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自招学习
前面讲到我们高一的时候很赶进度,是为了高三的时候能留出时间来去学习自主招生。当初学校成立实验班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我们接触自主招生,然后有机会去选择更好的学校。原来的时候是实验班是都进行自主招生的学习,但是到了我们这一年有了更加自主的选择。学校决定,让我们这些人自由选择是进行自主招生训练,还是继续复习高考,然后,根据我们的选择,对两个理科实验班进行分班教学。
分班的时候我很纠结,因为实在是不知道学习自主招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好,还是扎实的复习高考内容对自己的未来更加有利。老师给的建议是班里的前15名都可以去学习一下自主招生,拔高拔高自己。我当时是我们班的15名左右,正好是在线上。最后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我选择了学习自主招生。为什么呢?其一是学习自招的同学都是班里的前几名,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我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如果周围的人都在闷头学习,我觉得我是不好意思在一边玩耍的。我们为什么要高考考一个比较好的大学,就因为好的大学有一个好的环境,有更高的平台,有利于将来的成长。其二,自招还是对高考的一种拓宽,学习自招的过程又何尝不是复习高考的过程?自招的题目略微难于高考,但是最基础的知识都是一样的,高考也有一些难题需要在基础知识上进行拔高,而自招的学习就是那个拔高的过程。
现在的我回头看,自招在当时并没有在选择学校时用到,但是我并不后悔在当时选择了自主招生学习。当时我的自招初审、笔试、面试都通过了但是因为我的高考成绩差几分与心仪的学校、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虽然没有用到,但是谁又能知道当时的自主招生学习对我的高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没有学习自主招生而是单纯的复习基础知识的话,是对高考有好的影响呢还是坏的影响呢?我不知道,所以我并不后悔当时的选择。现在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
我们自招的学习说是在高考之上一点点,但是题目还是很难的。我们物理是龙哥教,那些物理题我大部分都不会做,只有很少部分可以通过高中学习的物理知识推导出来。化学老师是由范老师教,用的书籍是北大的《普通化学原理》,因为这本书在我学习竞赛的时候就已经阅读过,所以学起来还可以。数学是扈老师教的,难度还是挺大的,与高考的压轴题差不多,虽然学习了两个月,但是我数学高考最后那个压轴题还是没有做出来。学习英语自招的过程是我最难受的过程,我们英语当时做的是六级题,我真的是什么都看不懂,什么也不会,只能在选择的时候乱蒙,作文直接不写。当时分班两个月,我们每周的测试都会进行排名,我大概每次都是倒数第一名。很悲催,我的英语每次100分的试卷大约在40分左右。语文的自招考试内容与高中的内容相关,但是比高考考的更细,还会考一些我们平时积累的文学素养。
我的自招初审只过了一个学校,就是我刚才说的之后的笔试和面试都通过的学校。我当时笔试考的是历史、数学跟语文。历史我是从学业水平考试结束之后就没有再接触过,不过我的历史底子还是挺好的,所以历史当时考的还不错。数学算得上是正常发挥,有好多题不会做,但是好多答案可以硬推出来。语文的话我记得考的不是很好,因为好多题考的内容我都没有接触过。我记得最后120分的试卷我考了58分,刚刚过线,好像当时笔试通过的最低分是56.5分。当时的笔试是在山财考的,和康哥一起,我们考完后还去爬了千佛山。虽然我的笔试成绩不怎么样,但是我的面试成绩很不错,所以我通过了学校的自主招生,但是……确实有点可惜,不过都过去了,把握好现在的生活才是最重要。
我们辅导自主招生的时间是大约是高三过年前后那两个月,那两个月学习了些什么都已经忘记了,但是我现在依旧还记得那场大雪过后我们去楼下打雪仗。那一次是化学老师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我们打雪仗,不止我们班,是三个班一起去玩儿,去闹儿。我记得当时阳光洒在脸上,我们笑的很开心。
能在高考前150天左右抽出两个月的时间去学习自主招生,我认为这是学校的一种大气魄。我的很多同学没有用到自招,当然也有很多同学用到了。在我看来,自招对我而言不只是一种求学的工具,更是一种经历,只要经历过了,在我看来就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