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导演系学生开始

第2章 消失了

导演系学生开始 糖果粑粑 5681 2025-05-04 10:06

  绿皮火车摇晃着驶入上海站,陈伟望着窗外2001年的城市天际线。没有环球金融中心,没有上海中心大厦,东方明珠孤独地耸立在黄浦江畔,像个骄傲的哨兵。

  车厢广播里播放着《同一首歌》的旋律,乘客们忙着从行李架上取下大包小包。陈伟摸了摸口袋里的华为P80,电量依然停留在29%,仿佛时间在这个数字上凝固了。

  “上海站到了,请乘客们...”

  陈伟随着人流挤出车站,深吸一口熟悉的空气。二十四年后的上海更繁华,但此刻的空气里飘着梧桐絮和汽油混合的味道,莫名让陈伟鼻子发酸。

  陈伟招手拦下一辆红色桑塔纳出租车。

  “师傅,去XH区宛平南路。”

  司机从后视镜瞄了陈伟一眼。

  “学生?BJ回来的?”

  “嗯,刚考完试。”

  陈伟含糊地回答,目光扫过街边店铺——光明邨还在老位置,但门面比记忆中简朴得多;太平洋百货门口挂着“喜迎新世纪“的横幅;一个报亭前,人们正在抢购最新一期《萌芽》。

  这一切既熟悉又陌生。陈伟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手机屏幕上摩挲,锁屏上那个“29%”像是某种无声的倒计时。

  出租车拐进一条陈伟再熟悉不过的弄堂。

  2001年,这里还没有被改造为时尚街区,还保留着老上海的风情。石库门建筑群中,那扇墨绿色的大门就是陈伟的家——或者说,二十四年前的家。

  陈伟的手悬在门铃上方,突然有些胆怯。陈伟即将见到年轻二十多岁的父母,还有...那个在2025年已经三十多岁的妹妹,现在只是个八岁的小女孩。

  叮咚——

  门内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接着是清脆的童声。

  “来了来了!”

  门开了一条缝,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从门缝里警惕地打量陈伟,然后突然睁大。

  “哥哥!”

  门被猛地拉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像炮弹一样冲进他怀里。

  “妈妈!哥哥回来啦!”

  陈伟蹲下身,接住这个小小的、温暖的躯体。林妙妙——陈伟记忆中那个雷厉风行的广告公司总监,现在只是个二年级的小学生,脸上还带着婴儿肥,门牙缺了一颗。

  “妙妙长高了。”

  陈伟的声音有些哽咽,手指轻轻拂过妹妹柔软的发丝。在2025年,妹妹已经很少留这种可爱的发型了。

  “那当然!我现在是班里第三高的女生!”

  妙妙骄傲地挺起胸,然后拽着他的手往屋里拉,“快进来,妈妈做了红烧肉!”

  屋里飘来熟悉的香味,陈伟的胃立刻响应。二十四年的时空穿越,却改变不了身体对母亲手艺的记忆。

  林梅从厨房走出来,围着碎花围裙,手上还拿着锅铲。在陈伟的记忆里,母亲退休后总是染发遮掩银丝,而此刻的母亲一头乌黑短发,眼角只有几道浅浅的笑纹。

  “考得怎么样?”

  这是母亲的第一句话,典型的中国式家长问候。

  陈伟张了张嘴,不知如何回答。

  陈伟该怎么解释自己可能永远无法知道2001年北京电影学院的复试结果?

  因为陈伟来自2025年,而历史可能已经改变?

  “还...还行吧。”陈伟最终说道,把行李放在玄关。

  “谢飞教授好像挺喜欢我的即兴创作。”

  “谢飞?”

  父亲陈建国的声音从客厅传来“那个拍《香魂女》的导演?”

  陈伟走进客厅,看到父亲正坐在藤椅上看报纸。

  在2025年,父亲已经是个有些发福的老年企业家,而现在的陈建国身材挺拔,浓眉下的眼睛炯炯有神,白衬衫袖口卷到手肘,露出结实的小臂。

  “对,就是他。”陈伟点点头,突然意识到父亲年轻时也是个电影爱好者。只是后来公司越做越大,这份爱好就被埋在了商业企划书下面。

  “先吃饭吧。”

  林梅端着一盘油光发亮的红烧肉走出来。

  “边吃边说。妙妙,去拿碗筷。”

  晚餐桌上,陈伟小心翼翼地应对着父母关于考试的询问,尽量不露出破绽。

  陈伟讲述考场见闻,描述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建筑,甚至提到那个麻花辫女生林小雨。

  “那个谢教授没为难你吧?”

