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78. 古画收藏只为财
陈莲香对张明澈制作的法器充满了好奇,她拿起一颗珠子,仔细端详着那看似随意却又充满韵律的线条。“这些符文为何能发挥效力?它的内部机制是什么?“她忍不住问道,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张明澈放下手中的工具,微笑着解释:“这个问题很复杂。以现代科技的水平,还无法解释符文的奥秘。符文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存在,它涉及到能量、信息和意识的相互作用。“
他拿起一张符纸,指着上面的符文说:“你看这些线条,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案。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特定的能量频率和信息编码。当这些符文被激活时,就能与天地间的灵气产生共鸣,从而发挥出各种神奇的效果。“
陈莲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还是有些困惑:“那为什么我们看不到能量的流动呢?“
张明澈笑了笑:“这就涉及到更深层次的问题了。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而符文作用的层面已经超越了物质的范畴。它涉及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哲学思想,以及'无中生有'的宇宙法则。就像小小的原子核,如果发生了聚变和裂变,可以爆发出巨大的力量。“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或许再等三五千年,等到人类科技有了更大的发展,或许能够破解时空的奥秘,理解'须弥芥子'的道理,掌握创造和改变物质的能力。“
陈莲香听得入神,虽然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她已经感受到了修真世界的博大精深。她轻轻抚摸着手中的珠子,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神秘力量。
张明澈看着妻子专注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温暖。他知道,随着时间推移,陈莲香或许能恢复第二世的记忆,重新理解这些奥秘。而现在,他只需要耐心地引导,让她慢慢接触和理解这个神奇的世界。
陈莲香笑道:“我在想,你制作的这枚纳虚符,内部空间如此广阔,如何才能将其填满?”
“人生很漫长,看见什么喜欢的东西,都可以放进去。”
“我想放一些食品,不晓得能放多久。时间长了会不会腐朽?”
“不会。纳虚符能保鲜,放进去什么样,拿出来还是老样子。”
“真的?”
“你可以试试看。放点儿米面水果以备荒年。”
张明澈建议陈莲香多储备食品,他自己则准备收储黄金、珠宝、字画、翡翠原石和羊脂玉,这些东西有升值潜力,而法币则一天天贬值。
他不准备投资古玩,因为他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有些古玩属于文物范畴,应该收入博物馆里。
民国年间有一些收藏家,辛辛苦苦一辈子,等到若干年后,将藏品捐献给国家。
比如说,被列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1956年,他和夫人潘素将隋代展子虔《游春图》,陆机《平复帖》,李白《上阳台帖》,杜牧《赠张好好诗卷》,黄庭坚《诸上座帖》,吴琚《离家诗》,蔡襄《自书诗帖》等献给国家,这些东西如果留到后世都是无价之宝,但他说捐就捐了。
张明澈是金融家,不是收藏家。
他指使李青购买字画,是一种投资行为,不是为了收藏。
他主要采购近现代画家的作品,比如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高剑父,于非闇,徐悲鸿,刘海粟等人,他们刚创作出来的画,价格不高,容易入手,不属于国宝范畴,等到若干年后,价格提升千百倍,这是一种投资方式。
如果真是国宝的话,反而不好拿出去卖。
比如说唐伯虎的画,2013年9月19日在纽约苏富比拍卖的《庐山观瀑图》,最终以5.9亿美元的价格成交,当时约合人民币36亿人民币。你说这样国宝,怎能流落海外呢?如果张明澈真收藏了这样的画,他好意思拿出来卖吗?最终结果只有捐献一条路。
他已经预料到这般结局,所以不想介入国宝级别的收藏。
他心里是这么想的,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
李青每隔三个月,通过船运的方式,送来一批翡翠和书画。
6月8日,张明澈收到五个大木箱,其中三箱是经过初步切割后的翡翠原石,去除了外壳和杂质,只保留冰种、高冰种和玻璃种,装满三个大木箱。另外两箱全是字画,总共180卷,其中竟然有两幅唐伯虎的画作,一幅是《山静日长图》,另一幅是《春风酒盏图》。
看见这两幅画,张明澈的心里既欢喜又无奈。
“这都是非卖品。肯定要砸手里了!这幅《山静日长图》,在八十年代末的售价是5亿美元。这幅《春风酒盏图》也是极其珍贵的画作。”
书画、古董、玉石的价格都不是固定数字,比如说《山静日长图》,李青只花了3200法币便买进来了,若搁到2050年价值几何?
但在张明澈看来,这笔投资不太可能赚钱,因为他压根儿不准备卖。既然不卖,不能变现,那不是失败的投资吗?
“留着这国宝慢慢欣赏吧。”
他也没想将大批宝物留给子女。空手得来的东西不会被珍惜。
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需要自己努力,如果一生下来什么都有,哪还有上进的动力呢?
张明澈在那些画作中,找到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
《山水十二条屏》是12幅山水画(长180CM,宽47CM),分别是《江上人家》、《石岩双影》、《板桥孤帆》、《柏树森森》、《远岸余霞》、《松树白屋》、《杏花草堂》、《烟深帆影》、《杉树楼台》、《山中春雨》、《板塘荷香》、《红树白泉》。
按照李青的购买记录,买这些条屏花了1080法币。但张明澈隐约记得,这写画2017年的拍卖成交价是9.3亿人民币。
张明澈没舍得将画挂墙上,而是挑了几幅不太出名的画,挂在客厅和书房里。
民国年间,这些画都很便宜,少则几十块,多则几百块。
比如说黄宾虹,在北平沦陷后,生活陷入困境,经常三餐不济。为补生活之急,不仅把心爱的名画卖掉,甚至常常以画换米。
比如说张大千,他的画在东京举办的中日联合绘画展览后售出,一幅花卉卖100银元;一幅山水画卖250银元,在当时已经是高价了。搁到后世都是几千万,甚至上亿。
张明澈将几个大木箱收入纳虚符。
他心里明白,这些财富都是虚的,若没有绵长的寿命,再多的财富也无法享受?若不努力修炼,哪能走上长生路?所以说修炼才是根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