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法至心灵,念来咒生
这,便是上古人族道统吗?
道果小世界,祁丰年细细看完仙灵管理者数据修复后呈给他的五帝云箓秘要,不由心潮澎湃。
他现在的修行方法,是取灵树之灵气收为己用,与聚灵成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只提升修为,不增加战力,中看不中用。
与人斗法,不如他认真一拳。
但符修道统不一样,不单是教导修仙者如何吐纳修行,其中还包罗众多法门,每一个都与符修之法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有记载上古符箓的灵符书。
有供修习者参悟,凝练本命神符的命筑符宝之法。
有教导修习者制符画符的总纲口诀,谓之:千丝纸,百行咒;云行笔,五灵墨。
这里面的每一个法门单拿出来,在如今的世道都有资格开宗立派,成就一代祖师。
祁丰年好奇,那个卷轴方灵是从何处得来的?
妖族异人篡改天道,执掌天下,防人族之天骄,防人族之道统,甚于防川。
但凡有上古道统现世,但凡有不世天骄降生,定会招来妖族异人大能联手镇压,不留活路。
百年前,河东域的那位人族天才就是例子。
祁丰年再一次细看录入道果小世界的符修道统,依据命筑符宝的法门讲解,修行此法,凡人破境炼气后,必须在炼气中期之前,于丹田之中凝练出第一枚本命神符。
但此法之中又有明文记载,凝练本命神符时,修仙者的灵力与修为强弱直接决定神符品质。
换言之,练气境后期,乃至练气境圆满时才是凝练本命神符最佳时期。
可这样一来,不就前后矛盾了吗?
五帝云箓秘要乃是上古时期的仙人云中子所著,理应不会出现这种左右脑互搏,自相冲突的地方。
祁丰年心有所悟,他转而去看道统之中的基础法门——以符入道。
果不其然,他在里面找到了缘由。
因以符入道是另辟蹊径,修仙者凝练出的本命神符需在体内长期蕴养,提升品质,提升契合度,方能达到突破下一个大境界的要求。
原来如此。
照这么说,本命神符不仅凝练的越早越好,还得尽可能的在炼气初期提升修为和灵力总量。
牛车晃晃悠悠,林海等不急,已经先一步去往彭城安排相关事宜,唯有方灵不远不近跟在牛车后面,心事重重。
墨鳞闭眼打座,蛇状的墨色妖气,伴随他的心念在身周若隐若现。
方灵手段卑鄙,但这次比剑他也颇有感悟,残卷里的剑法他修炼大成,却仍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身法飘逸灵动,但对拼时力量不足。
剑光眼花缭乱,但中看不中用。
先前大王亲自指点过他,可惜他悟性差了一些,似懂非懂,如今与人仙之中的剑道高手斗法。
残卷记载之剑法,破绽与弊端暴露无遗。
坐在祁丰年身边的蛇娘左手端着金玉烟杆,不知在想什么,望着窗外一时出神了。
彭城外人多眼杂,不是修炼的好地方,祁丰年准备进入彭城以后再做打算,现在的空闲时间,拿来参悟灵符书正好。
见微知著。
祁丰年只是参悟片刻,符书之精妙,令他不住称奇。
妖族与人族不同,无法灵活掌控灵力。
故而不少妖怪会学会了使用符箓,但必须搭配固定口诀才能引导体内灵力,催动符箓。
如今的人族修士倒反天罡,抛弃祖传艺能,反倒学起来妖族的符箓使用方法。
口诀念得振振有词,结果威力感人。
一阶雷符撞在墨鳞的真形大蛇身上,连一片蛇鳞也刮不花。
灵符书有言,人族应道而生,神魂有先天之灵,悟透符箓运行的道理,则法至心灵,念来咒生,根本无需口诀。
先前他见方灵使出过一枚灵光隐隐的奇异符箓,想必,那符箓应是来自灵符书。
且灵光流入方灵身体后,她的速度快到惊人。
祁丰年在灵符书中翻找一阵,找到了效用与之相称的符箓——神行符。
符书有言:龙游九州,乘风而起,步履如飞,一日万里。
方灵只有灵枢境修为也能踏空而行...如此说来,有神行符加持,岂不是以他炼气初期的修为,也能踏风而行?
每每想到沈仙子御剑而行的背影,祁丰年就剑痒难耐,渴望飞行。
月下美人,剑若垂天华彩,紫衣飘然,身如翩然惊鸿。
帅的不多谈。
但既然是以符修的手段弯道超车,炼气初期凌空飞行,那么制符画符的法门就是根本。
总纲口诀提到的千丝符纸,并非现今修仙界常见的普通黄符,而是根据灵符所需不同,以灵树木浆为原料,辅以千丝法,制成空白灵符。
百行咒也非一枚符箓写上百行咒文,而是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告知继承道统的修仙者,想要画出完美的符箓,必须刻苦练习。
第二层含义则是百行咒之法门,以神念控笔,以灵力为墨,与人斗法无需符纸,临阵画符,效用与成品符箓一致。
但掌握此法,需要极为深厚的符道积累,非一朝一夕可以掌握。
云行笔,五灵墨。
说的是画符的笔法,使用的墨水。
云行笔法画符,讲究一笔而成,不落第二笔,以此法画出的符箓,灵力浑然天成,威力巨大。
五灵墨则是以五行属性的灵矿石磨成粉,根据符箓的需要,添加在朱砂墨之中,使用的灵矿石品阶越高,符箓的威力和品质则越高。
方灵储物袋里的灵矿石匣应是制备灵墨所用。
祁丰年参悟道统沉迷,直至蛇娘轻声唤他,这才从五帝云箓秘要之中回过神来。
“祁仙,我们到了。”
墨鳞眉头一皱,他常年在桃山静修,不习惯空气里有这么重的人味,感知里有这么多的人仙。
这令他心有不安。
他瞧一眼蛇娘,只见他的这位姑奶奶风轻云淡,暗道,他以为听先生讲学,在修心这条道路上他已经走得够远。
却想不到,一座不大的城池,满街道的人味,险些乱他道心。
先生说的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的道心,比之大王和姑奶奶还差得远呢。
林海则早早候在城门外,见到牛车驶来,他急忙带人迎过去。
“彭城客卿林海,恭候祁仙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