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混在传媒学院当大佬

第12章 挣15万第三步:创业

  夕阳余晖之中,赵华北骑着摩托车飞驰在乡间小路上。

  赵铁柱坐在后面,兜里揣着1万块钱,手里拎着装有烟、酒、猪耳朵、鸡爪子的袋子。

  风难得清凉/

  吹着天空,吹着大地/

  吹着辽阔/

  吹着舒畅。

  赵华北的心里惬意得很:要回了1万块钱,还彻底告别姚一瑶。

  摆脱姚一瑶是最值得庆祝的事情,姚一瑶远看明月皎洁,近看厉鬼狰狞,再被她缠上,那不是白重生了?

  赵华北多舒畅,坐在后面的赵铁柱就多沮丧。

  唉声叹气不止。

  “兄弟情”崩塌了,不但“失去”了他拜把子的大哥,还弄“丢”了漂亮的儿媳妇。

  姚一瑶多漂亮啊,要是能嫁给儿子,生个孙子,那得多好看?

  赵铁柱拍了拍赵华北的肩膀:“你心里很难受吧?”

  赵华北被说愣了:“我难受什么?”

  “你就别装了,为了这个家你宁愿跟姚瑶闹翻,我知道你心里苦、舍不得。”

  “没那事!”赵华北语气相当轻松,“其实我一开始就看不上她。”

  “还嘴硬呢!我看你就是‘气蛤蟆垫桌腿’。”

  “怎么讲?”

  “硬撑!”

  “哈哈,爸你该替我上大学,满嘴的‘文言文’!放心吧,我真看不上她!”

  “唉”,赵铁柱叹气:“就怕晚上抱着枕头哭!”

  “我哭我是你儿子!”

  “去!”

  赵铁柱抬手照赵华北的脑袋上打了一下,赵华北哈哈大笑。

  赵铁柱、赵华北两父子的对话总是这样,不管多么严肃,赵华北总能一句话瞬间将严肃的话题“引入歧途”。

  ……

  “资金池”里又多了1万,距离15万的金额又近了一步。

  从“马大本事”家追回来5万现金、2万欠条,从姚志强家里要回来1万欠账,都是赵华北的功劳。

  厨房里,妈妈徐玉玲一边刷碗一边对赵铁柱感慨:“儿子真长大了!”

  赵铁柱对赵华北的变化也看在眼里:

  “他也是真懂事,为了这个家连媳妇都不要了。

  “你听听他多难受,吃了饭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呜呜’哭!”

  此时的赵华北穿着大花裤衩子和跨栏背心,躺在床上、翘着腿、吹着风扇看电视。

  嘴里五音不全、撕心裂肺、呜呜咽咽地嚎叫着唱着《诺言》:

  “……无奈人在风里、人在雨里、人在爱的岁月里漂流;

  “你我不能重头、不能停留、不能抗拒命运左右;

  “就这样松开紧握的手,熄灭为爱点亮的灯火;

  “让爱走、让爱拥有自己的自由……”

  直到木兰电视台《晚间新闻》播放一条新闻吸引了他,他才停止了“嚎叫”。

  是一则关于市容管理局打人的后续报道,一个穿着市容局制服的负责人面对镜头说道:

  “……对于木兰市容局个别工作人员在木兰古城粗暴执法、殴打商贩的行为,我们已经联合纪检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展开调查,一旦查实,严惩不贷,也请媒体和广大市民继续监督……”

  电视画面中,赵华北看到了一个熟人——出镜记者赵千里,手里拿着话筒对着市容局的新闻发言人。

  赵千里是木兰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木兰市古柏乡赵庄村人。

  没错,就是从赵华北他们村走出去的。

  上次赵华北吓唬“马大本事”,就扯过赵千里的大旗当虎皮,谎称赵千里是他哥。

  按照村里的辈分,赵华北的确该叫赵千里一声哥,但并没有亲戚关系。

  赵千里比赵华北年长十多岁。

  赵千里离家上大学的时候,赵华北还小;

  赵华北长大以后,赵千里已经很少回村了。

  赵千里在电视台就是个普通记者,在赵庄周边的十里八乡却是个名人,也是个能人。

  用村里人的话说,“乡长解决不了的事情,赵千里说句话就能解决”。

  至于手段,主要靠“舆论监督”,让人又恨又怕。

  摄像机一到,谁不得给点面子?

