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山洞生活日常
随着灌顶结束,杨旭瞬间成为制盐大师。
全世界的食盐品种,和来历,尽入眼底,清清楚楚。
再一次看向两个大铁锅,充满了自信。
先来说说制盐的核心原理,其实,就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四步,来分离盐矿中的氯化钠(食盐)与杂质(泥沙、钙镁离子等)。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天然盐矿中,会含有不少的硫酸盐,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必须通过多次结晶降低毒性。
具体的操作,就不再多言。
总之,三个多小时后,杨旭得到了13斤左右的高品质食盐。
事实上,这种盐矿属于中等品味,能出百分之60左右的粗盐。
但杨旭精益求精,多次过滤结晶,所以只要精华。
13斤,他很满意了。
自己肯定够用,一个月也吃不完。
至于12头骡子,不好意思,它们不配吃我做的精盐,给它们吃点粗盐就行了。
知道我制盐有多费劲吗?
杨旭懒得吐槽,一晚上,光干这个了,太费劲。
这个时候,黄虎它们终于回来。
好家伙,大丰收啊。
他走上去迎接,笑道:“干的漂亮。”
说完,就右手拍着它的头。
狠狠地揉了两下。
六犬很是兴奋的摇尾巴,似乎在表功。
确实值得骄傲,居然有两只山羊,一只羚羊,一只梅花鹿,一只狍子。
你敢信?
它们是怎么猎到这么多的。
经过沟通,杨旭才明白。
原来,黄虎它们很聪明的制定了一个计划。
先合作狩猎大猎物,藏在一处地方,然后继续捕猎。
最终,够六个后,再一起送回来。
这样的话,虽然每次狩猎的时间长了不少,需要四五个小时。
但却每次都能搞到好东西,大猎物。
野鸡野兔什么的,它们都懒得折腾。
追的麻烦,还肉少,效率太低了,还不够消耗的。
杨旭估算了一下,这么六只,起码有个200多斤肉。
重点是,他得到了不少皮毛。
这东西对杨旭还是很重要的,不光是做衣服,很多生活用品,和衣食住行,都缺少不了。
当下,就开始收拾起来。
猎物必须尽快处理,否则,会很快发臭,损坏,那才是浪费。
带到厨房,就开始屠宰起来。
一时间,血腥的很。
杨旭皱着眉头,其实他不愿干这些活。
但没办法,这种事,他不能交给别人干吧。
这个时候,他真觉得,自己需要人手了。
隐居是隐居,但不一定非得一个人啊。
只要忠诚度,和安全度没有问题,多个人,完全不是问题。
这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的。
完全是质变。
首先,他的很多生活方面,就不用操心了。
比如这些琐事,屠宰,烧火,打扫卫生,装卸物资,等等。
其次,就是很多一个人干不了的活,都能干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盖房子,总要上梁,或者类似的工程。
这一类,你一个人得多麻烦啊。
即使有各种工具和设备协助,那也是个无法想象的大工程。
相反,要是有个人帮助,那一切都好办多了。
摇摇头,这几天都很忙,过段时间再说这件事。
也就一个多小时。
杨旭就把六头猎物给分的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别忘了,宗师级的厨艺,可是有顶级刀工的,加上厨艺里本身自带的屠宰知识技能,简直轻松的很。
原本可以更快的。
但他反正也不着急,所以就仔细的慢慢做。
杨旭把皮毛,内脏,骨头,纯肉,等等,分别归类。
内脏能吃的,都给了六犬。
不能吃的,就包裹起来,等一会扔到外面。
太近了还不行,别把野兽吸引来了。
他虽然不怕,但何必给自己找麻烦呢。
全部的肉,杨旭都打算做成腊肉。
正好盐也做出来了。
如此,一晚上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早上6点。
杨旭终于处理完了200多斤的肉,一条一条,挂在厨房的一个角落,这个山洞足够大,有充足的空间储存。
而且还非常合适腊肉的风干。
他甚至想着,要不要做点猪肉火腿。
但想到野猪肉的口感,和发酵的时间,只能作罢。
那不是自己现在能奢望的,以后再说吧。
忙活了一晚上,居然不是很疲惫。
杨旭换洗了衣服,走出山洞。
瞬间,山风吹过,让人神清气爽。
燕山的日出,格外壮观,杨旭虽然已经习惯,但依旧每一次都认真的去感受。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不觉得孤单。
今天的工作,主要还是布置大型戏法,虽然打算十天内干完,但要是能早点,不是更好吗?
具体细节不再多做赘述。
三个小时后,时间来到了中午11点。
杨旭终于告一段落。
再一次看向山洞,比起昨天,更加神奇了。
周围似乎被一种磁场紊乱,眼睛看过去,好像是带着镜像反射,让人迷迷糊糊。
好家伙,老祖宗的传承,这么牛的吗?
杨旭想起了21世纪的光学物理,相比起来,戏法似乎无法用那种科学体系来解释。
也只有他这个拥有完美戏法传承的人,才能知道点其中的核心逻辑。
干了一晚上,和一上午。
他终究是有点累了,还很饿。
于是,回到山洞做饭,肉食和盐都不缺,让杨旭总算是没有了焦虑。
当然,物资的短缺,依旧不容乐观。
粮食,酱醋茶,等等,都是需要补充的。
吃完饭,直接倒头就睡。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修炼鬼谷二十四节气导引术,杨旭现在每天只需睡觉不到5个小时,就足够了。
除非是特别累,特别困的情况。
...........
下午四点。
准时起床。
杨旭走出山洞,把枸杞带回。
为了让它吸收阳光,他需要每天来回搬运,很是麻烦。
但山洞里没有光线,真的没办法。
植物没有这个,就活不了。
当然,菌菇一类的另说。
自己后面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杨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发电,然后安装电灯。
看起来似乎异想天开。
但其实并不是很难。
首先,就是材料问题,不管是钢铁,还是铜,自己完全足够,再说了,他一个人,也用不到多少。
其次,技术问题,有金手指在,想要什么技能知识没有,只要一灌顶,打造一个微小型的火力发电设备,或者其他什么发电设备,都简单的很。
最后,燃料问题,山洞附近是有煤矿的,就算没有,也能用木炭,无非就是热能转换电能而已。
过程并不复杂。
最麻烦的,反而是电灯了。
这玩意,是真没法自己做啊。
看来,对外的物资渠道,势在必行。
(月底了,就差100月票上一千,现在双倍月票,大家帮帮忙,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