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点拨
“周兄。”
对面是三人,领头一位丰神俊逸,远远看着,就是俊杰。
而他还真是顺天府的天才,名叫周庭,比孙绍祖还小两岁,但在举业上也是一路高歌。
跟孙绍祖一起,从县试、府试、院试,一路成为秀才。
因为这层关系,两人互相欣赏。
当然,能让周庭欣赏的点,还真不是这个。
“孙兄,快随我回府,你的妙论高见,我多日不闻,心里早就痒痒了。”
孙绍祖是冒充的大才,而周庭可是真才子。
为了笼络此人,他几次在对方面前,高谈阔论,甚至说出了一些后世历史变迁的推论。
听了此言,周庭大为震惊,心里甚至视孙绍祖为师。
当然,这件事谁都不知道。
这才一见面,就要拉孙绍祖回去对谈。
孙绍祖自忖要在官场厮混,便离不开朋友,对于周庭这样的人才,自然不会拒之门外。
“哈哈,也好,我们也是多日不见了。”
到了对方的门第,看到“周府”两个字,心里暗自感叹。
“这可是正经的翰林府邸。”
周庭不是凡人,除了本身是才子外,他的父亲更是当朝翰林。
而本朝,跟前朝一样,翰林都是内阁学士的储备人才。
换个说法,只要入了翰林院,便相当于登上了,最快通向内阁的天梯。
而内阁,正是皇帝之下的最高权力机构。
而这一点,也是孙绍祖费心与周庭相交的另一个原因。
“若是周学士能入阁,等我入了官场,最起码也是一层庇护了。”
这是他的未雨绸缪。
“喂,你在想什么?”
一道清脆的声音,打断了孙绍祖的幻想。
此地已是周庭的外院书房。
刚才周庭把他安顿在书房,很快就被人喊走了。
留下一个少年仆人陪着他。
孙绍祖看了他一眼,咳嗽一声。
“你是何人?怎么如此放肆?”
仆人不知规矩,他本就洒脱恣性,也不惯着他。
“我以前也没见过你,你叫什么名字?”
说到这里,还真好奇起来。
以往周庭身边,是一个小厮,刚才就跟在周庭身后。
不过周庭离开后,被面前的这个少年赶走了。
“哼,要知道我的名字,你需用你的那些奇思妙想来换。”
一脸不忿,甚至说着说着,坐了下来。
如此不合常理,孙绍祖立马警惕起来。
突然,他看了一眼对方的喉结,心中暗动:“是个女子?”
他有些猜测,便将以前跟周庭说的历史演变的皮毛,再说了一遍。
“这些我早知道了。”
一脸不屑:“难道所谓的大才,就只有这样的见解?”
孙绍祖说的虽然浅薄,但初闻之人,也是如闻纶音。
听到对方这么反驳,他倒是好奇起来:“那你说说,何处浅薄?”
“你说现在的时代之所以问题很多,百姓连生存都困难,是因为被时代束缚了。”
“那你倒是说说,究竟如何解脱,若是解脱,又会发生什么?”
听到这个问题,孙绍祖连忙摆手:“此事一言半语岂能说清楚。”
见她还要追问,连连摇头:“现在乡试在即,我可没有心思用在这上面。”
谁料对方轻笑一声:“乡试也愁?就这还是大才?”
孙绍祖被人鄙视,心里生火,冷声道:“科举大业,你懂什么?”
到底忍住了后半句:“你一个小女子,能懂什么是科举?”
对方听了,不仅不恼,反而刺激他:“呵呵,我是不懂太多,但是面对你,我倒是敢说,比你懂一点。”
见孙绍祖皱眉,立马跟了一句:“你若是不信,只管一试。”
随后又说:“但若是我答上来了,你须得告知那些问题的答案。
孙绍祖沉默了片刻,点点头:“好。”
随后想来想去,一时也没有注意,想到正在发愁的事,直接问了出来。
“截搭题?”
对方愣了愣。
“这种题没有题目,我怎么回你。”
孙绍祖自然不会说题目:“你只说思路,若是得我认可,我也算你过关。”
对方冷笑一声:“那还不简单,你只讲前后半句,各自解出来,然后统一在一个更高的论点上,不就完事了?”
听了这话,孙绍祖一愣。
这话他自然听过。
想了半天,才想起是他入学的学堂中,一位老童生说过。
不过日后,他只沉迷于将脑海中的答案抄写出来,并没有认真做文章,自然就忘了这一茬。
得了这个主意,他心里激动,瞬间站了起来。
“你做什么?”
对方的呼吸声喷在脸上,孙绍祖立马回神,这才发现,他离对方十分的近,只有一掌距离。
看着对方一脸的慌张,赶紧退后两步,弯腰行礼:“多谢指教。”
说完急匆匆走了。
等周庭听闻消息赶回来,看到空荡荡的书房,不免抱怨了两句:“妹妹,你是不是说了混话,将孙兄吓走了?”
此人女扮男装,正是他的妹妹,名叫周香凝。
“我才没有呢,是他自己榆木脑袋,连简单的东西都不知道。”
说完气呼呼的起身走了。
回了闺房,心脏还“砰砰”跳个不停。
“真是个登徒子,他刚才莫非想轻薄我?”
想到“轻薄”二字,心里更是羞涩。
孙绍祖哪里知道这些,一路冲回孙府。
然后立马吩咐人,将历年的名卷买来。
小安、秦顺等人面面相觑。
“爷,只有我认点字,但你说的这两句话,我看着都读不明白。”
孙绍祖虽然将题目分开,但是小安哪里看得懂。
“是我的问题。”
他拍了拍脑袋,将纸条撕碎,然后从贾迎春那里,取了一些银两,直奔书坊。
不过一会儿,家里的贾迎春就得到了孙绍祖索要银两的消息。
“五十两?”
她有些心疼,但不敢不给。
小安拿了银子,急忙忙带着林业去了。
到了傍晚,孙绍祖带回了一车的书籍。
当然,一车有些夸张,整理之后,得到了186本的数量。
看着堆满书房的书籍,孙绍祖一点不带怕的:“不过是题海战术。”
还是假的题海。
他只需要找到题目对应的解答,一条条抄录出来,然后挑选,或者是总结出一条最好的。
就算完成了任务。
之后的正文内容,便可以顺着这个思路,一句句写出来。
突然,他闭上了眼睛:“还有脑海中的这些。”
不过脑海中的文章,可以直接检索,这倒是能省不少事情。
时间紧迫,孙绍祖没有迟疑,开始夜以继日的忙了起来。
直到半个月后,才算弄出一篇简略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