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戎大汉

第556章 继续进行汉匈和谈(49)

从戎大汉 熊猫大泡 3049 2025-03-22 18:14

  降于汉朝的北匈奴人和南匈奴一样,归化到汉人之中。投降鲜卑的北匈奴逐渐融于鲜卑,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鲜卑部落的很多墓葬有北匈奴的风格,艾尔根敖包墓地就是鲜卑吸收北匈奴所留下的遗存。当年鲜卑“尽占匈奴故地”,而匈奴故地的人逐渐被同化,北魏拓跋氏很有可能就是北匈奴的后人。根据考古学家以及人类学检验专家的研究,他们在北魏宗室元威的尸骨中检测出C3b1a1a1-F1756的遗传类型,而C3b-F1756遗传基因主要分布于北方草原地区。所以北匈奴很有可能是融于鲜卑,而鲜卑在之后也被回鹘所取代,他们大部分最终都是留在草原,虽然在不同时代改了不同的名字、民族,但是一直在北方草原上与各民族融合,现在蒙古族就有匈奴遗传基因。至于那些西迁的北匈奴人,就难以考据了。因为西方对这块的史料十分欠缺,研究工作困难重重。只能说当初北匈奴人来到过中亚地区,但是最后的结局并不知道,可能与当地人所相融,也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绝迹。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驻守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因为对新单于屠耆堂不满,毅然率领部下带着西域版图归顺了汉朝。不久,匈奴因饥荒而发生分裂,以致在汉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出现了5个单于争位的局面。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明争暗斗,最终剩下南北对峙的两个单于。北方的单于叫郅支是哥哥;南方的单于叫呼韩邪是弟弟。哥哥的拥护者显然要多过弟弟,因而弟弟逐渐败下阵来。

  万般无奈之下,弟弟于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亲子觐见汉宣帝,向汉朝投降称臣。在甘泉宫,汉宣帝刘询接见了远道而来的呼韩邪,宾主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交谈,呼韩邪表示愿意称臣,并承诺替汉朝守卫边塞。刘询大喜,立即下达圣旨:“允许呼韩邪迁居河套,命令大将韩昌率兵保护。必要时可以联合发动对北匈奴的反攻。”随后赐给他一枚“匈奴单于玺”。呼韩邪归顺汉朝,标志着汉匈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不仅是战争状态的终结,而且开创了北方民族政权接受中原王朝领导的先河。消息传到漠北,北匈奴郅支单于慌忙夺路西去,顺便占领了西域北部的坚昆和丁零。站稳脚跟后,他要求汉朝送还充当人质的太子。对于已经西迁的郅支,汉朝姿态很高,专门派遣使者谷吉不远千里送还了太子。不曾想见到太子的郅支过河拆桥,杀死了远道而来的使者。等到单于冷静下来,才意识到闯了大祸,因而放弃了刚刚占领的坚昆,继续向远离汉边的西方逃亡。汉元帝刘奭初元五年(前44年),郅支单于率领他的部下到达远西的康居,娶到康居王的女儿之后,开始以康居国的保护人自居,并将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市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郅支城”。八年后,汉人终于出手了。汉朝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冒着触犯汉律的危险而矫诏发兵,以皇帝的名义秘密调发西域各国军队,连同屯垦军共4万余人,兵分两路——南路穿过大宛国、北路穿过乌孙国,在郅支城下形成合围。睡梦中的匈奴军人仓促应战,城池很快陷落,北匈奴从此灭亡。

  前面咱们说过,大功告成的陈汤在给汉元帝的报告中底气十足地写道:“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的这一番陈词,完全代表了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那种豪气和血性。陈汤攻杀郅支单于之后,原本就归降的呼韩邪单于更加臣服,表示愿守北藩,累世称臣。陈汤与甘延寿的征战,结束了汉匈战争的局面,稳定了汉朝的西北边疆,这种和平的局面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这一切,陈汤功不可没。匈奴在公元前1世纪发生分裂,而一个世纪后,匈奴又一次发生分裂,南匈奴同样归附汉朝。南匈奴虽然学习了很多汉文化,但他们几乎都有着野心勃勃的复国梦。公元3世纪,各匈奴部落便开始频频上演慷慨激昂的复兴历史剧。屠各匈奴(杂居于并州、凉州、关中等地的匈奴部落)刘渊、被刘渊收养的刘曜,以及卢水胡(南匈奴与月氏、羌人杂居而成的部落,在青海西宁西)部落中自称河西王的蒙逊,他们复兴匈奴的历史篇章都是昙花一现。在整个匈奴走下坡路的年代,一支名叫“铁弗”的匈奴部落为匈奴民族留下了一段最为辉煌的历史年华。所谓“铁弗”,意为匈奴父、鲜卑母的后裔。晋永嘉四年(310),铁弗匈奴人从山西北部出发,渡过奔流不息的黄河,迁居今内蒙古河套一带,相继依附汉主刘聪、后赵石虎、前秦苻坚、西燕慕容永、后秦姚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国六年(391)的一个冬夜,急促的马蹄声敲碎了草原的静谧,北魏突袭了铁弗匈奴首领刘卫辰的都城代来城(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

