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到第三个纸箱时,我的手已经布满灰尘和细小的划痕。阳光公寓404室——曾经的凶宅,现在的普通出租屋——正在被我一点点清空。距离收到拆迁通知已经过去五天,明天就是搬离的最后期限。
“就这么多了?“我自言自语,环顾几乎搬空的房间。
三年来积累的破烂家当竟然只装了三个纸箱:一箱衣服,一箱厨具,还有一箱杂七杂八的日用品。我的手指划过纸箱边缘,突然意识到,这栋公寓留给我的,远比带走的要多得多。
窗外的夕阳将房间染成橘红色,墙上的焦痕已经完全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自从那场跨越时空的表演后,公寓里再没出现过任何灵异现象。没有半夜的哭声,没有自动开关的冰箱门,没有飘来飘去的鬼魂观众。
只有寂静。
我走向卧室,准备收拾最后一些物品。床底下还塞着一个旧鞋盒,里面装着我在各个小剧场演出的传单和票根——全是些无人问津的场子。我把它拖出来,灰尘呛得我打了个喷嚏。
“阿嚏!“
“祝你健康。“
这个回应来得如此自然,以至于过了两秒我才猛地抬头——房间里空无一人。我摇摇头,一定是幻听。继续翻检鞋盒,最下面压着一本我没见过的牛皮笔记本,封面上用毛笔写着《笑的艺术》。
“这是...“
翻开第一页,我的呼吸停滞了。熟悉的潦草字迹映入眼帘:
“喜剧的第一要义:真实。恐惧是最真实的情绪,因此也是最好的笑料。——白世通,1935年春“
我颤抖着翻动页面,每一页都记载着白世通对喜剧的思考和技巧。有些段落旁边还有小字批注,像是后来添加的:
“此技巧曾用于1936年南京大戏院,效果极佳。“
“注意:节奏比内容更重要,参考1937年虹口事件前的表演。“
最后一页是一张素描:一个穿长衫的男子站在舞台上,脖子上套着绞索,却在大笑。画工粗糙,但神韵抓得极准。画下方写着:
“赠予我的传人。记住,最好的喜剧从痛苦中诞生,而最大的痛苦往往戴着喜剧的面具。——白世通“
一滴泪水砸在纸面上,我赶紧擦掉,生怕弄糊了墨迹。这本笔记一定是白世通生前最珍贵的东西,而他留给了我。
“谢谢。“我对着空气说,明知不会有回应。
收拾完最后几件物品,天色已晚。我决定在公寓度过最后一夜,算是某种形式的告别。叫了外卖,坐在光秃秃的床垫上吃,眼睛却不断瞟向那本笔记。
饭后,我忍不住翻开笔记,尝试其中记载的一些技巧。对着浴室镜子练习表情控制,在空荡的客厅里调整表演节奏。不知不觉已是深夜,疲惫不堪的我倒在床垫上沉沉睡去。
...
