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云梦擒韩
洛阳南宫的清晨,薄雾笼罩着殿宇楼阁。刘邦站在廊下,手中攥着一封密奏,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初春的风还带着寒意,却不及这竹简上的内容让他心冷。
“韩信收留钟离眛...“刘邦喃喃自语,将密奏捏得更紧。
钟离眛,项羽麾下五大将之一,勇猛善战,与韩信有旧。项羽乌江自刎后,此人下落不明,没想到竟躲在楚王府中!
“陛下,该上朝了。“谒者轻声提醒。
大殿上,文武百官早已列班等候。刘邦缓步登上御座,目光扫过众人。萧何、张良、陈平、樊哙、周勃...这些跟随他打天下的老臣们,如今衣冠楚楚,位列公卿。而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异姓诸侯王,则各自在封地,未奉诏不得入朝。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谒者高声宣布。
“臣有本奏!“御史大夫周昌出列,声音因激动而尖锐,“楚王韩信私藏逆贼钟离眛,意图不轨,请陛下明察!“
殿中顿时哗然。刘邦眯起眼睛,注意到萧何与张良交换了一个眼神。
“证据何在?“刘邦沉声问道。
周昌呈上几份帛书:“楚地百姓联名举报,且有楚王府中仆役为证。钟离眛化名陈姓,已在楚王府藏匿三月有余!“
刘邦将帛书传给萧何等人传阅,自己则观察着群臣反应。武将们大多面露愤慨,文官则神色复杂。陈平接过帛书时,眉毛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
“众卿以为如何?“刘邦问道。
“当立即发兵征讨!“樊哙第一个跳出来,“韩信那小子早就心怀不轨!“
“不可!“萧何急忙反对,“楚地兵精粮足,韩信又善用兵。若贸然开战,胜负难料。“
“难道就任由他招兵买马,准备造反?“周勃怒道。
争论愈演愈烈。刘邦注意到张良始终沉默,而陈平则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
“子房,“刘邦点名,“你有何高见?“
张良轻咳一声:“韩信是否真有反意,尚需查证。贸然用兵,恐逼反忠良...“
“查证?等查清楚他早就打到洛阳了!“樊哙嚷嚷道。
陈平突然开口:“陛下,臣有一计,可不战而擒韩信。“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这位以奇谋著称的谋士。陈平面带微笑,不慌不忙地说出了四个字:“伪游云梦。“
片刻后,偏殿内只剩下刘邦与几位心腹。陈平详细解释了他的计划:假称巡游云梦泽,诏令诸侯于陈地相会。韩信身为楚王,不得不来。届时只需几名武士,便可轻易将其拿下。
“若他起疑不来呢?“萧何问道。
“那就坐实了谋反之罪,可名正言顺讨伐。“陈平答道,“若他来,证明心中无鬼,拿下审问便是。“
刘邦沉吟不语。韩信毕竟有大功于汉,若无确凿证据就擒拿,恐寒了天下功臣之心。但若放任不管...
“陛下,“张良轻声道,“韩信才高,必不自安。纵无反意,亦当早做决断。“
这句话点醒了刘邦。是啊,以韩信之能,就算现在不反,将来也是个隐患。他想起垓下之战后,韩信手握三十万精兵时,有人劝他自立为王...
“就依陈平之计。“刘邦最终拍板,“传诏天下,朕将巡游云梦泽,令诸侯会于陈!“
诏书一出,震动天下。各地诸侯王纷纷准备朝见,唯有楚王府中,气氛凝重。
韩信接到诏书时,正在后院练剑。听完使者宣读,他手中长剑“锵“地一声掉在地上。
“陛下...要游云梦?“韩信声音发紧,“何时?“
“十日后会于陈。“使者答道。
使者退下后,韩信呆立原地,额头渗出细密汗珠。钟离眛从廊柱后转出,这位曾经的楚军猛将如今面色憔悴,但眼神依然锐利。
“大王,此乃刘邦之计!“钟离眛急道,“他必是得知我在楚地,欲借此发难!“
韩信弯腰捡起长剑,手指微微发抖:“陛下...不会如此对我...“
“大王功高震主,刘邦早欲除之!“钟离眛跪地恳求,“不如就此起兵,先发制人!“
“住口!“韩信厉声喝道,“我韩信对汉室忠心耿耿,岂会造反?“
当夜,韩信辗转难眠。他起身来到庭院,拔剑起舞。月光如水,剑光如雪,一招一式间,尽是昔日征战沙场的影子。从汉中拜将,到暗度陈仓,从背水一战,到十面埋伏...他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如今却要因一纸诏书而惶恐不安?
