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刘辩:从把袁家满门抄斩开始

第58章 回宫,上朝

  陛下回宫。

  随着天子行驾自显阳苑启程回洛,这消息宛如一记重磅炸弹,将洛阳那一滩静水,顿时炸开。

  如今已经是中平七年正月三十。

  当今皇帝尚未亲政,国号仍沿用先帝的中平。

  而明日,便是二月初一,按理应该开办的朔望朝。

  皇帝在这个时间段启程回洛阳,很难不叫众人多想。

  虽然说这么几个月以来,皇帝从未在大朝会上露过面。

  但就如今洛阳朝廷这个态势。

  任谁都能感觉出来,已然和之前大不相同了。

  明日的朔望朝,必有动作。

  这是所有人心中都有的默契。

  只是唯一让大家略有些不解的,便是皇帝到底要在明日做些什么。

  ……

  翌日。

  五更鼓声初歇,洛阳城尚笼罩在鱼肚白的晨雾中。

  未央宫前殿广场上,千余盏青铜雁鱼灯依次燃起。

  火光在汉白玉的阶基上,投下细长的影子。

  与会官员的轺车,按品级停在朱雀阙外,车辕上缠绕的牦牛尾饰随风轻颤。

  崔烈和荀爽作为当今朝中仅存的唯二三公,站在百官之首。

  往后一排,则是尚书令丁宫和御史大夫杨彪等人。

  “太尉脸色好似不是很好,是昨天没睡好吗?”

  荀爽瞧了一眼身边人,低声问道。

  崔烈困得恨不得现在就地躺下,被荀爽的声音惊醒,猛地眨了眨眼睛,将脑海中的困意强行压下,随意道:“啊,是啊……”

  皇帝突然回宫,这事情已然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

  尤其是在眼下,他正和杨彪斗得如火如荼之时。

  皇帝这时候回宫,到底会站在哪一边?

  反正他是没有向陛下求援过。

  那就只能是杨彪了。

  昨日和府中长史荀攸好一番算计,等结束的时候已然四更天了。

  早就没时间睡觉。

  想到这,崔烈不由得向后瞥了眼,站在后方的杨彪。

  看到这家伙,那也同样略微有些发黑的眼眶。

  崔烈心头不由得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灰雾。

  自己不过是抢了他一个人罢了。

  何况荀攸读过孙子兵法,明显是个兵家料子。

  自己身为太尉,把他收入府中,不是很符合常理吗?

  而且这么多天交谈下来,荀攸跟自己明显是志趣相合。

  杨彪这个贱人,竟然反过来对自己安排的人动手。

  当真是吃了豹子胆。

  崔烈当然不可能忍气吞声。

  身为太尉,要是对一个御史中丞忍气吞声,那岂不是向底下人说明自己的无能?

  往后自己在杨彪面前,就再也别想把身板挺直。

  现在这家伙发现斗不过自己,就去请陛下过来主持公道。

  阴险狡诈!

  “荀司空,公达说,你是支持老夫的,对吧?”

  ?

  不是?

  这话能在这种场合说?

  荀爽一脸惊诧的看着崔烈。

  虽然没说话,但那双眼神中所蕴含的意思已经相当明显——大庭广众之下,你在这里拉帮结派?

  “诶,唐突了,唐突了。”

  崔烈抬手捶了捶自己的脑门,语气中带着一丝歉意道:“昨天晚上没睡好,精神有点乱。”

  “荀司空莫怪,莫怪。”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心中,崔烈已然放松了不少。

  如果荀爽时间对自己做的事情毫无知觉,那么那一瞬间他的眼神应该是慌乱和茫然。

  甚至还有可能是愤怒。

  而刚刚寻常的眼神则是充满了惊诧,甚至还带着一丝恐惧。

  那就说明,昨天晚上荀攸跟自己说的是真的。

  还好老夫抢人的速度够快。

  有荀家帮衬,就算是杨彪找皇帝帮忙,自己也有转圜的余地。

  咚!

  咚!

  咚!

  随着宫墙内传来三声云板声,崔烈连忙收敛了自己的心声,屈膝半跪,左手压右掌行肃拜礼。

  紧随其后,便是一排排的官员依次行礼。

  等到了五时三刻,钟鼓司击登闻鼓。

  随着虎贲中郎将段煨一脸肃然地挥动牦牛尾麾,羽林郎持戟交叉成阊阖阵,百官们方才起身按位次,依次上阶。

  在宫门处用菖蒲水净了手之后,入了德阳殿。

  崔烈、荀爽作为三公,跪坐在东阶上首。

  九卿和其他与会官员则分列在东西两侧。

  各个地方刺史的座位此刻是虚席。

  只有计吏捧木牍立于末位,简牍刻有考课朱印。

  随着殿内的礼官忽然高唱。

  “吉时到——”

  德阳殿内顿时钟鼓齐鸣,黄钟、大吕二音交替奏响。

  刘辩此刻身着十二章纹绛纱袍,头戴通天冠,腰佩玉具剑,脚穿金丝履,在前方宦官的引路之下,经东侧绕行至御座之上。

  来到此地五个多月,这还是刘辩第一次登上大殿,参加朝会。

  坐在这八尺高,蟠龙云纹的御座之上,俯视着那些在外面随便跺跺脚,整个天下都要抖三抖的权贵们。

  权力二字,头一次如此直观地呈现在刘辩面前。

  谁来了他不迷糊啊。

  “臣等参见陛下……”

  “众爱卿平身。”

  “……”

  随着又是一番例行公事的对答,朝会终于步入正题。

  “陛下,臣有本奏。”

  出乎所有人意料,这第一个走出来的人竟然是当朝司空,荀爽。

  连就坐在他旁边的崔烈,看着他起身的背影,眼神中带着一丝惊愕。

  如今这场景即便是有什么话,也应该是让下面那些官去说。

  你可是堂堂司空。

  得有排面!

  当然,荀爽人已经站起来了,那就万万没有再坐过去的道理。

  只见荀爽走到大殿中央,对着刘辩拜倒,高声奏道:“臣闻《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又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今陛下承高祖之祚,嗣孝灵之业,而冠礼未举,此乃礼官之缺,社稷之忧也!“

  “昔周公制礼,冠者必于庙,行醮酒之仪,受成人之戒。”

  “今陛下德配天地,行合四时,然犹未践祚行冠,恐非君君、臣臣之道。”

  “当年文帝以代王入继大统,即位首行冠礼,昭告天下曰朕承天命,继祖宗之烈,遂开文景之治。”

  “臣愿陛下效法先王,择吉日于太庙,行三加冕服之礼,昭告昊天上帝,以正名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