

第17章 解元之位

  翰林侍讲黄兰坡倒是很赞同主考的意见:

  “我看解元也不为过,这次取士,有这样的大才,观点虽然激进,但日后必要大放光彩的,我们何不成人之美?”

  他刚才就想说了,不过名次的高低,只在主考官,他不好越俎代庖,只说了一个前十名。

  他敢这么说,自然是因为他自身也不是简单之人,乃是上上科探花,现为正六品的翰林侍讲。

  这次乡试立功之后,立马就要晋升从五品的侍讲学士了。

  别看只有从五品,但在上面,只有一位正五品的翰林学士了。

  也就是说,他基本快要到翰林院的顶峰了。

  而翰林院,可是通向内阁最快的阶梯,成了翰林学士,只要皇帝点头,瞬间就能入阁,成为显赫当代的内阁大学士,成为真正的朝廷主宰之一。

  太常寺少卿陈扶召说出解元的话,可不是为了征求他们的意见。

  当然,听到有人支持,也是大为喜悦的:“哈哈,不急不急,说不定还有好卷呢?”

  但他们很快失望了。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再无发现什么出彩的卷子。

  九天的乡试,很快结束了。

  除了头一天,后面的几天,很多人都是十分放松的。

  而孙绍祖自忖学了五年,对于那些的基本的东西,还是有些把握。

  当然,他其实答得一般,但后面的那些,不过是应个景,也没什么人会认真看的。

  很多学子,跟他一样,也只攻八股,后面的文章,也是随便写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只是草草学了五年的孙绍祖,才有自信,靠着八股文突破重围,走上官场。

  “爷,快上车。”

  小安接到孙绍祖,赶忙扶他上去,然后跟秦顺两人一起,驾着车,稳稳地回了孙府。

  车到门口,贾迎春不顾身份和礼仪,冲到了院门迎接。

  看到孙绍祖被秦顺背在身后,吓了一跳。

  好在小安的解释,打消了她的担忧:“奶奶,我们爷只是累的睡着了。”

  一行人围着孙绍祖,把他送入里屋。

  “绣橘,紫绡,快给安排饭食。”

  “莲花,翠墨,快去准备热水。”

  一众丫鬟,赶紧出去帮忙。

  小梅无所适从的站在屋内。

  自从贾迎春进门,小梅失去了伺候里屋的机会,只负责清扫书房,这次好不容易跟进来,却没她发挥的余地。

  贾迎春看了她一眼,想了想:“小梅,你以后就跟绣橘一起,在外面伺候吧,书房交给小安好了。”

  在外面伺候,指的是里屋的外面,相当于暖床丫鬟的待遇。

  小梅自然大喜。

  贾迎春则立马吩咐:“现在你去找扇子来,给你们爷扇凉。”

  屋内太热,贾迎春说完,自己坐在床头,拿起扇子给孙绍祖扇风。

  孙绍祖舒舒服服睡了一会儿,等他醒来的时候,正看见自家贾迎春衣衫单薄,坐在床头给自己扇扇子。

  他伸手抓住她的手臂:“娘子,快上来。”

  贾迎春脸红红的拒绝:“夫君,先吃点饭吧。”

  还给他使眼色。

  孙绍祖这才感到下半身也传来一道凉风,起身一看,正是小梅。

  “哈哈,好了,我睡饱了,吃饭吧。”

  其实他并不困,最后的几天,他在贡院睡得很好,但无奈精神压力太大,这才需要躺着休息会儿。

  晚上。

  ......

  天气太热了,孙绍祖只好把她抱到身边放下。

  贾迎春这才睁眼,用小手在孙绍祖胸口画着:“爷,你为什么不让绣橘伺候你呢?”

  她疑惑了好些天了。

  按理,传言中经常寻花问柳的人,怎么可能放过身边的美婢呢?

  虽然她现在知道了,自家夫君并不是那样的人。

  “不出去鬼混,就烧高香了,我主动让他宠幸丫头,他倒不乐意了,几次三番的拒绝。”

  她想不通。

  “啪。”

  孙绍祖摸着位置,拍了一巴掌。

  “爷有大事,岂能沉迷女色?”

  科举,当官,才是孙绍祖的目标。

  女人在他眼里,可不是头等事。

  贾迎春自然也知道,顺着问:“爷,那这次乡试顺利吗?”

  她憋了一晚上了,见孙绍祖兴致很好,才敢主动问这话。

  孙绍祖笑了笑,抱着她亲了一口。

  “吧唧。”

  “你就盼着我好吧,若是不好......”

  若是不好,贾府几年后被抄家,他孙家也必然被牵连。

  到时的下场,好不了。

  此后几天,孙绍祖由着自己的性子,放纵了几天。

  当然,他没有出门胡来,只是缠着贾迎春,让她整日整夜的下不了床。

  绣橘和小梅在门外听的上火,但是孙绍祖不喊她们,她们也不敢进去。

  只是天天瞪着一双熊猫眼,一脸幽怨的看着孙绍祖。

  孙绍祖在家里欢乐,贡院的阅卷工作,很快也到了尾声。

  “五千多份的誊抄,可累死人了。”

  誊录官聚在一起抱怨两句。

  “谁说不是呢,这5000多人,最后只录取130多人,誊录的绝大部分,都是无用的。”

  这次顺天府乡试,参加的秀才超过了5000人,但是中举的名额,只有130多。

  名额是朝廷早就定好的,谁也无法擅自增加或删减。

  “明天就是九月初一了,正是放榜的日子,这会想必名次都定好了吧?”

  有人发出疑问。

  “肯定早就出来了,明天一早张榜,这会都下午了,肯定早就定好了。”

  “只是不知,这次的解元是谁?”

  这个话题最是让人激动,一个个立马猜测起来。

  “我猜是去年的院试案首。”

  主考官和同考官是朝廷派来的,这些誊录官则基本都是顺天府的人。

  “案首?那个叫周庭的?”

  去年的事很近,有人说出了名字。

  “正是。”

  “不过我听说这周庭可不是凡人,正是当朝翰林周墉之子。”

  “周翰林之子?”

  听到这个名号,所有人都惊呼了出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