“我该去...还是不该去?“韩信喃喃自语。
若去,恐遭不测;若不去,坐实谋反之罪。杀钟离眛以表忠心?那与卖友求荣何异?起兵反抗?天下初定,百姓思安...
剑势越来越急,最终“咔嚓“一声,一株碗口粗的梅树被拦腰斩断。天边已现鱼肚白,韩信浑身大汗,却终于下定了决心。
三日后,韩信带着钟离眛的首级启程赴陈。临行前,他独坐书房,给萧何写了一封长信,言辞恳切,表明心迹。
陈地行宫,刘邦正与群臣议事,忽报韩信求见。
“带了多少人马?“刘邦警觉地问。
“只带十余亲随,且...“侍从呈上一个木匣,“这是钟离眛首级,韩信说是献给陛下的礼物。“
殿中众人面面相觑。刘邦示意打开木匣,里面果然是钟离眛的头颅,双目圆睁,似有不甘。
“宣他进来。“刘邦沉声道。
韩信入殿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位汉初第一名将身着诸侯王朝服,举止从容,但面色苍白如纸。他行至御阶前,恭敬跪拜:
“臣韩信,叩见陛下。“
刘邦没有立即让他起身,而是冷冷问道:“楚王可知罪?“
“臣...不知何罪之有?“韩信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慌。
“有人告你谋反。“刘邦的声音不大,却如雷霆般震撼大殿。
韩信如遭雷击,跪伏在地:“陛下明鉴!臣若有反意,岂会孤身来朝?钟离眛确曾投奔,但臣已将其诛杀,以表忠心!“
“是吗?“刘邦看向陈平,后者微微点头。
“陛下!“韩信额头抵地,声音哽咽,“臣当年在项羽麾下不过执戟郎,是陛下拜我为大将,授我兵权。臣才有机会施展抱负,建功立业。臣对陛下的恩情,永生难忘!“
这番话触动了刘邦。他想起韩信确实有大功于汉,若无此人,自己恐怕早败于项羽之手。但另一方面,韩信才华太高,手握重兵时确实有自立的机会...
“韩信,“刘邦终于开口,“朕姑且信你一次。但楚地重要,不宜再由你掌管。即日起,改封你为淮阴侯,随朕回洛阳。“
韩信浑身一颤,但很快平静下来:“臣...领旨谢恩。“
一场可能的兵变就此消弭于无形。韩信被剥夺兵权,带回洛阳监视居住。而刘邦,则通过这次事件向天下诸侯王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皇权不容挑战。
当夜庆功宴上,群臣觥筹交错,唯有陈平注意到刘邦眼中并无喜色。
“陛下为何不乐?“陈平小声问道。
刘邦把玩着酒杯:“韩信...毕竟有大功于汉。“
“陛下仁慈。“陈平意味深长地说,“但为江山计,不得不防。“
刘邦没有回答。他望向殿外,月色如洗。韩信的问题解决了,但还有彭越,还有英布...这些异姓诸侯王就像一把把悬在头顶的剑,随时可能落下。
“陈平。“
“臣在。“
“派人盯紧淮阴侯府。“刘邦的声音冷若冰霜,“一举一动,朕都要知道。“
宴席散后,刘邦独自登上高台。洛阳城灯火阑珊,远处隐约可见军营篝火。五年前,他还是个被项羽追得东躲西藏的汉王;如今,他已是天下共主,却要时刻提防昔日的功臣。
权力,就像一剂毒药,让人既渴望又恐惧。刘邦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那是韩信被封为大将军时,他亲手所赐。玉上刻着“国士无双“四个小字。
“国士无双...“刘邦喃喃自语,突然扬手将玉佩扔下高台。玉碎之声淹没在夜色中,无人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