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从剧透诸葛亮开始三兴炎汉

第21章 面见玄德开始剧透

  成都城,最近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

  汉中大捷的消息,飞快传遍了街头巷尾。

  茶馆酒肆,寻常百姓家,都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这场辉煌的胜利。

  曹操败退!

  主公克定汉中!

  这八个字,驱散了连年战乱带来的阴霾,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

  兴复汉室,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了。

  田信走在略显喧闹的街道上,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喜悦。

  心头,却也掺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忐忑。

  刘备要回来了。

  那个只在书本、故事、游戏中存在的名字,即将带着他麾下的文臣武将,活生生地出现在自己面前。

  自己,真的准备好了吗?

  和众人翘首以盼的盛大凯旋仪式不同。

  刘备的归来,显得异常低调。

  没有旌旗招展,没有万民空巷。

  就在一个寻常的清晨。

  几辆不起眼的马车,在少量精锐亲卫的护送下,悄无声息地驶入了成都城。

  为首的马车上,正是刚刚取得汉中大胜,威名震动天下的左将军——刘备。

  如此行事,既是为免惊扰百姓欢庆,更是因诸葛军师密信中所言天机事关重大,让刘备心中更添了几分急迫,恨不能立刻一探究竟。

  随行的,只有寥寥数人。

  一身银甲不染尘埃的赵云。

  须发虽白却精神矍铄的黄忠。

  以及那位眼神锐利、智计百出的法正。

  车马径直朝着城西,诸葛亮府邸的方向驶去。

  这无疑印证了诸葛亮那封密信的分量。

  也显示出刘备对于天机二字的极度重视。

  诸葛亮的府邸,今日的气氛格外肃穆。

  当田信跟在诸葛亮身后,走进那间熟悉的书房时,心脏不争气地加速跳动起来。

  书房内,几道身影已经落座。

  居中而坐的那位,面带风尘,眉宇间难掩长途跋涉的疲惫。

  但那双温和而坚毅的眼眸,顾盼之间,自有一股仁德宽厚又兼具威严的气度。

  双耳垂肩,双手过膝。

  《三国演义》里的描述,竟在此刻得到了几分印证。

  他穿着一身寻常的深色袍服,并非想象中的王袍。

  这,便是开创蜀汉基业的一代雄主,刘备,刘玄德。

  田信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他跟随着诸葛亮上前行礼。

  “主公,这位便是我信中所提,外甥田信。”

  诸葛亮的声音沉稳依旧。

  刘备的目光,落在了田信身上。

  那目光并不凌厉,却带着一种洞察人心的力量。

  仔细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穿着儒衫,但细节和气质,仍与周遭格格不入。

  好奇。

  审视。

  以及一丝被巧妙掩饰的期待。

  “草民田信,拜见刘皇叔。”

  田信躬身行礼,声音尽量保持平稳。

  与此同时,他也感受到了来自旁边几位大佬的目光。

  几乎是实质般的压力。

  坐在刘备左下首的赵云,身姿挺拔,面容沉稳。

  目光平和地扫了他一眼,微微颔首,算作致意。

  赵云身旁的黄忠,老将军精神矍铄,花白的胡须打理得一丝不苟。

  看向田信的眼神带着几分和蔼与好奇,仿佛在打量一个有趣的后辈。

  他还下意识地轻抚了一下长须。

  而坐在刘备右侧那位,身形略显瘦削,眼神却极为锐利。

  仿佛能直接刺穿人心。

  毫无疑问,这便是那位以奇谋闻名,深受刘备信重的法正,法孝直。

  法正的目光最为直接,也最具侵略性。

  他审视着田信身上的每一个细节,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彻底看透。

  这无形的压力,让田信的后背微微有些发紧,只能强自挺直。

  简单的寒暄见礼之后,气氛稍稍缓和。

  刘备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

  “田信,你的名字,备已听孔明多次提及。”

  “你所献之曲辕犁、改良翻车,皆是利国利民的大功德。”

  “盐铁官营之策,亦颇有远见卓识。”

  “今日一见,果然是青年才俊,名不虚传。”

  刘备的语气带着真诚的赞许,并非敷衍。

  “皇叔谬赞,草民愧不敢当。”

  田信谦逊回应,姿态放得很低。

  就在这时,法正忽然开口了。

  声音带着一丝特有的沙哑,看似随意地问道:

  “田先生既有奇术妙思,不知对我军克定汉中之后,该如何部署,可有高见?”