  刘卫辰在乱军中被杀,只有年方11岁的三子刘屈孑侥幸冲出重围投奔了后秦。刘屈孑原名为刘勃勃,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改名为屈孑,意思为卑贱。他投奔到鲜卑叱干部,加入后秦的队伍,在后秦军中四处征战,战功卓著,得到了后秦皇帝姚兴的赏识和器重,被赐安远将军、阳川候,统领鄂尔多斯草原上的十多万人。身负杀父之仇、灭族大恨的刘屈孑,当后秦与北魏敌战时,他就会忠于后秦,反之,当后秦与北魏议和时,他就会叛秦自立。公元407年,后秦与北魏议和,刘屈孑就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叛秦自立,赦免境内罪犯,建元龙升,设置和任用百官,正式建立了匈奴族政权。因为自认为是夏后氏苗裔,所以他在北魏道武帝天赐四年(407)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他还认为先人随汉朝公主姓刘是匈奴的一大耻辱,于是下诏:“帝王者,继天为子,是为徽赫,实与天连,今改姓赫连氏,庶协皇天之意。”从此,刘屈孑正式改名赫连勃勃。赫连勃勃于龙升七年(413)征调10万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原汉奢延城旧址开始营建都城,城名“统万”,就是“统一万邦”的意思;统万城四个城门的四个名字“招魏”、“朝宋”、“服凉”、“平朔”,代表针对北魏、刘宋、西凉、朔方不同对象的不同外交方略,也是他亲自起的。受命修筑都城的叱干阿利丝毫不敢懈怠,每筑一层,他都要亲自检验,用铁锥刺去,若扎入一寸就斩杀筑城者!虽然这只是一种传说,并没有得到考古工作的验证,但工匠们用自己的血汗筑成了世界上最结实的夯土城墙,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赫连勃勃一生主要的成就,是匈奴文化与汉文化共同哺育而成的,也是二者相互融合的结果。身为游牧民族、从来不筑城的匈奴人,居然筑起令人震惊的统万城,这意味着匈奴民族努力改变生存方式,并且努力学习汉民族的筑城经验,在汉化的道路上取得长足的进步!统万城曾经固若金汤、坚不可摧,但也没挡住大夏国走向灭亡的步伐。大夏国存续二十五年,历经两代三王。公元425年赫连勃勃去世后,太子赫连璝、次子赫连昌、幼子赫连伦互相攻杀,最终赫连昌继位。第二年(426年)北魏拓跋焘攻取长安,占领统万城,两年后俘虏赫连昌。此后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公元431年赫连定灭西秦,又欲渡黄河攻打北凉,半道遭吐谷浑袭击,战败被俘,被送于北魏,大夏灭亡。至此,历经25个夏天的大夏,在西下的残阳里,急剧地合上了喧闹一时的帷幕。说到这里刘从戎站了起来,舒展了下身形后对田千秋和赵熙讲到我所知晓有关匈奴的事情,就是前前后后这一年以来给你们讲得这些了。有关匈奴人的历史记载,你们得感谢我朝的司马迁,另外还有感谢东汉朝的班固和后朝的范晔两个人。正因为他们分别写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部著名的历史著作,才使得我们得以很好地了解了匈奴帝国。而和咱们谈判的这位云日格你们也应当很好感谢,他可是匈奴帝国内第一位把匈奴人的历史用汉字撰写出来的人。他很长寿的一直活到了八十多岁,而且作为很多事件的当事者记录得也很客观很详细。田千秋和赵熙见此时时间已经过了亥时,就起身向刘从戎告辞各自回去休息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