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雅宋骚客

第31章 仙气飘飘!

雅宋骚客 何时秋风悲画扇 3085 2025-04-17 14:51

  张方平大感意外。

  没想到侯德宽竟然如此大才,其意剑指魁首。

  此词在遣字用辞、行韵上,堪称完美无瑕,唯一的遗憾,就是抒发的感情和侯德宽的生平不符,有点无病呻吟。

  不过水平确实很高。

  可惜了。

  如果没有张璪那一出,李凤兮此刻拿出《青玉案·元夕》,自然能赢。

  其他词作么……

  张方平不看好。

  既然注定是输,也不想让李凤兮输得太难堪。

  毕竟这个年纪的少年,还是要鼓励为主。

  输给书院院长,不丢人。

  大声道:“以侯院长此首《水调歌头》而言,当是今日魁首无疑,前有陆生《惜寒梅》,后有侯院长的《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茅山书院确实是人杰地灵之地,不愧我大宋六大书院之一,今后我江宁诸多后生士子,若是有机会,可多去书院求学、讨教。”

  侯德宽一听,笑了。

  频频对众人行礼,嘴里说着自谦的话,一时间风光无限。

  平地倏然起惊雷。

  “完了么?”

  却是李凤兮长身而起,“侯院长不是说过,让晚生和亭子里的诸位贤能大才一起论文,晚生等了这许久,怎么不见范相公和柳公撰文为我等示高雅之殿,也不见府尊和林教授等人以文章展大明之堂,就侯院长一个人以大作让我等仰瞻?”

  这番话说得水平极高,大概有三四层那么高。

  范仲淹和柳永点头,都一脸欣慰。

  这少年要得。

  真不像是个患了脑疾多年如今才开始读书的蒙童,即使是一些进士,也不见得能说出如此得体的风雅之语来。

  张方平心里一紧。

  这孩子……

  看不懂形势啊!

  林咸德急忙对李凤兮使眼色。

  孩子你缺心眼啊。

  张方平提前宣布结果,就是怕咱们输得难堪。

  府学已经认输了!

  侯德宽的《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一出来,自己和周亦平一样,已经识趣的放弃了论文,根本比不过。

  你的《青玉案·元夕》倒可以。

  但此刻总不能又拿出来比一次,失了风度。

  李凤兮看见林咸德的示意,却假装没看见。

  这次文会,是自己杀入大宋文坛的第一剑!

  不能错失。

  张方平还在酝酿措辞,看怎么把李凤兮敷衍过去,为他为府学留下一点颜面,不料范仲淹站了起来,笑道:“侯院长乃一院之长,大德大才之人,他之言语,自然是作数的,如今侯院长珠玉在前,李家小郎君你若有金玉在后,大可当众诵之,就算略输一筹,也不要气馁沉沦,汝以未冠之年,输给侯院长并不是丢脸的事,反之,能与侯院长论文,那是尔之庆幸,今后岁月想起,亦是年少意气的快事一桩!”

  看得出来,范仲淹是越来越喜欢李凤兮。

  先给他铺垫。

  免得输了面子难堪。

  这番话一说,就算李凤兮输了,大家也会觉得是理所当然。

  当然,如果赢了……

  侯德宽的面子就真没地方搁了。

  侯德宽此刻已经飘了。

  信心满满。

  大袖一挥,“李家小郎君,但请论文便是,若有不妥之处,我等皆可为汝析善之。”

  完全一副为人师表的高高在上姿态。

  周敦颐和元绛等人看在眼里,暗暗摇头,其父侯遗是处士,不入世出仕,可侯德宽如此才情,竟然没有人举荐他入仕,今日始知原因何在。

  这种性情确实只适合做学问,不适合官场倾轧。

  李凤兮行礼,“那晚生献丑了。”

  清咳一声,“既然侯院长大作是《水调歌头》,曲高和寡之佳作,若群山之巅也,还容晚生僭越,也来和一首。”

  原本是想用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就是那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原词。

  感觉有点不厚道。

  不能逮着辛弃疾一个人的羊毛薅。

  众人哗然。

  这么巧?

  都是《水调歌头》?

  林咸德愣了下,怎么还不是《丑奴儿》?

  这小子写了几首?

  范仲淹也有点讶然,他当然清楚《水调歌头》的行体,可那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并填不进《水调歌头》里。

  这李家小郎君遮莫还要给大家一个惊喜?!

  李凤兮缓缓念道:“明月几时有。”

  众人一听……

  好稀松平常的用词!

  就这第一句,他哪来的底气和侯德宽的《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论文,怕是在自取其辱,书院学子陆斐等人更是大声讽刺。

  甚至连府学生员中的大部分人,也纷纷对李凤兮冷嘲热讽。

  侯德宽则气定神闲呵呵的笑。

  就这?

  我都不好意思点评,毫无意义啊,这三岁孩童都能写的句子。

  张方平也无语了。

  完了。

  府学的面子彻底保不住了。

  李凤兮无视众人的议论,继续道:“把酒问青天。”

  柳永忽然咦了声。

  对范仲淹道:“文风朴实,有点东西?”

  范仲淹呵呵一笑,颔首,“但还不多?”

  柳永点头。

  侯德宽以及书院学子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目空一切嗤之以鼻。

  李凤兮继续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范仲淹问柳永,“狂儒之姿?”

  柳永嗯了声,“还要看后面。”

  李凤兮继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上阙完。

  李凤兮略微停顿。

  范仲淹和柳永几乎同时站了起来,说了句一模一样的话:“仙气飘飘!”

  元绛和周敦颐神情凝重而兴奋,不曾想一场文会,竟然能亲眼目睹大宋文坛的明月升天,而刘齐辰和俞清两人,尤其是俞清,脸上的不屑已经僵住,张方平则是眼睛闪耀着光彩,满脸欣慰和震惊。

  书院学子面面相觑。

  侯德宽的神情呆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词……

  明明不是什么华丽辞藻,可这么写出来,却给人清逸绝尘的仙气之感,一位狂儒醉酒问青天的画面栩栩如生。

  便如诗仙的“疑似银河落九天”一般,化腐朽为神奇!

  府学生员也一样,一脸懵逼。

  林咸德已经如痴如醉。

  李凤兮继续念下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日落,犹有余晖,明月东升。

  如玉盘。

  全场雅雀无声,唯有记录的书吏神情兴奋的挥毫泼墨。

  ……

  ……

  蜀中,眉山。

  一位十四岁的少年郎坐在窗前烛下看书。

  倏然间打了个喷嚏。

  穿着青花儒衫刚过不惑之年的儒士坐在一旁监督,见状问道:“啷个了?”

  少年郎一脸茫然,“不晓得喃们回事,心里一哈就有点老火。”

  好像失去了什么。

  书面点的说辞:怅然若失!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