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谋划
饭店人少,菜上的很快。
向志宇郑重感谢道:“平哥,这杯敬你。”说罢,仰头干了。
李平看着二两的杯子,心里暗暗叫苦,跟了一杯后说道:“慢点兄弟,咱说会话,慢慢喝。”
吃了两口菜压了压腹部翻涌后,他闲聊着:“你跑那么远进货,一次就那么拿那么几件合算吗?”
问到向志宇擅长的事情上,他自豪的回道:“我一开始去奉天进货,但那边的货也是广州散过来的,价格贵不说,款式还少,我就捋着线问,一直摸到了广州。”
激动之余,他又喝了一口后继续说道:“进货价才六七块,回来倒手一卖,二三十一件,你算算这里边多大的利润。”
按他这么说,赚的也不能少了,多来几趟也不至于盘不起店,但这又不能直接问,有些不信任人家似得。
向志宇看出他的疑惑,“我这才去了一趟,老话不是说万事开头难嘛,我这开了个好头,多跑几趟,肯定能赚不少。”
八十年代还是卖方市场,只要你有货,就不愁卖。
国家从一货难求到生产过剩只用了十年时间,都是这群一心赚钱的普通百姓的功劳,他们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改革开放的潮流浩浩荡荡,‘下海’一度成了当下最流行的词语。
工人离开了工厂,抛弃了铁饭碗义无反顾的南下了。
甚至当知识不能变现,高等学者也纷纷离开原来岗位,一头扎进了南方经济特区。
李平沉思后说道:“如果我给你拿本钱,你去进货,回来我们一起卖怎么样?”
向志宇愣了愣神道:“那肯定没问题”,激动过后他又说道:“平哥,我这也没啥能给你保证的,要不你和我一起去。”
李平也想去,但马上就订婚了,现在绿皮火车太慢,一个来回就得七八天,也还不算进衣服耽误的时间,他怕赶不回来。
但这才第一次见面,他也心里没底,“你自己带着钱路上也不安全,我让我一个兄弟和你一起,路上也有个照应。”
刘勋现在正在闲着,李平打算让他跟着跑一趟。
“行,平哥,那得抓紧时间了,等再回来正好快过年了,不用压货,几天就出手了。”向志宇并无任何异色说道。
过新年,穿新衣,这是几千年的文化习俗,李平正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才急着让他走一趟。
李平又就衣服款式和他沟通了一下,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别太大。
光图便宜进回来一些薄款衣服,那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散出去。
向志宇不愧是敢只身前往那么远的人,连运输方式都想好了。
如果进的少,他就和刘勋充当拖夫,人肉带回来。
如果多的话,就走火车货运一吨货物才二三百块钱。
听他讲的头头是道,李平悬着的心放下一半。
李平还要坐车回家,两人并未多喝,一人半斤拉到。
约定好了第二天碰头时间和地点,李平就匆匆赶往车站。
这一路李平都在查缺补漏,以他的经验看这个生意有搞头。
但他并不准备盘个门头自己卖,不仅压货,门头也是费用。
他打算当个二道贩子,把货卖给服装店,虽然利润小了,但量上去后,利润也相当可观。
东北地方太偏,很多二道贩子宁可放弃这个市场,反正这时去哪里都是卖,不存在饱和的问题。
李平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能把周边市的市场吃下,他就很满足了。
回到永平屯,李平都没有到家,直接去刘勋家,和他说明了一下情况。
刘勋正抓耳挠腮想着以后做什么呢,听到这个消息,蹦着高的就想往广州跑。
李平安抚下他,“路,向志宇已经蹚好了。但我对他不是很了解,放心不下他,你这趟就是看着他别让他卷钱跑了,如果真有什么麻烦,那就不要管钱了,先跑回来再说。”
虽然是为他提供了一个赚钱机会,但毕竟人是李平派去的,如果真的有什么意外,他这边也说不过去。
“放心吧平哥,他要是老老实实给咱干活,咋都好说。他要是有什么小心思,我让他见识见识马王爷长几只眼。”
约定好第二天出发时间,李平就撤了。
回到家里,李平又向李洪双、王永萍详细交代了一下事情经过。
王永萍听完后,有些担忧的问道:“儿子,这不是投机倒把嘛。”
“妈,现在政策改变了,国家鼓励百姓做生意赚钱,没有什么投机倒把一说了。”李平安抚着两人。
王永萍透露家里现在有两万三千多块钱,李平表示自家现在隔几天卖一次蛤蟆油,还有进项,不用担心坐吃山空。
他打算拿出两万块进货,趁着年关将至,先赚他一笔。
家里的钱基本都是李平赚的,而且他这又不是不务正业,李洪双夫妻也没有说什么,只说要让刘勋注意安全。
第二天带着刘勋来到集合地点,向志宇都已经冻得说话都不利索了。
几人找个饭店,李平给二人相互介绍了一下。
向志宇订了晚上的车票,得在车上度过三天两夜才能到地方。
李平又交代了一下安全问题,这个年代一切都在朝着正轨上走,但治安问题还是有待提高。
“兄弟,我和刘勋每人出两万当做入股,你那边能拿出多少?”分配问题必须提前谈好,省的最后因为这个闹崩了。
“我昨天挨家亲戚借了一些,再加上我自己的能拿出一万。”向志宇透底道。
“这个线是你跑出来的,我俩不会占你这个便宜,事后咱们三个平分,你看怎么样?”他的钱虽然少了一些,但总归还得靠他带着,因此李平建议道。
“平哥,要不是你我现在都得在医院呢,我出的钱又最少,我要三成,剩下的你俩分。”向志宇并未接受这个分成。
“对啊,平哥,我这钱还是你带着我赚的,我也只要三成。”刘勋也出言拒绝。
李平几经掰扯,二人都坚持不肯退步,他也没有办法,最后定为他们两人一人占三成,李平占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