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58. 做一份假学历
此后,胡杏儿对儿媳妇陈莲香的喜爱与日俱增。她常常当着家人的面赞道:“莲香温柔敦厚,秀外慧中,德容兼备,是标准的贤妻良母。”她的语气中充满了欣慰与自豪。
张青雨听了,也忍不住附和道:“还是老爷子有眼光。老早订了娃娃亲,如今看来,再合适不过了。”
胡杏儿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慈爱:“也是我儿坚持的结果。当初我劝他放弃这门亲事,他不听我的话。现如今媳妇娶进门,真是再好不过了。”说到这里,她的目光转向陈莲香,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现在就差生个大胖孙子了,咱们家可就圆满了。”
老人家闲着无聊,关心下一代是很自然的事。胡杏儿也不例外。她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对未来的孙子充满了期待。每当她提起这个话题,陈莲香总是乐呵呵地听着,既不反驳,也不嫌烦,反而显得格外温顺。
陈莲香的温柔与体贴,让胡杏儿越发喜欢她。她常常拉着陈莲香的手,絮絮叨叨地说着家常,从张明澈小时候的趣事,到家里的一些琐碎事务,无所不谈。陈莲香总是耐心地听着,时不时插上几句话,让胡杏儿感到格外舒心。
一天傍晚,胡杏儿坐在院子里晒太阳,陈莲香端着一碗刚熬好的红枣莲子羹走过来,轻声说道:“娘,这是我刚熬的羹,您尝尝,补气血的。”
胡杏儿接过碗,笑着点头:“莲香啊,你真是贴心。我这把老骨头,能有你这么个儿媳妇,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陈莲香微微一笑,坐在她身旁:“娘,您别这么说。能嫁给明澈,是我的福气。您对我这么好,我心里感激不尽。”
胡杏儿拍了拍她的手,眼中满是慈爱:“你这孩子,就是懂事。明澈能娶到你,真是他的福气。”
两人正说着,张明澈从外面走了进来。他看到母亲和妻子坐在一起,脸上露出了笑容:“娘,莲香,你们在聊什么呢?”
胡杏儿笑着招手:“明澈,过来坐。我们正说你小时候的事呢。”
张明澈走过来,坐在陈莲香身旁,笑道:“娘,您又说我什么坏话了?”
胡杏儿故作严肃地瞪了他一眼:“你这孩子,我什么时候说过你坏话?我是在夸你呢。”
陈莲香也笑着附和:“是啊,娘在说你小时候经常逃学。”
张明澈听了,微笑道:“那都是小时候的事了,娘您怎么还记着?”
胡杏儿笑道:“怎么不记着?你小时候可没少让我操心。现在好了,娶了莲香这么个好媳妇,我也就放心了。”
张明澈看了陈莲香一眼,眼中满是柔情:“是啊,莲香真是我的福气。”
陈莲香低下头,轻声说道:“你们别夸我了,我都不好意思了。”
胡杏儿笑着拍了拍她的手:“你这孩子,还害羞了。咱们是一家人,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三人坐在一起,聊着家常,气氛温馨而融洽。夕阳的余晖洒在院子里,照在三人身上,仿佛为这个平凡的傍晚增添了一丝温暖的光辉。
胡杏儿看着儿子和儿媳,心中充满了满足。
她知道,这个家因为陈莲香的到来,变得更加完整和幸福。而她,也终于可以放下心中的牵挂,安心享受天伦之乐。
婚后的张明澈,再次盘点自己的财产,发现过去一年中,总资产增长50%,达到940万美元,除了股票、房产和几家公司外,还有现金150万美元,黄金500根大黄鱼,以及银元若干。
他通过摩根大通银行,开了110万美元的现金支票,分成好几张,面额有大有小,另外还准备一批美元现钞和一本旅行支票。
他将10万美元的现钞、100根大黄鱼和厚厚一叠纸币交給陈莲香收藏。
“这些钱你拿着,想买什么买什么。”
若是先前未曾觉醒记忆的陈莲香,必然对他的大手笔感到惊讶,但此时的她则不然,二话不说,将钱收入手串玉珠空间里。
既然知道丈夫有钱,又愿意拿出来给他,那么无论给多少,她都会坦然收下。
“哼,傻子才不要呢。”
陈莲香在张明澈的支持下,决定为自己的未来铺路。她抽空去了“交大”,找到了父亲昔年的好友,交大教务长李大同。
李大同年过五旬,头顶秃了一块,看起来严肃而古板。
陈莲香带着一份精美的礼盒,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李叔,好久不见。”陈莲香微笑着打招呼,将礼盒放在桌上。
李大同抬头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莲香啊,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吗?”
陈莲香坐下来,语气恭敬地说道:“李叔,我完成了大学本科的自学,想通过补考的方式获得毕业证。不知道您能不能帮我?”
李大同皱了皱眉,问道:“你要毕业证做什么?”
陈莲香坦然回答:“我想出国留学,去米国读研究生。如果没有国内学历,很难被国外的大学录取。”
李大同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你恐怕不晓得,自从1913年颁布‘壬子癸丑学制’后,规定大学预科三年,本科三到四年。此后又颁布《专门学校令》《大学令》等条令和规程,明确规定大学的学科设置、学制年限、入学资格、管理体制、教师职级等。大学没有你说的补考制度,所以我无法帮你。否则被人查出来,我帮你弄虚作假,是要担责任的。”
陈莲香听了,并没有露出失望的神色,反而微微一笑。她从随身背的大挎包中取出一个尺许大的木盒,轻轻放在桌上:“李叔,听说您喜欢抽烟,我弄来一盒西洋雪茄,送给您品尝。”
她一边说,一边打开木盒,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十根粗大的雪茄。透过雪茄的缝隙,隐约可以看到下面透着一丝金光。
李大同的目光被吸引住了。他拿起一根雪茄,赫然发现下面压着一根大黄鱼(金条)。他心中一震,手指轻轻拨动盒子里的雪茄,发现下面竟然有三根大黄鱼!
这一刻,李大同的心跳加快了。三根大黄鱼,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1935年,黄金价格约为35美元1盎司,而一根大黄鱼重313克,相当于11盎司。三根大黄鱼的价值高达1200美元,相当于他两年的薪水。
李大同虽然身为教务长,每月工资250银元,但因为汇率走低,只相当于50多美元。这笔钱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他沉默了片刻,随后将木盒收进办公室的抽屉,低声笑道:“莲香啊,你这孩子真是有心了。这样吧,我连夜帮你制作学籍证明。明天早上你过来取。”
陈莲香微微一笑,点头道:“谢谢李叔,麻烦您了。”
这是1935年的4月,学籍管理还不像后世那么严格,不需要去教育部备案。李大同作为教务长,手中有一定的权力,能够在不引起注意的情况下,为陈莲香制作一份完整的学籍证明。
第二天早上,陈莲香如约来到李大同的办公室。李大同将一份崭新的学籍证明递给她,上面详细记录了她的“学习经历”,甚至连每门课程的学分都填好了。
陈莲香接过学籍证明,心中松了一口气。她微笑着对李大同说道:“李叔,真是太感谢您了。这份证明对我非常重要。”
李大同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莲香啊,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希望你能好好利用这份证明,不要辜负了它。”
陈莲香郑重地点头:“您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