  陈建国夹了一块鱼肉放在儿子碗里。

  “没有,就是...”陈伟犹豫了一下。

  “他对我的电子记事本很感兴趣。”

  “什么电子记事本?”林梅好奇地问。

  陈伟从口袋里掏出华为P80,全家人的目光立刻被这个未来设备吸引。在2001年,即便是最先进的PDA也没有这样的全触屏设计。

  “这是...同学从国外带回来的。”陈伟硬着头皮解释。

  “可以记笔记、存照片。”

  “哇!好酷!”

  林妙妙伸手想摸,被母亲轻轻拍开。

  “先吃饭,别碰哥哥的东西。”林梅转向陈伟,“很贵吧?小心别弄丢了。”

  陈建国接过手机,翻来覆去地看:“日本的新产品?没听说过这种型号啊。”

  “美国硅谷的创业公司做的,还没量产。”

  陈伟紧张地看着父亲按下电源键,幸好屏幕只是亮了一下时间就暗了下去,没有显示出那些未来的应用程序。

  “有意思。”

  陈建国把手机还给儿子,“我们公司最近也在投资一些高科技医疗设备。未来是科技的天下啊。”

  陈伟心头一跳:“公司在研发什么新产品吗?”

  “一种神经调节药物,还在实验阶段。”陈建国含糊地说,随即转移了话题。

  “你复试结果什么时候出来?”

  “两周后。”

  晚饭后,林妙妙缠着陈伟陪着看动画片。客厅里,21寸的CRT电视机正播放着《西游记》动画版。

  “哥哥,你猜我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

  林妙妙靠在他身上,小脚丫一晃一晃的。

  “嗯...画画了?”

  陈伟记得妹妹从小喜欢画画。

  “不对!”

  林妙妙得意地摇头,“我把张小强的橡皮切成四块,然后告诉他这样他就有四块橡皮了!”

  陈伟忍不住笑出声:“那张小强高兴吗?”

  “他哭了。”妙妙撇撇嘴,“真没意思。不过后来我把我的米老鼠橡皮给他了。”

  这就是林妙妙,从小就有创意又善良,只是表达方式有时很特别。

  陈伟揉揉妹妹的头发,突然想起什么:“妙妙,哥哥给你拍张照片好不好?”

  “用那个酷酷的电子笔记吗?”妙妙立刻坐直身体,摆出一个夸张的笑脸。

  ……

  深夜两点十七分,陈伟盘腿坐在自己少年时代的床上,指尖不断划过已经发烫的手机屏幕。电量显示:3%。

  窗外偶尔传来几声犬吠,2001年的上海夜晚安静得近乎奢侈。妹妹妙妙早已在隔壁房间熟睡,父母卧室的灯也熄了很久。整个房子里,只有陈伟的窗口还亮着微弱的蓝光。

  “再坚持一会儿...”

  陈伟喃喃自语,手指飞速截屏上滑动?电量数字就跳动一下,像某种无声的倒计时

  3%...2%...1%...

  屏幕突然全黑。

  陈伟疯狂按着电源键,但那个熟悉的华为logo再也没有出现。就在他考虑去找充电器时,掌心中的手机突然变得透明起来。

  “什么鬼?”

  陈伟眼睁睁看着手机像被橡皮擦除一般,从边缘开始逐渐消失。先是外壳,然后是内部元件,最后连一点金属碎屑都没留下。整个过程不到三秒,快得让陈伟怀疑是不是自己眼花了。

  陈伟呆坐在床上,手掌还保持着握持的姿势。房间里只剩下床头小闹钟的滴答声,和窗外偶尔路过的汽车引擎声。

  “就这样...没了?”

  陈伟下意识摸向太阳穴,那里突然传来一阵刺痛。紧接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清晰感冲刷过大脑皮层——不是疼痛,而是一种奇异的通透感,仿佛有人在他颅骨内安装了一块高清显示屏。

  《盗梦空间》的每一个分镜。

  《阿凡达》的每一句台词。

  《寄生虫》的每一段配乐。

  这些电影——这些在2001年尚未诞生的杰作——此刻在陈伟脑海中清晰得不可思议。

  陈伟甚至可以回忆起《星际穿越》中某个一闪而过的背景黑板上的复杂公式。

  陈伟跌跌撞撞地冲到书桌前,抓起铅笔和素描本,手几乎不受控制地开始画分镜。巴黎街道的折叠、零重力走廊的打斗、旋转的陀螺...线条流畅得不像他自己的手笔。

  不到十分钟,《盗梦空间》的关键场景就跃然纸上,旁边还标注了摄影机运动和灯光设置。

  “这不可能...”

