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政策漏洞
朱允熥对小户分地五十亩,大户人头一人五亩的标准是认同的,这样的数量看着多,其实按照现今云南的粮食产量和收获季度,大致是合理的。
这样百姓温饱之后还能有盈余,要是一年只有两熟的中原百姓,每户维持温饱有所盈余需要的土地更多,一户至少需要百亩以上。
这也是从汉代开始,历朝历代明君贤主一直反复倡导的“一户携五口而治百田”的理想自耕农经济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朝廷的治理效能。
朱允熥之所以这么喜欢张紞提出来的双策并行,正是它有显而易见的漏洞,而这个漏洞对形成“一夫携五口而治百田”的自耕农经济是有利的。
不满十口人的小户,不论人口一户分五十亩田地,隐形的分配标准是比大户人家一人五亩的标准要高的。
这是一道显而易见的算数题,那些宗族势力很大的大户也不傻,他们一定能看见这种漏洞,也会利用这种漏洞,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对土地的渴望和温饱的追求,会让他们用脚投票,把自家拆成一个个不满十口人的小户,寻求更多的土地分配,这也是朱允熥愿意看到的。
“哈哈哈,昭季啊,听你这一策,胜过人参仙丹,来来来,扶我起来,这双策并行,昭季恐怕还有打击宗族势力的考量吧。”
朱允熥扶着张紞的手臂,走到书案之后,把这些内容记下来,标记上削弱土司宗族的备注。
“王爷真是慧眼如炬,臣和布政使司上下是有此考量,早知王爷致力打击土司豪强,此法确实有利于分化宗族。”
听见朱允熥这么直白的说出来,张紞心里格外高兴,感叹吴王确实是少年英才,对朱允熥哄骗欺瞒他让他作伪证的一点点怨气都消散了。
这双策法是张紞带着布政使司年前研究许久才敲定的,分配差额漏洞也是故意留得,目的就是朱允熥所说的削弱宗族势力,扶持自耕农。
张紞也好王川也好,包括朱允熥和所有的官吏,对宗族势力过大都是深恶痛绝。
宗族势大,对上对抗政策,对下欺负散户小民,没有一点好处。
朱允熥敢肯定,这个分配方法一发布,肯定有宗族势力跟自己玩阳奉阴违那一套。
表面上分成小户占朝廷分配的便宜,实际不分地,把各家土地攥在族长族老等少数人手里。
但是朱允熥和张紞一点都不担心。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想法,宗族势力再强,得利的肯定不是大部分族人,一定存在分配不公平的时候。
等土地分下去,大家看小户散户不用像自己一样顾忌宗族,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再看看自己名义上有足够的地却不能温饱,还要点头哈腰供着族里的老家伙,能愿意就怪了。
到时候自然会用脚投票,给朱允熥的大明军队带路,碾碎阻碍自己吃饱的,昔日高高在上的宗族。
到时候就是:我的地我收回来怎么了、我不知道,你跟大明军队说去吧、族老,我吃饱了叫你一声族老,吃不饱你族个屁、说我数典忘祖,大胆我是大明子民......
朱允熥笑着吩咐下去:“昭季,孤看此法不错,半个月后接管宣慰司土地百姓,制作黄册就按照此法进行分配土地。”
“回头昭季你和河清整理好此法,标准不用变,就按小户五十亩,大户一人五亩的标准,只是要完善一些细节。”
一字一句记下自己的想法,朱允熥抬头,看见张紞王川也在记,心里多了几分满意。
讲到这里,也让朱允熥对于政策施行有了更深的了解。
打击土司豪强的政策是多方面的,喊口号是没有用的,要有利益的驱动。
就是说要善于调动百姓的积极性,才能无往而不利的达成自己的施政目标。
见两人点头应下,朱允熥想了想,既然要利用这个政策打击宗族势力,就要保证土地的主人名义上要一直是那些分出来的人。
简而言之就是,不能让宗族里的强者凭借家室财力的优势,兼并其他人的土地。那样分配就是无稽之谈,没有意义了。
“另外,孤要补充一点,这土地分配之后,只认登记在黄册上的土地主人,所有此次分配的土地,十年内不允许买卖。”
朱允熥没有说土地国有这种话,在现在的环境下,私有的小地主和自耕农占大多数。
他们是社会的主体,收土地为国有是会让他们惶恐的,即便他们的收入不会有变化,即便会多一层保障,但他们不信任官府,这善政就会变成恶政。
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再往前一步收归国有,只需要禁止买卖就好,收归国有的目的,其实还是强化土地的不能买卖,是扼制兼并维护土地安全的一大手段。
手段没有优劣,只有当下合不合适。
张紞和王川奋笔疾书,三人在交流中一点一点完善半个月后休沐结束开始施政的细节。
“王爷,如此一来,新归服的宣慰司土地,恐怕能省下十之四五。”
“正好可以安置朝廷今年划拨给云南的十六万军民百姓,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王川记完朱允熥和张紞说的,接着补充提醒,引得张紞频频点头。
朱允熥则是坐在太师椅上看着他俩,这种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感觉,让他十分享受。
“河清说的不错,等朝廷移民到了,差不多春季稻收获,正好有土地粮食安置他们,一举两得、一举两得啊哈哈......”
一连几日,朱允熥都在和张紞王川商讨云南政务,一封奏疏回文到了吴王府上。
张紞王川侍立一旁,等朱允熥看完朝廷来的文书。
朱允熥看完这份回文,正是他给自己二哥朱允炆的贺岁问安文书。
看着上面“吴王之问,本宫安,吴王安否?”的批示,朱允熥感受到了浓浓的疏离。
“皇太孙殿下批复了孤的问安文书,实在是让孤受宠若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