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刘辩:从把袁家满门抄斩开始

第50章 颖阴荀家

  “回来了便好。”

  洛阳,阴府。

  阴循同样收到了显阳苑士子休假的消息。

  而在他收到消息后不久,荀彧郭嘉等几名颍川士子,便已然到了他的府上拜访。

  作为曾经的颍川太守,这几名颖川士子都是他所推荐上去的。

  加上他在任的时候,和这些颖川大族的关系也处的不错。

  更是在这些颍川士子们来洛阳求学的时候,照顾过一二。

  如今休假,无论是于情于理,荀彧等人都要前来拜访。

  阴循对这些颍川士子们自是热情招待。

  席间,阴循不由得道:“文若贤侄啊,你们受陛下考核了这么久,最后陛下许得了你们什么官职?”

  将手中的筷子放下,荀彧朝着阴循拱手回道:“回阴伯伯的话,我们如今只是休假5日,回去之后还有其他的考核等着我们。”

  “到底能任什么官职,还要等最后的考核结果。”

  还没考完……

  阴循的眉头不由地跳了一下。

  哪家的考核也没有要这么长时间的例子。

  否则也不至于如今在大族之间,私下里流传着,陛下根本不是在考核,而是把各家世子捏在手里当人质的小道消息了。

  4个多月时间过去,好不容易把这些人放出来了,本以为应该能给一点官职,安慰一下人心。

  结果一打听,却落了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结果。

  这皇帝不按常理出牌啊。

  阴循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皇帝到底要干什么。

  “既是如此,不知文若贤侄,这几天可有什么打算?”

  阴循自是能看出来,去的时候尚不明显,但回来的时候,这些颍川士子们,已然都隐隐约约以荀彧为先了。

  问的虽然是荀彧一个人,但实际上问的是这些全部人。

  “自是温习功课。”荀彧答道:“虽然是5日休假,但休假结束之后,尚还有其他的考核,当不能懈怠。”

  “文若贤侄果然好学。”阴循不吝夸赞。

  “不敢当阴伯伯夸赞。”荀彧谦虚道:“其实彧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但说无妨。”

  “彧许久未曾归家,还想趁此时机回家一趟。”

  回家?

  阴循不由得有些好奇。

  在他眼里,荀彧可不是什么一心想家的主。

  而且人家自己都说了,5天休假之后还有考核。

  其他人尚且都留在自己府里温习功课,荀彧一个人回家……

  总感觉怪怪的。

  “5日时间还要赶一个来回,太紧了吧?”阴循思索道。

  “彧算过时间,快马来回,4天时间足矣。”

  不愧是自己颇为看好的荀文若啊。

  凡事在说出口之前就早有谋划。

  知道荀彧的性子,即便是自己不同意,人家也定会想其他的方法。

  索性也不是大事,阴循干脆顺水推舟道:“既然如此,那我去吩咐人为你准备快马。”

  “多谢阴伯伯了。”

  ……

  颍阴。

  荀家。

  “堂叔,你怎么回来了?”

  得到消息的荀攸颇为诧异的出门相迎。

  尤其是看到荀彧一路快马加鞭的风仆样子,将荀彧扶下马来之后,不由得问道:“可是洛阳又发生了何等要事?”

  荀彧在洛阳游学已有一年之久。

  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听说荀彧还得了少府阴循的推举,只需要通过一次所谓的考核,便得以成为身伴陛下的郎官。

  当然,对于这所谓的考核,整个荀家上上下下,都没当成一回事。

  要说关系,颍川荀家虽然不比那些顶级氏族,但堂堂荀氏八龙,历代底蕴沉积下来,已然隐隐为颍川士族之首。

  完全有上牌桌的资格。

  至于要论才学……

  那反而是更简单了。

  要说这段时间唯一让荀家人担心的,便是洛阳传出的消息,说是皇帝一直在扣留诸多士子。

  虽说这消息大多都是在捕风捉影,但这么久都没有荀彧的消息从洛阳传回。

  荀攸还是不免有些担心的。

  如今荀彧赶回,对于整个荀家来说,自然可以算得上是一件喜事。

  只是这风尘仆仆的样子……

  “我有要事要见叔父,叔父现在在哪儿?”

  叔父……

  那自然指的是当今荀家,名望最高的荀爽了。

  上来就找到叔父,可见是件大事。

  荀攸也不耽搁,当即就道:“叔父在讲学,我带你去。”

  荀爽讲学所在,是荀家专门修建的一处学堂。

  有荀家的下人去禀,不多时,学堂内就听到了散学的声音。

  并有下人出来,将荀攸荀彧二人带了进去。

  “文若啊,此番从洛阳回来,有何见闻呐?”荀爽抿了口茶,一边润着嗓子一边道。

  荀彧也不多说什么,只是从自己背着的那个斜挎包里面,翻出了两本书,恭敬的递了上去。

  荀攸这才注意到,自己这位堂叔背着的新奇物件。

  看起来还挺方便的。

  可见又是洛阳那边的新玩意。

  荀攸都有点心动,也想去洛阳玩玩了。

  荀爽不明所以地将两本书接过,左翻一页,右翻一页,眉头不由得微微皱起。

  荀家也是今文学派,所以对这些书本上,有关今文学派的理念并不反感。

  要说唯一感觉别扭一点的地方,就是在于这里面忠君爱国的篇幅,确实有点太多了。

  但影响也不大。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就是孔夫子的圣人之言。

  除此之外,倒也有一些其他的理念。

  不过仔细想来,都还算正常,没什么离经叛道的地方。

  荀爽讲学多年,可即便是他左看看,右看看,却也没看出来,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

  这让他不由得疑惑开口。

  “依文若所见,这书上的内容,有何不同寻常之处吗?”

  “叔父。”荀彧对着荀爽拱手道:“这书上的内容倒是平平,只不过这书上的字却是重点。”

  内容平平……字反倒是重点?

  这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荀爽觉得有些奇怪。

  但说话这人毕竟是荀彧,荀爽还是耐着性子,又重新看了下这两本书的字迹。

  嗯……字体方正,不像是高人所写。

  而且有些地方的墨痕也不够。

  感觉都不像是人写出来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