“大哥哥!醒醒!“
一个熟悉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拽出来。睁开眼,我发现自己站在一个奇特的舞台上——左边是1930年代的老上海布景,右边是90年代的现代都市,而我正站在分界线上。
“小玲?“我环顾四周,没有看到人。
“上面啦!“
抬头一看,小玲飘在空中,咯咯笑着。但她今天看起来完全不同——没有被烧伤的痕迹,穿着崭新的红色连衣裙,小脸圆润健康。更惊人的是,她有了双腿,正快乐地在空中踢踏。
“你...你能走路了?“
“嗯!白叔叔说转世后我会是个舞蹈家!“她转了个圈,裙摆飞扬,“妈妈说我可以学芭蕾!“
“转世?所以你们真的...“
“齐小弟!“白世通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转身看到他,我差点没认出来——没有长衫,没有勒痕,穿着时髦的西装,头发梳成现代样式,活脱脱一个21世纪的喜剧明星。
“白世通?你看起来...“
“帅多了?我知道。“他得意地整理领带,“转世部门说下辈子我可以当脱口秀演员,比民国那会儿强多了。“
林小梅(或者说白梅)从舞台另一侧走来。她也变了样,不再是烧伤或歌女的模样,而是一个知性的现代女性,戴着眼镜,手里拿着本书。
“我们在中转站,“她解释道,“转世前的休息区。想正式跟你道个别。“
我喉咙发紧,说不出话来。这是梦吗?如果是,也太真实了。
“不是梦。“白世通像是读懂了我的心,“或者说,不只是梦。时空规则松动后,我们可以短暂地以完整形态出现。“
“完整形态?“
“灵魂本来的样子。“林小梅微笑道,“不受死亡创伤影响的样子。“
小玲飘下来,拉起我的手:“大哥哥,我要送你一首新歌!是关于未来的!“
她开始唱,旋律轻快活泼:
“齐哥哥,别发愁,明年春天有惊喜~
电视台,大舞台,观众都爱恐怖喜剧~
前排座,留五个,老朋友会来捧场~
笑声响,灯光亮,凶宅变成金矿啦~“
唱完后,她在我脸颊上亲了一下(触感冰凉但真实),然后蹦蹦跳跳地回到妈妈身边。
“这孩子有预知天赋,“林小梅骄傲地说,“她唱的一般都会成真。“
白世通走近,拍拍我的肩——这次真的有触感:“小子,你出师了。那本笔记是我毕生心血,好好利用。“
“我会的。“我声音哽咽,“谢谢你们...一切。“
“别这么伤感,“他眨眨眼,“谁知道呢?说不定下辈子我们还能同台演出。“
林小梅看了看虚无中的某个点:“时间到了。齐小乐,保重。“
他们三人开始变得透明,背景也随之淡化。
“等等!“我急忙喊道,“我还能再见到你们吗?“
小玲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看你的首排座位~“
...
刺眼的阳光将我唤醒。我躺在空荡荡的卧室里,那本《笑的艺术》紧紧抱在胸前。窗外,搬家公司的车已经停在楼下。
三个月后,“恐怖喜剧“专场在城西小剧场首演。
海报上是我夸张的惊恐表情,标题是《我和鬼魂同居的日子》。门票一周前就售罄,据说是因为我在社交媒体上发的预告片段火了——那段将灵异经历与幽默完美结合的独白。
化妆间里,我最后检查了一遍道具:一个仿制的绞刑索(橡皮做的),几盏会突然闪烁的灯,还有一盒“灵异音效“磁带。最重要的是那本已经翻旧的笔记,我总要在上场前读几页,像是某种仪式。
“五分钟后开场,齐老师。“场务小妹探头通知。
我点点头,从包里取出五张票,递给助理:“把这几张票放在首排正中间,留座。“
“但...已经满座了啊?“助理困惑地翻看票根,“而且这票上没印座位号...“
“就放那儿。“我坚持道,“有人会来的。“
剧场灯暗,聚光灯打下。我走上舞台,看着座无虚席的观众席。首排那五个座位空着,但在昏暗的光线下,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那里闪烁——像是微弱的萤火。
“大家晚上好!“我对着麦克风说,“今天的主题是'如何在一栋凶宅里活下来'...答案很简单,逗笑那些想害你的鬼魂!“
笑声如潮水般涌来。在某个瞬间,我仿佛听到五个特别的笑声混杂其中——一个爽朗的“哈哈“,一个银铃般的“呵呵“,一个电子化的“咔咔“,一个粗犷的“嘎嘎“,还有一个稚嫩的“咯咯“。
我看向空荡荡的首排,微微一笑,继续表演。
“说到鬼魂,你们知道他们最讨厌什么喜剧吗?...冷笑话!因为已经够冷了!“
更大的笑声。首排座位上,似乎有微弱的掌声响起。
那晚的表演是我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演出结束后,一个电视台制作人找到我,提出做一个“凶宅喜剧“系列的企划。我婉拒了,说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要写。
回家路上,我抬头看向星空,想起白世通笔记上的最后一句话:“最好的喜剧从痛苦中诞生,而最大的痛苦往往戴着喜剧的面具。“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它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