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我只想死,怎么还成圣了

第54章 争辩

  弹劾李通明的声音响彻大殿,满殿朱紫微微侧颈,视线彼此交汇。

  名为蔡明的监察御史继续出声:“其二,残杀幼童,有违天道!”

  “七岁稚子,纵有过错,当由其宗族管教。李通明却当众将人枭首,此举已引天怒人怨!”

  “其三,诓骗百姓,屠戮无辜!”

  “有人亲眼目睹,李通明于刑场拔剑,以武力逼迫百姓供词,行屠杀之举!”

  弹劾声落下,殿内一时陷入寂静,针落可闻。

  赵瑜脚下一动,下意识便欲出列,替好友争辩,脑中却猛然想起韩伯昀先前的叮嘱。

  韩师伯此举定有深意……他收回左脚,强行压下心中不安。

  弹劾话音刚落不久,便有守旧派官员跨步出列:“蔡御史所奏句句属实!”

  “臣收到虎泉郡百姓联名血书,李通明竟将幼童颅骨悬于城楼示众!如此暴虐手段,必要严惩不怠!”

  “臣附议!”又有绯袍官员横移而出,“大晏律明定,十岁以下不判斩刑。李通明此举动摇礼法根基!臣闻刑场外母哭子啼,甚至有老妇撞柱殉亲!”

  “臣同请,剥去李通明官身,押送大理寺狱!”刑部官员厉声踏出,腰间玉带铿然作响,“按律,越权杀人者当斩,残杀幼童更是罪加三等,当判腰斩弃市!”

  “……”

  十余名官员接连出列,大殿金砖倒映着此起彼伏的绯色官袍。

  最前方,严柳青垂落的广袖微微晃动。

  王载道闭目凝神,一言不发。

  变法派官员见状,便也按兵不动。

  中立派官员更是沉默观望。

  “李通明”三字涉及敏感案件,若站队错误,恐引火烧身。

  此时先观圣上态度,再表态方为上策。

  早知就该上书弹劾……队列之中,吏部侍郎秦正襄见此情形,不由在心中叹息。

  他是中立派,事先并不知晓今日之事。

  队列最前方,孟守拙微微侧身,看向面容古井无波的裴让,顿时晓得今日为何会被拉来上朝了

  有坐议政事之权的墨守,枯瘦手掌死死扣住鎏金椅臂,浑浊的眼珠迸出精光,喉间闷雷般滚出二字:“胡扯!”

  被老人目光扫到之人,纷纷后退两步,低首垂眉,无人敢与之对视。

  站在墨守身旁的江烈踏前一步:“我师弟是何性子,我和师父岂能不知,我师弟他断做不出此等之事,若非污蔑,便是另有隐情!”

  “江大人!”守旧派官员出列,“刑名之事岂容私情!莫非墨老执掌天工府百载,你亦有功在身,那李通明犯法便可网开一面?”

  “不错,刑过不避大臣,如今自家人犯了王法,天工府莫不是想来个亲亲相隐?”

  御史中丞举笏高呼:“请陛下降旨,天工府教出这般无法无纪、暴戾之人,当罚俸三年,以儆效尤!”

  “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墨守衣袖一挥,冷声开口,“尔等言老夫弟子暴戾弑杀、越权执法,可若拿不出实证,又该当如何?!”

  他人不敢与墨守争辩,御史大夫严柳青只好亲自下场,目若寒潭:“墨老,御史言官有权风闻奏事,无须实证。”

  双方四目相对,霎时间满朝朱紫齐齐屏息,鎏金漏刻的滴水声在凝滞的空气中格外清晰。

  见局势一时陷入僵持,满殿目光只好聚向御前。

  昭明帝微微倾身向前,衣袖掠过奏章堆叠的御案:“诸卿这般争执不下,倒叫朕难作决断!”

  裴让这时走出,步履沉稳如泰山,这位当世大儒在御前站定,声如洪钟:“臣,有本启奏!”

  昭明帝目光望来:“裴卿但奏无妨。”

  “虎泉郡之行,有一人仅凭忠肝义胆,便不图所求,随老臣前往镇压不详!”

  裴让声音陡然拔高,“初到虎泉郡,被不详污染波及的无辜百姓,高达三万!”

  “正是此人想出连弩迷药之策,并亲自带人前往郡城,日夜不眠赶制所需,方将一场灾祸消弭于无形,为三万百姓创一线生机!”

  “此外,此人……”之后,裴让又将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凡躯直面秽土刹的事迹说出。

  虽然依旧未点明姓名,不过但凡有些脑子,便知这位大儒说的是谁。

  饶是那些弹劾李通明的守旧派官员,听闻此事,也不由心头震颤。

  此人明显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乃圣人之相!

  武将行列更是毫无遮掩,出声表达倾佩之意。

  中年将军猛地击掌,身上铁甲铿鸣:“好!这才是带把儿的厮杀汉!当年老子在北境与妖族厮杀三天三夜,要的就是这般敢拿脑壳撞刀山的劲!”

  老将抱臂冷笑,古铜面庞沟壑轻颤:“某在军中七十余载,见过多少贵人遇险尿裤裆的怂样。裴大人说的这人,有种!”

  “……”

  墨守此刻却脸黑如裴让,骤然想起昨日孽徒为让他写到诛邪的举荐书时,是如何保证。

  “师父放心,若遇危险,弟子定第一个跑……”

  那拍着胸脯的场面还历历在目。

  有类似感受的还有赵瑜。

  “怀瑾你是了解我的,我是惜命之人……”

  赵瑜额角蹦出青筋。

  虽说他昨晚以法家神通,测出好友是在撒谎。

  但却也未能想到,虎泉郡之行,会凶险至此。

  若无医家弟子取出长生髓相救,他昨晚怕是只能见到好友的遗容!

  ……

  “哦?”昭明帝指尖轻扣御案,忽而朗笑,“朕竟不知朝野之中还藏着这等栋梁之材。”

  “裴卿快说此人是谁?朕岂能让其明珠蒙尘?!”

  裴让躬身道:“回陛下,此人正是李通明!”

  “原来是他!”昭明帝露出一副恍然神情,“朕记得此人,月前平南伯之案,便是此人不畏强权,为民请命!”

  话音方落,昭明帝视线陡然扫向下方弹劾李通明的一众朱紫,声音带着些许冷意:“几位爱卿莫不是搞错了,此人怎会是屠戮幼童之人?”

  “回陛下,裴公此言差矣!”御史中丞立时跨步而出,笏板直指殿柱,“功是功,过是过。岂能因他擅御机巧之物,便容其屠戮稚子!”

  “不错,按律挟功犯禁者,当罪加一等!裴公莫要以此替狂徒开脱!”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