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日进斗金
朱婆婆打趣道:“那你养老咋办?”
王掌柜毫不在意:“届时,让这小子给我炼些延寿汤,每日一碗便可。”
老王头美滋滋地想着,眼睛看向少年。
季咸舀出第一碗汤药,鼻翼一动。
药香扑鼻,的确是宝药无疑。
这时,人群已聚若彤云。
个个抻着脖颈想尝下,那能泛着紫气的药汤,有何奇妙之处。
要说药堂开张,往年百草汤也曾炼过,算不得绝无仅有。
可这般品相的药汤,确是青崖寨这么多年以来,头一遭!
“季掌柜这手炼药术当真了得!”
“这锅宝药,能治不少顽疾怪病吧?”
“往后,若每回炼药都有此等成色,济世堂的生意怕是要上天......”
对于药师,山民向来尊敬。
眼见济世堂的分号开张,不仅炼药告捷,二掌柜更是亲自掌火炼出宝药。
先前因他年少而生的轻视,早随青烟散尽,化作实实在在的敬服。
“分药吧。”
季咸挥了挥手,示意伙计分施百草汤。
此时,少年周身缭绕的药气,凝成青紫烟霞,在日头下流转生辉。
乍看恍若药王爷降世,更引得围观者暗自心惊。
坊间渐渐传开,都说这季咸得了药君真传。
若非如此,怎能一月不到,就从采药人变为济世堂的二掌柜?
“好个药君!”
檐角阴影里,杨平安摸着黑狗脊背。
听着鼎沸人声传来,他身形一晃,转眼化作青烟消失。
杨平安的消失几乎无人注意,只有朱婆婆似乎有所感应。
她眉头一蹙,望了望,却并未发现异常。
朱婆婆将目光收回,身旁的王掌柜应声起来。
“不愧是你小子!一次备足六百人量的百草汤,当属寨子里的头一份!”
王掌柜满面红光,忙不迭招呼伙计开始分药。
虽说药堂主营药材生意,但施汤济民,最显仁德。
哪家铺子备的药材足斤足两、熬煮得法,自然会得山民感激。
只见,药鼎里的汤药,被分入陶瓮。
这八个半人高的陶瓮,在街边排开。
热气蒸腾,带着药香,往人鼻子里钻。
山民们里外三层,攥着陶碗,眼巴巴望着翻腾褐汤。
王掌柜舀起半勺,细看成色:“药汤成纹,清香诱人,这火候拿捏得准,寒冬里饮上一碗,最是驱寒补气,疗伤化疾!”
说着,往地上洒落几滴。
但见汤液浓而不滞,在冷风中剔透晶莹。
几个懂行的老药师凑近细看,不住点头称是。
“巳时三刻,吉时到!开汤!”
随着伙计一声吆喝,上百陶碗摆上木桌。
王掌柜抚着山羊须,扬声道:“今日,济世堂开张,特备下三百剂百草汤,凡青崖寨的山民,皆可领取!先到先得!”
人群沸腾起来。
山里日子苦,看病更是难上加难。
难得有义诊,众人早挤作一团。
裹着薄袄的妇人们,挤到最前头:“掌柜仁德!听说这汤药能治小儿癔症?”
王掌柜望向少年。季咸颔首:“虽不能根治,缓解症状足矣。”
揽着孩子的妇人连连道谢。
怀中的孩子服下汤药,脸色渐转红润。
季咸暗自点头。
就在此时,周二河从人堆里钻出来,连声夸赞:“季兄弟这炼药的本事,别说山里,就是县里的老师傅也赶不上!”
说着,他两眼直勾勾盯着药汤。
一众山民纷纷前来取药。
街面热闹十足。
药行少东家周二河,朝着季咸抱拳道:“在下愿意以九百两,求购季兄弟的以血炼药秘术!”
话音落下。
整条街霎时静了。
众人看向那位少东家。
只见他面色认真,语气沉稳,不似开玩笑。
采药人端着碗的手直抖。
他们拼死拼活干一辈子,不过赚三百两白银。
“九百两雪花银?”
人群里炸开锅。
卖凉茶的,掰着指头算:“够我卖三万碗冰镇酸梅汤!”
某个年纪大的采药人,嗤笑道:“换我不吃不喝,得采药三辈子!”
满街响起哄笑。
三辈子?
三百年!
那都修成土地爷了,谁还窝在山沟里挖草根!
杨烨一个箭步,横插进来,抬手拦住周二河。
“慢着!周少爷总不好独占便宜。这秘术我家药房正等着用,好保我弟弟破境成功。”
他轻弹银票。
“我也不压季掌柜的价格,九百九十九两买这秘术,回头醉仙楼摆酒谢各位,如何?”
周二河脸色骤冷。
毕竟,周杨两家向来不对付。
围观的医师们见状,默默松开攥紧的拳头。
这些外乡老大夫,都是县衙请的贵客。
原本见到失传秘术现世,眼睛都亮了几分。
可瞧着两家少东家剑拔弩张,只得摇头叹气。
囊中羞涩,哪争得过这帮少爷?
几个外乡人凑在一旁看热闹,捂着嘴小声道:“一个出九百两,一个九百九十九两,也不知道这位季掌柜,到底会选哪边啊?”
周二河和杨烨梗着脖子互瞪。
季咸冷眼瞧着这两家少爷。
药行少东家和猎寮大公子明面上较着劲,暗地里是拿他当斗富的筹码。
就这仨瓜俩枣的,也配买他的本事?
换了旁人,不管选谁都得罪另一个。
可他是季咸。
两世为人的季咸,天底下善医会药的主儿,这手绝活岂是几百两银子能称斤论两的?
众人正猜测季咸会跟谁交易的时候。
神机院的二师兄刘墨,拨开人群上前。
他抱拳一礼,很是恭敬道:“我出一千五百两!买季兄弟的秘术,外加亲自上门为我小师妹炼药!”
乡民们刚喝完药汤,全都傻了眼。
几个老农掰着指头算账。
一头耕牛十五两,一亩水田八两。
这价钱能买下整座山头的药田,够山里人挣十辈子!
人群嗡嗡骚动起来。
有汉子猛掐自己大腿。
婆娘们死死攥住空药碗。
几个孩童刚要叫嚷,立刻被爹娘捂住嘴。
这泼天的富贵听着都烫耳朵,他们连梦都不敢这么编。
要知道,山外的大户贵人们,一早上就能赚上千两。
那可是贵人!
指缝里漏点银子,都够自家几口人吃半年。
这种事在外寨想都不敢想。
如今却真真切切发生在眼前。
最让人心颤的是,得了这天大财运的,竟是个小子!
是那个曾经,背着竹篓,攀悬崖的采药郎!
季家季咸!
一个月前,还嚼着苦菜根,四处借米。
如今,竟然日进斗金?
谁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