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第1400章 永平港,这马屁拍的

  侯君集和薛万均还有契苾何力简单的商议了一番,然后一封信,送到了曲智盛的手中。

  当然,曲智盛也不可能莫名其妙的投降。

  自古以来,除非是被逼到了绝境,否则没有哪个国王会选择投降。

  侯君集见高昌城这几日城门紧闭,又有大量军士在城墙上巡逻,便明白了曲智盛的意思。

  将最后一丝幻想抛之脑后,他立刻让人打造出一辆高达五米的巢车。

  薛万钧亲自登上巢车,监视着高昌城的动向。

  如此一来,高昌城的一举一动,都被唐军看在眼里。

  投石机攻击的方向是什么,高昌城守军躲在什么地方,哪里有什么建筑可以攻击。

  短短数日,整个高昌城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所有人都知道,大唐的强大。

  “大总管,斥候回报,北面突然出现了一支一万多人的西突厥军队,请派人去拦截。”

  薛万均武功高强,骁勇善战,对这种无聊的攻城战并不感兴趣,但是对于西突厥的援军,他却很感兴趣。

  高昌国之所以敢和大唐为敌,完全是因为西突厥的庇护。

  这一万多人,应该是来支援高昌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迟迟不敢进攻。

  “突厥人?呵!当初,几万精锐的铁骑,被燕王的千余骑给杀得溃不成军,难道还没有吸取教训吗?”

  侯君集一点都不担心,这一万多的西突厥铁骑,能对他造成什么威胁。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西突厥已经没落了这么多年,现在内乱不断,又怎么可能倾巢而出,帮助高昌?

  当然,高昌国是最近才加入突厥人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于是,就有了如今的局面。

  “大总管,末将请战。”

  “行,你率一万铁骑,三天内击溃突厥人的援军。”

  ……

  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海面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迷人。

  李庚,李谊,朱慎,朱言他们一个个都站在甲板上,看着逐渐靠近的陆地,一个个都笑了起来。

  这一笑,在夕阳的余晖中,在金色的海水中,在海鸥的飞翔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今晚我们就在这里休息一下,明天我们就沿着海岸线开过去,见识一下澳洲的辽阔。”

  李庚在格物学院中也算是比较有地位的人了,大部分的事情都是他和李谊商议决定的。

  当然,在航海这件事上,他是不会站出来的。

  “据燕王所言,澳洲有两万里海岸线,若是想绕一圈……”

  李谊的脸色有些复杂。

  他们的飞剪船虽然算得上是这个时代速度最快的船,但要在大海上航行两万里……

  如果没有固定的补给点,恐怕所有人都回不去了。

  “兄弟,我们不需要走遍澳洲的海岸线,只需要走上十天左右的路程,就可以确定,这里就是燕王所说的澳洲。所以,这张地图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对的,我们先找个合适的港口停下来,然后在那里建立补给站,然后我们就可以回去了。”

  李庚倒也不是不要命的主。

  他还要去一趟美洲,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神奇的高产作物,而不是把自己的小命搭在澳洲。

  “既然如此,那就好。那个补给点,就叫格物港吧!”

  李谊放下心来。

  “我看就叫永平港吧!”

  朱慎的马屁一出,顿时没人再有异议!

  呼!

  呼!

  豆大的雨点打在船板上,溅起一片水花。

  水花溅到甲板上,立刻炸开。

  这些小水泡,如同一顶半透明的帽子。

  大雨滂沱,杨老七在桅杆上呆不下去了,躲在舱口往外望去。

  他们自数日前抵达这片大陆之后,便开始了一场特殊的雨。

  清晨朝阳初升,晴空万里,一个时辰后,暴雨倾盆而下。

  紧接着,雨过天晴,美丽的彩虹,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然而,就在船帆升起后不到一个小时,又是一场大雨降临。

  “二哥,这里的天气,实在是太奇怪了,和长安城,完全不一样。”

  不知何时,朱言、朱慎兄弟二人也挤到了船舱门口,望着外面瓢泼大雨,一脸的无奈。

  在这样的天气下,一般人都会下锚,然后上岸避雨。

  不过,这里只有雨,没有风。

  而且岸上人生地不熟,说不定还会有危险,于是他们就找到了一个天然的码头,所有人都待在了船上。

  朱慎开口道:“现在是八月末,应该是深秋了,但这里的野草才刚刚盛开,和长安城的情况完全不同。”

  朱言道:“没错,我们之前对天气变化的研究,在这里似乎并不适用。”

  朱慎:“这种天气已经持续了好几天,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这应该就是燕王所说的雨季。四季之分,世人皆知,当初燕王说有的地方一年无四季,只有旱雨两季,小的一直不解,今日一见,终于明白。”

  朱言道:“如果是雨季,那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下完的。我们最近不太适合出海。”

  朱慎道:“是啊,所以我想看能不能把船停在码头上,我们去陆地上看看,这里的生活方式,和大唐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只要有足够的深度,就说明这块大陆有多大。”

  朱言道:“这个港口是个天然的港口,三面环海,只有一条宽达数里的通道,可以让船只在里面航行,不会感觉到任何风浪。”

  朱慎:“所以我认为这里是个不错的补给点,将来船队可以在此落脚。以这个港口的面积来说,容纳数百艘船只都不成问题。”

  朱言道:“正有此意,二哥,要不,我们先回船舱,和李庚、李谊他们商议?”

  ……

  “永平港”这个名字,得到了船员们的一致认同。

  李庚带头,带领一帮人砍树,在靠近码头的地方搭了个房子。

  既然要探索内陆,自然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另外,所有人都把永平港当成了澳洲的第一个落脚点,所以建几栋房子是必须的。

  就连朱慎,也自告奋勇的要留下来观察澳洲的气候变化,以及当地的资源,然后带着人修建永平港,等待新的船队到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