  陈伟放下铅笔,双手微微发抖。在2025年,陈伟连电影中的分镜脚本是什么都不知道,何况画出的分镜头达到了这种专业级水准。

  大脑中的刺痛感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充盈感。陈伟意识到,消失的手机似乎将它的“内容“转移到了陈伟的记忆中,以一种强化、可随时调取的方式。

  陈伟尝试回忆其他事情:昨天复试的细节、高中老师的名字、家里的WiFi密码(随即想起2001年家里根本没有WiFi)...

  这些普通记忆依然如常。但只要是文娱相关的信息——电影、音乐、小说、游戏——全都变得异常清晰。

  陈伟翻开素描本新的一页,开始列出脑海中所有能想起的未来重要作品及其创作者。

  《武林外传》-尚敬,2006

  《潜伏》-姜伟,2009

  《流浪地球》-郭帆,2019

  《三体》-杨磊,2023

  ………

  清单越来越长。陈伟停不下笔,仿佛某种力量在驱使陈伟把这些未来知识记录下来。直到手腕酸痛,窗外泛起鱼肚白,陈伟才惊觉自己已经写了整整十七页。

  “哥哥?你在干嘛?”

  林妙妙的声音从门口传来。陈伟转头,看到妹妹抱着小熊玩偶,睡眼惺忪地站在晨光中。林妙妙的羊角辫睡歪了,一边高一边低,可爱得让人心碎。

  “在...写故事。”陈伟合上素描本,“怎么起这么早?”

  “我梦见你变成了一只小狗。”妙妙爬上他的膝盖,“然后你带我去了一个全是糖果的星球。”

  陈伟笑着捏捏妹妹的脸蛋:“那星球上最好吃的糖是什么味道的?”

  “彩虹味的!”妙妙眼睛发亮,“咬一口就能喷出彩虹来!”

  林妙妙突然指着书桌,“哥哥,你眼睛好红,病了吗什么?”

  “没事,可能是看书太累了。我们去吃早餐吧,妈妈应该快起床了。”

  ……

  厨房里,林梅正在煮粥。晨光透过纱窗照在身上,。现在的林梅动作利落,哼着《甜蜜蜜》的调子,时不时用勺子撇去粥面的浮沫。

  “妈,早。”陈伟轻声说。

  林梅回头,惊讶地看到儿子和女儿都起来了。“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们两个小懒虫居然...”

  她突然皱眉,“小伟,你脸色怎么这么差?熬夜了?”

  “写东西写忘了时间。”

  陈伟接过母亲递来的温水,温度刚好。

  “考试都考完了还写什么?”

  林梅摸了摸陈伟的额头“没发烧吧?”

  林妙妙抢着回答。“哥哥在写故事!关于小狗和糖果星球!”

  林梅笑了:“是吗?那妙妙要不要也写一个?”

  “我要画出来!”

  妙妙蹦跳着去拿蜡笔和纸,“我的糖果星球有巧克力河和棉花糖云!”

  “妈。”

  陈伟突然说,“妙妙以后...应该继续画画。”

  林梅正在切咸菜的手停了一下:“怎么突然说这个?”

  “就是...觉得她很有天赋。”

  陈伟斟酌着词句,“不要因为升学压力就让她放弃。”

  林梅奇怪地看了儿子一眼。“她才二年级,离升学还早着呢。你今天怎么怪怪的?”

  陈伟低头喝粥,没有回答。

  ……

  陈伟转向书桌,开始整理凌晨写下的未来作品清单。随着大脑中信息的不断梳理,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成形:如果自己不能回去,为什么不利用这些“未来记忆“在2001年创造些什么?

  但紧接着,道德困境浮现,直接抄袭未来的杰作算不算盗窃?如果诺兰永远想不出《盗梦空间》了怎么办?如果郭帆因此错过了《流浪地球》的灵感呢?

  陈伟抓过素描本,在新的一页上画了一条分界线:左边列出可以“致敬“的作品创意,右边则是必须保护的原创核心。

  比如,《流浪地球》的“带着地球去流浪“概念太独特,应该留给郭帆;但其中某些视觉创意可以转化为其他科幻故事的元素。

  “这不是抄袭,”陈伟自言自语,“这是...时间移民的文化适应。”

  林梅送完林妙妙回家后,发现儿子房间里贴满了分镜草图,地上散落着写满笔记的纸张。

  “你这是要改行当画家?”

  林梅弯腰捡起一张画着太空站的草图,“画得倒是不错。”

  陈伟急忙把《星际穿越》的草稿收起来。

  “就是...突然有些灵感。”

  陈伟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两周后。妈,如果...我是说如果,我没考上电影学院,你怎么想?”

  林梅正在切菜的手停住了。她转身面对儿子,表情出乎意料地平静。

  “那就想想别的出路。人生又不是只有一条路通罗马。”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