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开局斩白蛇,我在幕后扶持仙族

第37章 第三十七 青山就松风

  一年后,杨谨终于是等来了慕容家送来的太平无事牌。

  只是这次来的并非是慕容虢了,其人筑基修为,青衫长卦布鞋,续着山羊须,一派道骨清峻姿态。

  他将玉牌递给杨谨。

  上面写有“青山治杨”的字样。

  象征着他们从此归为青山门治下。

  “道友谨记,每三年,需要为上宗供奉,为灵稻三百二十一斤,药植五十二株,一元丹三枚。”

  当初慕容虢送来的,还有灵稻种子和培育之法,六轮修士都能独自完成,杨谨早就已经种植上了。

  听了慕容家修士的话,却忍不住惊疑道:

  “怎么会如此多?”

  那修士拈须笑了笑,解释道:“不算多了,只因为青淮之地,土地肥沃,人烟辐辏,又与四方接壤,靠近河间府这水陆交通之地,这些是正常份例。”

  杨谨点了点头,如此却也不算偏颇。

  如今有了青山门背书,慕容家话里话外,已经明示他可以接管青淮,他便可以光明正大,肆无忌惮的培养各家各村的修行者,分管田地了。

  那从慕容家来的修士复又说道:“我家真人,感念杨家长庚真人所赠一气,嘱咐我告知一声道友,杨氏初立,根基不稳,是以九年之内的供奉,我们慕容家会为你们代为上供。”

  杨谨闻言,面上不显,心底却掀起惊骇。

  “莫不是那慕容家真人已经窥得我杨家秘旨?以此试探?”

  杨谨顿了顿神,想起那些被放在祠堂桌案上的功法宝物,觉得不会是如此。

  杨谨轻掸衣袖,遥遥往西方稽首,声如寒泉击玉:“杨谨代家兄,代杨家,拜谢真人垂怜。只是家兄去时,曾于我谆谆垂训,杨氏立业,当效崖畔孤松自承霜雪,岂可效藤萝攀附乔木?

  本应焚香结草以报,怎奈家兄遗命如悬剑在顶,恐负真人这番明月照沟渠之情。”

  慕容博见此,不由一笑:“杨氏之子,果然天资英表,气度不凡。真人有言,杨氏若不肯受此恩,便让我将六枚一元丹,以及丹方给上。”

  不等杨谨说话,慕容博就将手里的玉瓶和羊皮纸递交到他手上:“杨家初立,未有能通识丹方炼药之人,此物可万万不能再推辞了。”

  杨谨见此,便不再推辞,伸手接过,再次面朝西方,恭敬稽首道:“多谢真人。”

  复又转身面对慕容博:“有劳道友走上这一遭了,我已经备下宴席接风,还请道友入内一叙。”

  慕容博伸手拈了拈胡须,笑道:“听闻青淮河中有尾鱼儿,与一道果同名,乃是灵材,曰“金缕衣”,长大成衣,周身如金,喂养得当,甚至还能在死后褪去其衣,化作拇指大小的金丸,只可惜数量稀少,非有缘人不得见。”

  杨谨闻言,眉眼平缓,丹唇未启笑先闻:“杨谨年幼好玩,曾在青淮河中捉到两尾“金缕衣”,只可惜当时家中拮据,不忍见其死,复又放生,与这两尾鱼儿有了些缘法,知道了“金缕衣”围聚之处,道友心好此物,等席后,便亲自为道友捉来,供道友赏玩。”

  慕容博抬了抬手:“那就多谢道友了。”

  ———

  云雾缭绕,诸山天地之间仿佛矗立一座氤氲门户,山风伸手推门,拨开云雾,光暗明灭,层峰叠群嶂,玉龙追雪莾,仿佛天地银装,分外妖娆。

  长白山上,建立有一座院落,规模不大,由杨谨亲自题字:“观止行院。”

  院中屋内。

  杨青山伏在案前秉笔疾书,檀烟袅袅间,桌上一旁端坐着个面团儿似的胖墩墩孩童,约莫一岁左右,总角未至,却生得鼻若悬胆唇似涂朱。

  那孩子歪着小脑袋,安安静静的坐在桌上,不吵不闹,两道墨染似的眉毛微微扬起,透着一股子灵透慧黠之气。

  不时好奇地睇着杨青山笔下蜿蜒游走的墨痕,神情认真,似乎他也能看懂似的。

  不知什么时候,杨青山停下了笔。

  看着一旁的孙儿,笑意温和道:

  “青桐,你喜欢写字吗?”

  杨青桐不解其意,指了指一旁笔搁上墨渍未干的毛笔。

  又指了指一旁宣纸上的墨痕。

  杨青山点了点头。

  杨青桐继而笑着抓向毛笔。

  杨青山见此,哈哈一笑。

  将杨青桐揽在怀里,同时拿起毛笔,放在他的手里,自己再将他胖乎乎的小手握住。

  用笔蘸上砚台中墨,轻轻刮了几下,便就着杨青桐的手,在一张新的宣纸上写起了字。

  杨青山写着,便自喃喃,像与幼童孙儿交谈闲聊。

  “你父亲年幼时最不爱写字读书,视笔墨如仇寇,没少受爷爷的教训。先生布置下来课业,他央着你仲父捉刀代笔”。

  杨青山忽而轻笑,窗外雪影在眼角细纹间摇曳:“你那季父最是古灵精怪的,总爱攥着兄长代写的仿纸,气喘吁吁跑来寻我告状,待你父亲发觉,少不得要拎着竹篾追得满院鸡飞狗跳。等三兄弟都闹罢了,便跑到青淮河边一株李树下,吃着酸掉牙的李子,数着水里青萍……”

  云母屏风透进一缕残照,映得银丝泛金,杨青山声音悠远平淡,似乎是在追忆,遥想当年檐下紫燕绕梁,青杏压枝,已经是最好时光了。

  杨青桐看着爷爷借由自己手写出来的一行字,不由抬头看向爷爷,杨青山也低着头看着他,他发出呵呵呵的笑声,如同银铃,悦耳动听,爷孙两人便如此相视而笑。

  等到了黄昏时分,杨青山将杨青桐放在屋中,独自一人走了出去。

  恰逢此时,长白山上,又下起了一场不逢时候的雪。

  杨青桐能从窗户里隐约看见。

  杨青山布衣布鞋单手持剑,斜挑霜天,静立院中,一动不动,逢朔风砭骨,雪霰纷扬,直至霜发负雪,忽而睁眼。

  “昔我负剑,江湖里,烟波冷,我作孤鸿影,但教红颜旧去,也要让,风声啸。”

  身也动,剑也动,衣袂翻卷似惊涛拍岸,剑光如龙蛇游走。

  “今我老朽,青淮间,稻菽丰,我作田上翁,逢仙遇道去两子,退无所退,江上钓舟横。”

  此时此刻,杨青山身上,再无半点落雪,干净布衣,来也空,去也空。

  听他朗声道:“青山既不就我来披鹤氅,我以青山就去踏松风。”

  杨青山收剑回来,雪色愈急,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昂。他掷剑在地,转身入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