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马,前往食品厂!”朱由菘似乎想到什么,立刻吩咐道。
粮食是军队战斗力的保证,一支军队只要缺粮超过三日,必定崩溃。
食品厂是光禄寺下辖的一个特殊部门,名字是朱由菘取的,为了方便运输,位置靠近江边。
听到皇帝要来,负责食品厂的官员是光禄寺正四品少卿杨泽,早已经等在门口。
原本杨泽只是正九品的录事,因为执行力很强,被朱由菘破格提拔,专门管理食品厂。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看到朱由菘下马,杨泽一群负责官员立刻下跪迎接。
“平身!”朱由菘说道。
在杨泽的带领下,朱由菘走了进去,食品厂很大,足足有上百亩,四周栅栏围起来,旁边驻扎着荣耀军一个营的守备力量。
光禄寺下辖这个食品厂并不是现代那种深加工的工厂,主要是军粮制作,而且都是非常简单,便于携带的高热量食物。
刚一走进食品厂,扑面而来就是各种异味,有醋的酸味,有肉的腥味,有炒米炒面的香味,甚至还有淡淡的血腥味。
食品厂占地虽大,其实建筑却很少,大部分都是空地,用于晾晒。
放眼望去,都是各种晾晒的食物和调味品,其中最大是晾晒的鱼干,只见一条条三四斤的大鱼被晾在架子上,密密麻麻,足足有几十万条。
距离朱由菘最近是一口口大水缸,里面都是黑色液体,其中一些水缸里面还有蛆虫在蠕动,看上去非常恶心,瞬间就让朱由菘有些反胃。
“陛下,这是酱油!”杨泽看到朱由菘的目光,立刻解释道。
也幸亏朱由菘见多识广,并没有质问,转而看向另一片的大水缸,另一片的大水缸,里面就很干净,没有蛆虫。
不用杨泽解释,朱由菘从味道就知道了,这是醋。
醋在制作军粮过程中属于必需品,并不是用于调味,而是抑菌。
当然古代人并不知道原因,只是知道食物和水加入少许醋,可以长久保存。
大明军粮主要是炒面、炒米、蒸饼,其中炒面和炒米还好,只需要很少醋就可以实现长久保存,但是蒸饼就需要消耗不少。
醋在水师中更是重要,郑和下西洋,明军能够有足够的水,主要就是因为醋,在水中加醋,可以大大延长淡水的保质期。
这与欧洲远洋水手把朗姆酒当水喝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古代因为储存原因,淡水在船上最多保存一个星期,就会大量滋生细菌变质,朗姆酒取材便宜,酒精度非常低,但是可抑菌,完全就是当水喝。
古人还是很有智慧,除了水中加醋之外,种豆芽防止坏血病,补充维生素。
郑和下西洋醋和豆芽都是必需品。
蒸饼的基础上,戚继光还发明了一种“光饼”,就是中空,可以挂在脖子上。
炒米、炒面、蒸饼味道很难吃,不过属于高热量食物,非被贼围困之紧,不许用。
以前志愿军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就是一口炒面,一口雪水。
军粮有很多分类,战斗口粮、行军口粮,以及驻防口粮。
很多时候,军队除了打仗之外,行军或者驻防,基本都吃粥和杂粮。
由此可见,在古代军队的伙食非常之差,也才有好男不当兵一说。
走了不到十分钟,朱由菘来到库房。
守在门口的几名士兵看到是皇帝亲临,连忙下跪行礼。
库房的钥匙是杨泽保管,并且随身携带,杨泽没有废话,赶忙拿出钥匙打开库房。
走进库房,只见里面密密麻麻整齐摆满了罐子,这些罐子不大,只比篮球大一些。
“陛下,这是坛子肉,目前库房已经储备了2万罐。”
杨泽一边说,一边随意拿起一个罐子走到朱由菘身前,撕开罐口的油封布,露出里面雪片凝固的脂肪油。
朱由菘抬手,杨泽懂事的递给一块长竹片。
接过竹片,朱由菘插到罐子里面,轻松刺破脂肪油,立刻遇到阻力。用力一搅,挖出一块拳头大小的猪肉,顿时,一股淡淡的肉香味传到鼻腔。
“不错!”朱由菘看了看成色,点了点头,完全和以前看过的坛子肉一样。
坛子肉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把新宰杀的猪肉切成一斤左右的块状,揽盐出水,然后放入油锅,用中等温度油炸,到完全炸熟,在捞出放入罐子里面,最后倒入热猪油完全浸泡猪肉为止。
等到温度降低,猪油凝固,就把肉成功锁在油里,灭菌的同时也隔绝空气,最后用油布盖住罐口,防止落灰和进水。
这样加工的坛子肉,可以长时间存放,甚至可以存放一两年。
特殊情况下,就算没有肉,一碗白米饭,一小坨雪白的猪油,再加一勺酱油,就是美味的猪油拌饭,不仅味道不错,而且高热量。
“陛下,现在已经储备了两万罐,足够三万人吃两个月!”
坛子都是统一标准,可以装下20斤猪肉和猪油,按照荣耀军的餐标,每人每天三两肉,足够三万人吃两个月左右。
食品厂是直接购买生猪宰杀,除了猪肉之外,还有猪下水,这些都是好东西,肥肠直接炼成臊子,总之,一头生猪,没有一点是浪费。
“陛下,最近我们光禄寺大量购买生猪,现在猪肉价格已经涨了不少,鱼肉价格一直没有变化,甚至我们购买一些渔民意外获得的大鱼,价格只有普通鱼的十分之一。”
杨泽口中的大鱼,其实就是一些搁浅,或者受伤被渔民意外捕获的鲸鱼和鲨鱼。
这鱼因为体型太大,需要短时间处理完,不然会腐败,但是肉又很柴,吃起来还发腥,一般很少人吃。
“海鱼吃太多,将士们没力气打仗!”食品厂军代表何涛赶紧提出自己看法,深怕皇帝采纳,减少猪肉供应,转而用鱼肉。
朱由菘点了点头,朱由菘虽然是现代人,但不是五谷不分,四肢不勤。
古代海鲜那么多,为什么一直没人吃,到了现代,海鲜才逐渐占据人们的餐桌,成为大家喜欢的食物,还是那种上等食物。
主要是现代人不缺油水,吃一点高蛋白的海鲜反而可以寡掉肚子里一些油水,让身体很舒服。
现代人想吃海鲜,那是因为身体给你的反馈是正向。
但是古代不一样啊,肉都吃不上,哪里来油水,吃海鲜,很容易窜稀,而且因为缺油水,身体反馈是负面,也就是难以下咽。
就像19世纪漂亮国阿拉斯加的一所监狱,因为波士顿龙虾泛滥,天天给犯人吃波士顿龙虾,吃了没几天,犯人就集体抗议。
身体这种反馈,可以参考喝酒,长时间滴酒不沾,很想喝一点。
如果喝吐了之后,你可能闻到酒味就想再吐一次,甚至大吐一次,一个月都不想喝酒。
这就是身体的反馈,这也是为什么饥荒那几年,没人吃海鲜,一是人处于饥饿状态是不想动,包括说话都不想。第二,身体反馈是负面。
在饥荒年代,一坨大肥肉比一坨瘦肉更有吸引力,一坨瘦肉又比一只波士顿龙虾更有诱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