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农场:从重生1990开始当奶爸

第19章 手艺这么好

  李宣试图追赶并阻止,然而人群过于拥挤,几个小偷得手之后迅速混入人海,根本无处寻找。

  “我要快些把散落的钱收起来。”

  李宣焦急地捡拾着地上散落的钱。

  “先生,让我来帮您捡。”

  不知怎么的,地上散落的钱币突然引来无数只手开始捡钱。等到地上最后一枚钱币被捡走时,李宣发现那些捡钱的人都消失不见了。

  “今天真是亏大了!”

  李宣的脸色比哭还要难看,事情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他抱着剩下的钱,拉着板车离开了。

  今天至少亏了一百块。

  李宣的心在滴血,这可是他的血汗钱啊。

  李宣把板车还给了郭叔。

  “爸爸,鸡蛋都卖完了吗?”

  晓晓看到李宣,高兴地小跑过来,扑到李宣身上想要一个抱抱。

  李宣抱起晓晓,捏着她的小脸蛋笑道:“算是一卖光了吧!”

  什么叫算是一卖光呢?晓晓有点疑惑。

  “爸爸带你去买新衣服穿,喜不喜欢爸爸?”李宣问晓晓。

  “喜欢爸爸!”

  晓晓点了点头,笑得十分开心,紧紧搂住李宣的脖子,接着问:“爸爸,能给妈妈也买件新衣服吗?”

  晓晓真孝顺,想着照顾妈妈。妈妈平时对晓晓的付出也算是值得的。

  “好!爸爸都听晓晓的话。”

  李宣笑着回答,心里没想到晓晓这么懂事。

  其实,李宣知道妻子确实没有像样的衣服,穿的都是旧衣服,补了又补,一穿就是三年,舍不得扔掉。即使晓晓不说,李宣也早就打算给她买衣服了。

  “郭叔,我先走了。”

  “李宣,你一会儿给女儿买完衣服再过来找我一趟,我带你去买老母鸡。”郭叔提醒道。

  李宣想起昨天让郭叔帮忙打听同行是否有人卖老母鸡。

  “好的,我办完事就过来。”

  买老母鸡并不急在一时,先陪晓晓买衣服比较重要。

  李宣抱着晓晓去县城买衣服。

  90年代的县城并不大,只有几条主要的大马路。买衣服的地方在五一路,那条街上全是服装店,生意非常红火。

  “哇塞,好漂亮的衣服啊!”

  五一路上有男装、女装和童装。晓晓很快被店里各式各样的漂亮衣服吸引,每一件衣服都独具特色,正合小孩子的心意。

  “爸爸,晓晓还没见过这么多新衣服呢。”

  晓晓平时在村里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见到同龄的孩子穿新衣服,而有的孩子的新衣服都是家里人做的,款式也不是很好看,根本无法和小店里的衣服相比。

  “晓晓,穿上看看,漂不漂亮。”

  听了爸爸的话,晓晓开始试穿衣服。

  “爸爸,好看吗?”

  晓晓换上一身新衣,就像个小公主一样,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洋气。

  “我女儿真漂亮。”

  李宣赞美了一下,晓晓高兴得笑了。她对着镜子看了又看,非常喜欢身上的新衣服。“爸爸,我就要这件衣服。”

  “没问题,你再选几件衣服吧。”李宣对晓晓说道。

  晓晓摇了摇头,说:“爸爸,买这一件就够了。”

  她从小家里就穷,已经习惯了节省,买一件衣服就很满足了。

  李宣哈哈一笑:“今天听爸爸的话,今天买两件新衣服,每天都能换着穿。”

  晓晓毕竟还是个孩子,一听能买两件新衣服,自然高兴得跳了起来。

  李宣又给晓晓挑了一套衣服。

  接着。

  他又给老婆买了两套新衣服。

  剩下的一天时间,李宣就带着晓晓在县城里品尝美食,还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总之都是孩子喜欢的,晓晓一整天都笑着。

  在回家之前,李宣又去找了一趟郭叔。

  郭叔带着李宣找到了几家同行,买了上百只老母鸡。

  李宣先让郭叔照看晓晓,然后找了個理由先将这一百多只母鸡带走,找了个偏僻地方扔进了农场里。

  等一切搞定后,再返回来带晓晓回家。

  到家时已经五点钟。

  “爸爸,妈妈怎么不在家,还在干农活吗?”

  晓晓两手各提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她的新衣服,高兴地回到家,发现妈妈不在。

  “晓晓在家玩,爸爸去找妈妈回来。”

  李宣把给妻子买的新衣服放在房间里,又对晓晓叮嘱了几句,便转身出门去找白杏回家。

  走在村里的小路上,他遇到了不少乡亲。

  李宣一个个主动打了招呼。

  “李宣,给我站住!”

  突然一个浑厚的声音喊住了李宣,他回头一看,是大伯李岩兵,一个村里的泥瓦匠。

  李岩兵今年六十多岁了,身体依然硬朗,经常做泥瓦活。

  李岩兵也是李刚的父亲。

  “大伯,今天这么早就收工了?”李宣问道。

  “哪有活,一直都在家里闲着呢。”

  李岩兵冷哼一声:“听说你打了我的儿媳,这太过分了。”

  “我儿媳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们都是亲戚,如果你们家受了委屈,可以来找大伯帮忙啊,怎么能动手打人呢?现在弄得村里人都笑话咱们。”

  李岩兵有些不满地说。

  李宣笑了笑,并没有放在心上。

  听了几句训斥,就当什么也没听到,没必要和大伯顶撞,不然老头子是不会放过的。

  李宣赶紧转移话题。

  “大伯,您手艺这么好,怎么就没有活了?”李宣问道。

  “你这小子真傻。”

  李岩兵继续说道:“我是泥瓦匠,盖房子、修墙的事,村里的哪家会有那么多需要呢?”

  确实有道理。

  90年代村里都穷,大部分家庭都是土墙平房,甚至有些人连院子围墙都没有。

  只有少数富户会盖围墙。

  更有甚者会重建青砖平房。

  那费用可不菲。

  “大伯,我打算盖个青砖平房,不,直接盖个红砖小楼,请您帮忙吧。”

  李宣知道二十多年后,红砖小楼会逐渐流行起来。

  然而,现在的九十年代,在村里还真找不到一家是红砖小楼房的,只有到了县城里,才能见到这样的楼房,那都是真正富裕人家才有的。

  “李宣,你这是在开玩笑吧?”

  李岩兵听到李宣这话,觉得他好像在吹牛,而且吹得也太离谱了吧?

  他对李宣的情况知根知底,深知李宣家境贫寒。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