  问题来得突然,且直指当前战略的核心。

  这看似寻常的询问,却精准地测试田信的斤两。

  不仅是在考量田信的军事见识,更是在试探他的政治敏感度、野心以及对自身定位的认知!

  田信心中一凛。

  瞬间想起了诸葛亮之前的提点——谨慎,务实,不妄言。

  他脑中快速闪过相关的历史知识,结合当前的局势,沉吟片刻。

  才谨慎地开口:

  “回禀法军师,小子愚见,汉中初定,百废待兴。”

  “当务之急,应是固本培元,休养生息。”

  “安抚民心,恢复生产。”

  “同时,曹贼虽败退,但其根基未损,主力尚存,绝不会甘心汉中之失,必会寻机反扑,不可不防。”

  “尤其需加强东三郡,即上庸、房陵、西城一带的防务。”

  “此三郡乃汉中东面屏障,亦是沿汉水顺流而下威胁襄樊之前沿,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务必牢牢掌握在手,方能巩固汉中侧翼,亦可防备曹魏或东吴孙权可能的袭扰与渗透。”

  这番回答,可谓四平八稳,滴水不漏。

  既点出了核心要务(休养生息)。

  也指出了潜在风险(曹魏反扑)。

  更提出了具体的战略要点(稳固东三郡)。

  显示了一定的战略眼光,却又没有涉及太过敏感或超前的预测。

  法正听完,没有继续追问,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心中却暗自评估:

  “此子对答,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既有见识,又知分寸。”

  “倒不像个只懂奇技淫巧的方外术士,有点意思。”

  刘备欣慰颔首,转向诸葛亮道:

  “孔明慧眼识珠,此子确有不俗之处。”

  这句评价,意味着田信初步通过了这位乱世雄主的审视。

  诸葛亮见时机成熟,神色变得郑重起来。

  他上前一步,对刘备禀报道:

  “主公明鉴。然田信之能,远不止于此。臣此前密信中所言之天机,皆源于此子,事关大汉兴衰,非同小可。”

  “亮已备好密室,请主公与孝直、汉升、子龙移步一观,便知分晓。”

  “天机?”

  刘备、法正等人闻言,神色皆是一肃。

  他们都是当世人杰,自然明白诸葛亮如此郑重其事,所言之事必然非同寻常。

  刚才田信的对答虽然不错,但还远不足以用天机来形容。

  真正重要的事情,显然还在后面。

  “好,我等便随军师一同前往。”

  刘备当即起身,语气中带着决断。

  一行人跟随诸葛亮和田信,穿过几重回廊,走向府邸深处。

  沿途的守卫明显增多,气氛也变得越发凝重。

  最终,他们来到了一间偏僻院落的门前。

  这间屋子看起来并不起眼。

  但门口侍立的护卫,皆是孔武有力、眼神警惕的精锐。

  诸葛亮亲自上前,推开了那扇厚重的木门。

  门内,并非寻常的厅堂陈设。

  光线有些昏暗。

  隐约可见一些轮廓奇特的器物,散发着冰冷而陌生的金属光泽。

  一种前所未有的气息扑面而来。

  所有人的心,都不由自主地提到了嗓子眼。

  好奇。

  疑惑。

  还有一丝莫名的紧张。

  这些情绪交织在每个人的心头。

  田信跟在最后,深吸了一口气。

  成败在此一举。

  这扇门背后所展示的东西,将决定他未来的命运。

  甚至可能,彻底改变这个时代的走向。

  众人依次踏入密室。

  厚重的木门在他们身后缓缓关闭。

  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

  仿佛隔绝了外界的一切。

  真正的剧透,现在,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