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儿行千里母担忧
245
叶准小心翼翼地摸着电子表,像对待什么珍宝。父子俩一时无话,院子里只剩下老槐树上知了的鸣叫。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重叠在一起。
“爸,“叶争打破沉默,“福田养鸡场现在每天能出栏十多只鸡,您和妈每天去抓一只最肥的杀了吃。别舍不得,就当是帮我做宣传了。“
叶准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你等等。“他快步走进屋里,不一会儿捧出一个小布包,“这是你妈攒的二十个鸡蛋,你给文君她爸带去...“
叶争哭笑不得:“爸,现在火车上挤得很,这些带不了。“见父亲失望的样子,他赶紧补充,“我准备了些港岛的糖果、饼干,还有电子表,足够了。“
叶准这才作罢,又不放心地嘱咐:“路上小心,到了马上给大队部打电话。要是...要是文君她爸问起我们...“
“我就说您二老身体硬朗,家里的养鸡场办得红红火火。“叶争接过话头,笑着拍拍父亲的肩膀,“等时机成熟了,我一定带您和妈去省城见亲家。“
夕阳完全沉了下去,院子里渐渐暗了下来。父子俩就这样坐着,谁也没有起身开灯。远处传来生产队收工的钟声,悠长的余音在暮色中回荡。
陈玉兰才听了一半,手里的针线活就停了下来,针尖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她急匆匆地站起身,膝盖上的碎布滑落到地上也顾不上捡,三步并作两步就往里屋走去:“这出门在外的,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得到地方住...“她一边念叨着,一边从樟木箱子里翻出厚实的棉被,手指在棉被上摩挲着检查有没有受潮。
叶争刚想开口,母亲已经风风火火地抱着一堆衣物出来了:“这11月份北方天冷了,没准都下大雪了。“她抖开一件藏青色的棉袄,那是去年过年时新做的,“衣服、被褥一定要带足了,千万不能给冻着了。“说着又转身去拿针线包,要给棉袄的领口再加一层衬布。
“妈,不用这么麻烦...“叶争的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像变戏法似的从厨房拎出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哗啦一声倒在桌上。金黄色的地瓜干在阳光下泛着蜜糖般的光泽,散发出淡淡的甜香。
“这些地瓜干你们带着路上吃,“陈玉兰仔细地挑拣着,把稍大块的单独包起来,“虽然不值钱,但是自己家晒的,总是比外面买的味道好一点。“她的手指灵活地打着结,“坐那么久的车,你可能耐得住,“说到这里她抬头瞪了儿子一眼,“文君一个姑娘家,没有一个零嘴吃可遭不住。“
叶争刚要伸手拿一块尝尝,手背就被母亲轻轻打了一下:“别动!这是给你们路上准备的!“陈玉兰突然又想起什么,眼睛一亮,“要不要带一点鱼干去?我听说北方人可没有海鲜吃,“她皱着眉头,像是在想象什么可怕的场景,“整天吃面食,也不知道你会不会受得了。“
还没等叶争回答,母亲已经自顾自地算了起来:“要不然你带100斤的大米去吧,我们家里的粮食省省总是够吃的。“她越说越着急,语速也越来越快,“你们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又没有粮证,想买点粮食都买不到。。。唉,怎么办哟?!“她拍着大腿,仿佛已经看到儿子在北方挨饿的样子。
叶争哭笑不得地看着母亲团团转的样子:“妈~!“他拖长了音调,“哪有那么夸张啊?!100斤的大米!“他夸张地比划着,“我虽然有力气,可我也没那么多只手拿啊!“见母亲又要开口,他赶紧接着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我多带一点钱去就行了。“
他扶着母亲的肩膀让她坐下:“哪有那么惨哦,被你说的好像北方没得吃没得穿一样。“叶争故意用夸张的语气说,“北方多少省份都是产粮大省,人家看我们粤东省人才是偏远蛮夷之地来的人呢!“
陈玉兰被儿子逗得想笑,但又强忍住,只是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她顿了一下,又开始收拾起来:“话是这样说没错,“她固执地把棉被叠成整齐的方块,“可衣服被子还是要带的,你不可能出门在外什么都去买吧?“她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买了你还不一样要带?早带一天还多享受一天。“
叶争无奈地看着母亲像只忙碌的蜜蜂一样在屋里转来转去:“大米少带一点,“她自言自语地计划着,“地瓜干可以多带一点,如果实在没地方煮东西吃,地瓜干直接就能吃。“突然她拍了下手,“还有什么能直接吃呢?糕饼!对,我再做一点糕饼给你带着吃!“说着就要往厨房冲。
叶争赶紧一把拉住母亲:“妈~!别忙活了!“他故意板着脸,“早知道不跟你们说了,我直接去!“
陈玉兰闻言,狠狠一巴掌打在叶争胳膊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你敢?!“她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你想担心死我啊?!“说着说着,声音突然哽咽了,“你不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吗?!“
叶争见状,立刻换上笑脸,揉着胳膊假装很痛的样子:“哟,我妈这么有文化,“他故意用夸张的语气说,“明年跟文君一起考大学去!“见母亲脸色缓和,他赶紧妥协:“好了好了,不说了,这些被子和衣服我带去就是了。“
他指着桌上已经堆成小山的行李:“其他的妈你就不用给我准备了,我说不准哪天就出发了,“他故意叹了口气,“你准备一大堆也是浪费。“
陈玉兰还想说什么,叶争已经眼疾手快地拎起那个最大的包裹,三步并作两步往门外走:“妈,我先走了啊,文君还在等我呢!“
“这孩子!“陈玉兰追到门口,只看到儿子匆匆离去的背影。她站在门槛上,手在围裙上无意识地擦着,直到儿子的身影消失在村口的老槐树后面。
回到屋里,陈玉兰看着桌上还没打包完的东西,摇了摇头,又投入到收拾行李的大事中去。她从柜子深处找出一个绣着鸳鸯的枕套,那是她当年的嫁妆,一直没舍得用。手指轻轻抚过精致的绣线,她小声嘀咕着:“北方那么冷,得再加床毯子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