  妹妹赵华南从后院葡萄架上摘了一串成熟的葡萄,洗干净以后放在盘子里端给父母。

  徐玉玲指了指赵华北的房间,低声对赵华南说:

  “给你哥端过去,刚才一直在哭,现在突然不哭了。

  “你去看看怎么回事,要是为了姚瑶,你劝劝他。”

  赵华南点头,把葡萄端到赵华北门口。

  “哥,吃葡萄了!”

  轻轻推开门,赵华南把葡萄盘子上的水擦了擦,递给赵华北。

  赵华北也不客气,接过来,把盘子直接放在肚子上,拿起一颗塞进嘴里:“嗯,甜!”

  赵华南察言观色:这也没有哭过的样子啊,看着心情好得很呢。

  “哥,你是不是在想姚瑶姐?”

  赵华北白了妹妹一眼:“我想她干嘛?”

  赵华南以为赵华北在故作掩饰,小心安慰他:“其实想姚瑶姐也正常,她那么漂亮……”

  “打住!”赵华北制止赵华南,“不要再提她了,女人只会影响我赚钱的速度!”

  赵华南噗嗤笑了,恭维赵华北:“你赚钱的速度已经很快了,今天一天就赚回来8万!”

  赵华南拖了一个凳子,坐在床边陪着赵华北。

  兄妹二人关系非常好,父母平日里很忙,小时候都是赵华北照顾赵华南。

  赵华北很嘚瑟地纠正赵华南:“你说的不对,今天的钱不是赚的,最多算是要的。

  “不过从明天起,我真的要开始赚钱了,上大学之前,我要把咱家欠的钱都还上,还要把家具厂再开起来。不过到时候爸妈可能都不想开家具厂了。”

  “为啥?”

  “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帮他们找到了赚钱的新门路,又轻松,又赚钱,比做家具好多了。”

  赵华北描述的画面太美好,赵华南不敢相信:“怎么赚钱?”

  “卖手艺!全中国没有人会的手艺!”

  赵华南不信:“你不光能赚钱,吹牛也很厉害呢!全中国没有人会的手艺你怎么会?”

  “噗!”赵华北吐了一口葡萄皮,依然是那种嘚瑟到找不到北的表情:

  “手艺是我发明的呗!反正你别管了,等会我就画图纸,明天就开始生产,咱家的新事业就此起步。

  “过两天你要是没事,我带你一起去木兰古城卖手艺,怎么样?”

  赵华南还是不敢相信:“到底是什么手艺嘛?”

  “漆扇!”赵华北抛出一个赵华南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词儿。

  “什么是漆扇?”

  “就是以生漆为原料,用漂染的手法染出颜色各异的扇子。

  “咱家有的是木料,生漆也好买。先做出各种各样的小团扇,再把生漆滴几滴在水里。

  “生漆都漂在水面上,慢慢散开以后,把团扇往水里一泡、一转,一把独一无二的漂亮扇子就漂染好了。

  “到时候,既可以卖漂染好的团扇;也可以人家给咱钱,买咱的团扇自己染。这叫DIY,重在体验。

  “每把漆扇的成本一两毛、两三毛,一把扇子起步卖到两三块、三四块,碰到大冤种,卖到七八块、十来块也很正常。懂了吗?”

  赵华北介绍得很兴奋,可是赵华南听完之后摇摇头:“不懂。”

  赵华北懒得解释:“算了算了,说起来很麻烦,做起来很简单,看到东西你就明白了。把盘子拿走吧,我要画图了。”

  赵华北吃完了葡萄,把盛葡萄的盘子递给赵华南。

  翻身从床上爬起来,找来几张纸铺在桌子上。

  先画出好几种团扇的样式,随后拿着画好的图纸动员赵铁柱和徐玉玲去了。

  做团扇离不开父母的支持,也离不开家具厂现有的设备和木料。

  他要说服爸妈支持他的计划,还要联系那两个临时遣散的工人,要他们明天赶来开工……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