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扫元

第7章 北伐当先锋

扫元 江湖野人 2539 2025-05-04 15:31

  芝麻李看向赵均用,后者会意,回答了这个问题。

  “单论河南江北行省,这几年被朝廷逼得倾家荡产者不知凡几,多了不敢说,愿跟着造反的大户一两成总是有的。

  江南诸行省皆是南宋故地,朝廷压榨一直最狠,人丁繁盛又远胜江北,南人一旦造反,形势只会比江北更烈。”

  一两成人参与造反看似不多,其实已经非常恐怖了。

  毕竟,任何时代,安稳过日子的百姓才是大多数。

  石山知道原历史位面元末大起义大致如此,暗赞赵均用眼光毒辣。

  “既如此,元帅何不广发檄文,历数鞑子残民无道之举,诚邀天下豪杰共讨暴元?”

  芝麻李借白莲教名义起事,自然知道白莲教造反的“光辉历史”。

  远的不说,只说最近两次。

  至元四年(1338年),江西行省袁州路白莲教徒周子旺、彭莹玉聚五千余造反,这次起义虽然很快覆灭,却因周子旺称周王改年号,而闹出好大动静。

  至正八年(1348年),袁州路万载县白莲教徒彭国玉发动起义失败,潜逃至黄州路麻城县,联合当地白莲教徒邹普胜再次发动起义。

  彭、邹两部合众数万,以红巾为号,这便是最早的红巾军了。

  其部虽然遭受官军围堵,避入大别山中,却始终高举反元旗帜,名声逐渐传开。

  麻城与颍州直线距离仅六百里,韩山童举义时选择红巾作为标志,自然不是啥巧合。

  芝麻李蹭白莲教和红巾军热度起事,只因清楚自己声望不够。

  北方白莲教主起事,都要扯有竞争关系的南方教派虎皮,他一个伪信徒又如何敢强出风头,徒惹天下人嗤笑?

  “不瞒石兄弟,这事俺们起兵后就在做了,只是动静小了些,只邀了就近几个州县的好汉,莫非,还要再远一点?”

  芝麻李这话说得比较委婉,彭二郎则直白得多。

  “小石兄弟,老话说远水不解近渴,俺们正缺得用的人,派人到其他路府鼓动好汉造反,成了也帮不了俺们,败了白费力气。”

  除了抚须沉思的赵均用,其余头领皆面露疑惑,显然都不认可石山的说法。

  石山心知不帮他们打开视野,自己也难逃徐州这个泥沼。

  “听说颍州义军已经打到了南阳府,和徐州隔着好几百里。但咱们起事不还是牵制了官军,让朝廷不能全力围剿颍州义军么?”

  道理很简单,彭二郎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关窍。

  “石兄弟的意思是举旗造反的好汉越多,官军就越分散,俺们就越容易打出去?”

  石山点头,肯定了彭二郎的话,又补充道:

  “大元虽大,朝廷短时间内能签发的兵马却有定数,各地好汉每拉走一个青壮造反,朝廷就要少签一个兵。

  再一个,正如赵将军所言,这天下早就成了遇火就燃的干柴堆,元帅没收到颍州檄文,不也起事了?

  只是,群龙不可无首,各地义军若是各自为战,迟早会被朝廷逐个击破。

  咱们抢发檄文,不只是鼓动天下豪杰一起推翻暴元,更重要的是旗帜鲜明地统合讨元义军,这就是所谓的‘大义’啊!”

  芝麻李暗自咀嚼着“统合”“大义”两词,敏锐意识到抢发檄文有利可图,再看向赵均用的眼光,便多了征询之意。

  赵均用一开口,就抓住了问题关键。

  “大义是好,可颍州起事在先,咱们在后,兵马少又没打过几场胜仗,声望不足,拿什么号召群雄?难不成编造一个前朝贵胄糊弄人?”

  韩山童起事时就曾诈称自己是宋徽宗八世孙,只因死得早,这则消息流传不广,赵均用就没听说过。

  韩、赵二人思路不谋而合,纯粹是造反者惯用的手段。

  彭二郎瞄了一眼脸色有些阴沉的芝麻李,看向赵均用的眼光顿时变得玩味起来。

  “前朝是大金,但女真人的名声早烂透了,还不如蒙古鞑子。老赵说的前朝莫非是大宋?嘿嘿,老赵祖上不会真是赵宋皇族吧?”

  赵均用也看到了芝麻李的脸色很差,脸皮一抽,赶紧转移话题。

  “老彭你就别打趣俺了,咱们还是听听石兄弟如何说。”

  石山能抛出“大义”为饵吸引众头领,自然有对策,当即吐出两字:

  “北伐!”

  “北伐?”

  芝麻李有点懵,他要是有分兵北伐的实力,又何必担心朝廷大军进剿?

  见气氛烘托得差不多了,石山起身,慷慨陈词。

  “刘福通虽屡败官军,却丢了颍州老巢,越打越向西跑。朝廷有天下钱粮丁壮支撑,败再多次都能卷土重来,而刘福通败一次就可能元气大伤。

  徐州地理还不如颍、汝,若不主动出击,必然会被官军困死。”

  对于这一点,徐州红巾军高层已经达成共识。

  众头领困扰的只是如何破局,顿时集中精力,静待石山解说北伐方略。

  “腹里(即中书省)聚集大量贵人,侵占官产民田无恶不作,百姓所受压榨更甚。

  只因朝廷重兵云集于此,虽屡有豪杰造反,均没做大就被官军镇压。

  但物极必反,朝廷重压虽然维持了腹里一时安靖,却只会让民怨越积越深,百姓苦元已久,所缺的不过是打破僵局的外部力量。

  北伐,对不满朝廷压榨的腹里好汉,是打破僵局的强有力外援;

  对咱们,是攻敌必救搅乱朝廷布局的翻盘关键;

  对观望形势的天下豪杰,则是戳破鞑子外强中干事实的最快捷手段!

  只要咱们攻入腹里威逼大都,朝廷必然大乱阵脚急调天下兵马勤王,各地兵马一去,豪杰顺势而起,大元彻底大乱,鞑子再无钱粮丁壮可征,形势就此逆转。

  到那时,元帅之名也因北伐而传遍天下,待成功覆灭大元,首功非徐州义军莫属。届时,天下才学之士争相来投,各地义军也可传檄而定。

  如此,大事可成啊!”

  ……

  ps:三年未发书,有些手生。

  请大家多在书评留言,鼓励、批评、指正都行。

  求月票、推荐票和追读。

  若觉得本书可读,也请帮忙推广,野人跪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