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班师
昆明城外,张紞王川领着一众官员,迎候朱允熥班师驾临,远远的看见朱允熥的大旗就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
“王爷一路辛苦,臣等在此迎候。”
朱允熥下马,马鞭轻轻敲敲自己的手心,心里奇怪,自己可没让这些人迎接自己。
王川王河清出现在这他能理解,这家伙一向善于逢迎自己的心思,主动来迎候不意外。
张紞张昭季这么个清流布政使,主动迎接自己这个上官让朱允熥有点意外,不过张紞能来,让朱允熥心情不错。
“都起来吧,昭季、河清,怎么想起来在城外迎候孤了,尤其是昭季,莫不是日头从西边出来了?”
“啊?哈哈哈哈...”
张紞心情也非常好,见朱允熥调笑自己,也不气恼,站起身捋着胡须跟着朱允熥一起笑。
倒是王川先说话了。
“王爷,您是不知道,臣可是被张布政拉过来迎候您的。”
“您评评理,臣可是正在执行您的旨意,召集吏员准备入职各宣慰司,就被张布政拉过来迎候您了。”
张紞上前一步,握住王川的手臂,笑着打断了王川的调笑,他以前对王川揣摩吴王心思,挖空心思逢迎十分看不起。
眼下一步步的变化,让他改了心思,发自内心的尊重朱允熥。
“王宪台,你就不要跟着王爷一起取笑我了。”
弯腰拱手向朱允熥行礼。
“王爷,张紞之前多有轻慢之举,还望王爷海涵。”
把马鞭递给身边的常升,朱允熥更好奇了,这自己出去一趟怎么张紞转变如此之大。
“昭季竟也学会逢迎孤了,难得。”
“王爷说笑,正所谓君正而臣忠,自王爷提调云南军政,再到如今,臣已然心服。”
张紞开始回忆,他一开始对朱允熥并不热情,朱允免去云南徭役之后,也只是配合工作。
“今年十一月十二月,我云南布政使司各府县,无一例叛乱逆匪,百姓安居,臣深知,此乃王爷仁德泽披上下。”
洪武洪武,民不服苦,每年大明上下,都会有大小起义不下数百,云南地处边陲,土司林立,也是大小寇乱造反的重灾区。
今年的云南,经过朱允熥一系列免役,统一征税,处置墨吏等方式,让大部分人家里的粮食情况缓和,已经两个月没有百姓造乱。
其中的改变作为布政使的张紞最为清楚,所以叫上王川主动来迎接朱允熥班师。
他心里激动,这要是朱允熥保持这个劲头经营云南,他张紞愿意一辈子留在这。
“臣张紞,故此前来迎候王爷班师!”
张紞前来迎接的原因对事不对人,要是朱允熥想秦晋二王,就是再有权势,他张紞一样敬而远之。
但是能让一境安居的君王,他张紞不来迎候,他自己心里那道坎都过不去。
朱允熥听完张紞的解释,上前扶住他的手臂,轻轻拍了拍,感谢他对自己的认可。
“昭季这话,虽不是逢迎之语,但是听起来,更让孤心暖。”
圆滑的人逢迎,只让人觉得开心一时,这种忠直之臣的肺腑之言,却是让人感动,值得久久回味。
朱允熥有一种李世民受到魏征夸赞的欣喜感动。
“孤来云南之时,看过卿的案卷。皇爷爷言说卿是“出群之才““忠可格天,诚可会人“,夸赞卿主政云南是“朕之生灵是幸“。”
“孤当时不以为然,时至今日,才知道卿一片爱民之心,确是百姓之福,也是孤的福气。”
张紞愣住了,他没想到朱允熥竟然连这个都去了解过。
朝廷平定了云南之后,朱元璋下诏派张紞主持云南政务,朱元璋在那时候劝勉张紞说。
“今命卿西南方面重任,君子道兴之所然。且云南诸夷杂处之地,若欲治安,非出群之材不可。卿必忠可格天,诚可会人,朕之生灵是幸。”
这是朱元璋面对面对他的评价,一度让他感动许久,没想到吴王连这个都能记住。
这种细节的关注让张紞感到感动,说话的声音变得低缓而柔软。
“王爷谬赞,臣不过是尽了一个臣子的本分。”
“王爷请入城吧。”
朱允熥上马,打马一入城门,喧嚣叫卖声不绝于耳。
“舅舅,让他们收起大旗,撤下仪仗,不要打扰百姓了。”
看着道路两侧跟着前进,拿着风车来回奔跑的孩子领着一群小朋友,朱允熥笑着,看他们一个个被父母拦下来打屁股。
让朱允熥开心的是这些官员出现在街面上,大家只是好奇,没有东躲西藏。
“看来今年是个好年,昭季、河清,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上下官吏有没有年节福利呀?”
百姓安居绝对不是他朱允熥一个人能办到的,这一点朱允熥清楚的很。
所以对下面办事的官吏,朱允熥想着也让他们过个好年。
王川张紞对视一眼,最终负责官员吏治监督的王川上前回话。
“王爷,朝廷俸禄的话,早有明文规定,衙门发放福利,于制不合,臣等不敢如此。”
点点头,朱允熥接着问。
“那卿等的俸禄够日常取用开支吗?”
大明官员的薪奉标准并不算低,维系开支不成问题,但这是洪武初年的时候,俸禄按照米粮发放,还会给官员花椒等香料,称为禄米。
官员领取之后可以自行分配买卖,养活一家老小,香料贵重,所以这时候的俸禄足够。
后来因为朱元璋的安排,禄米由实物发放变成发放禄米和一部分等价的大明宝钞,倒也能维持官员家庭开支。
但是随着宝钞贬值,所谓米粮等价的宝钞改变买不到等价的米粮,俸禄标准看似没降,但是到手的东西大打折扣,逐渐有官吏家开始入不敷出。
张紞王川沉默了,说俸禄的事有风险,容易被朱元璋误会对朝廷薪奉不满意,觉得自己心存贪念。
朱允熥理解他们的顾虑,也知道他们的难处。
“卿等不回答,孤明白了......”
有时候沉默就是一种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