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香国公园1
习凉凉赞同道:“是啊,还有这八棱海棠,历经岁月,见证着这里的变迁。”
经过的帝师桥,是为了纪念嘉庆皇帝的老师刘天成而建。
帝师桥采用现代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结构,青砖包裹,桥上建有古代城楼。
该桥总长360余米,宽15米,桥面最高9米,总高24.64米。
刘天成生于大足三驱镇佛会村三组,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取进士,与纪晓岚同榜。
他从政清廉,不畏权贵,主张革新治国、改革风俗、男女平等,惩治贪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并与自古最大的贪官和珅斗争激烈。
1795年,85岁的乾隆听信和珅的诬告,将刘天成革职还乡;嘉庆二年(1797年)刘天成病故;嘉庆四年(1799年)皇帝处死和珅为刘天成平反,并御赐条幅:门生嘉庆帝,恩师刘天成。
走过帝师桥,门楼上书“香国公园”四个大字。
帝师桥上,廊坊巍峨,亭台楼阁,古色古香,尽显皇家园林的风范。
香国公园的园林造型非常独特,景石、盆景绿植与帝师楼遥相呼应,让人仿佛置身于皇家园林之中。
拾级而上,登临帝师桥,楼内雕梁画栋,极尽精美。
站在楼上远眺,大足城区的美景一览无遗。
宁华几人都是遇到美景就挪不动脚步的人,他们在香霏岛上流连忘返,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们的足迹还徘徊在岛上。
沿着香霏岛的环岛小径,经过仿古粮仓,前往书院坡,历史上明代粮仓和棠香书院的景象一一呈现。
经过粮仓,思绪仿佛回到了古代;经过棠香书院,书院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幼儿园生活到女子学校,墙上的大幅照片都一一记录,让他们清晰地了解了棠香书院的演变历史。
这一段旅程,他们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走过棠香书院,前面就是约600米长的文化墙,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劳作方式。
在百家姓区域,还能看到用竹签的形式展示于墙上的百家姓。
站在文化街看向香霏岛对面的风景,帝师桥、香霏桥、香霏阁和玉带桥组成了一幅幅完美的画卷。
因为时间关系,他们没有继续沿文化街往前走,而是从这个石头桥过到了对面的香霏岛。
香泉湖上,荷花清瘦,莲蓬饱满,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夺目,荷叶上的蜻蜓时不时驻足。
文化街上的仿古建筑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可爱中透出拙朴。
深绿与翠绿的植物遥相呼应,点缀其中的三角红梅和石拱门廊,以及做旧木门,形成暖色系和冷色系的完美结合,这设计真是绝了。
可惜今天没有穿古风服装,辜负了香国公园古色古香的外景。
玉带桥,连接香霏岛的另一条纽带,似一条玉带横卧于香泉湖上。
玉带桥桥总长47.7米,重5.1吨,桥体线条流畅舒媚,是目前公园内坡度最为平缓的步行桥梁。
桥身两侧刻有DZ区花海棠花。
相邻的水上栈道长210米,蜿蜒曲折、仿古树桩设计,尤其在夏季的时候,漫步于桥上能感受到一丝清凉,还可以观赏到湖里的锦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