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点兵!”朱由菘扔下一句话,向着校场高台走去。
看到皇帝离开,赵之龙一脸怒气向着中军大帐走去。
“咚!咚!咚!”
一盏茶的工夫后,校场就响起了急促鼓声。
“这是抽什么风?”一名喝的满脸通红,赤着上身的士兵走出军帐,向着校场点将台看去,虽然不情愿,不过还是赶紧回军帐披甲,因为这是紧急集合的鼓声。
足足过了半个小时,军营的士兵才勉强集合完毕,时不时还会有零星的士兵跑过来。
站在点将台上的朱由菘扫视了一眼,只见这些士兵歪歪扭扭,瘦骨嶙峋,穿着不齐,一些忘记穿甲,一些忘记拿武器,甚至一些还没有穿鞋,显然是慌里慌张跑过来。还有就是装备铠甲都很破旧。
“哎!”朱由菘心中暗叹一声。
说句难听的,还不如朱由菘那个时代的中学生做广播体操站的标准,配上破烂的军装和萎靡的模样,活脱脱像叫花子。
“咦!”朱由菘目光扫过东南角时,有些诧异。
在东南方向上,大约有一百多名士兵穿戴标准,手持武器,昂首挺胸,排列整齐,精神饱满,站在众军队里面,犹如鹤立鸡群,或者用出淤泥而不染更确切。
单看着军容,就给人一种精锐之感。最主要是这些人个个都很壮实,虽然军装和装备有些破旧,但是胜在干净和整齐。
“这是?”朱由菘看向身边的总督赵之龙问道。
赵之龙一脸茫然,额头直冒汗,因为点将台上,竟然没来一个将军,作为总督的他,最多知道这个军营的副总兵,其余的将领还不够入他眼的资格。
明朝的京营军官配置不同于其他军镇,一个总兵可以配置三个副总兵,其他军镇一般一个总兵配置一个副总兵,按照这个军营大小标准,最高军事长官应该是副总兵,还有一些参将和游击。
现在看来,游击以上的将军全部不在。
“小林子,你去把那为首的小校叫过来!”朱由菘向曾林吩咐道。
几分钟后,一名身穿铠甲,身材修长,长相英武的男子来到点将台,虽然不认识朱由菘等人,但是看其穿着华丽,气宇轩扬,能够随意出入军营,想必来头不小。
年轻的小校向着林峰几人微微拱手说道:“虎贲营千总王文拜见大人!”
千总是明朝低级军官,可以领导200左右士兵,相当于现在连长。
“你们营有多少人?”朱由菘问道。
“五千!”王文脱口而出。
朱由菘眉头一皱,校场上不到两千士兵,而且大多数装备破旧。
“你们将军呢?”朱由菘又问道。
这一次,王文脸上露出一丝迟疑之色,犹豫片刻才说道:“去吃饭!”
“哼!”朱由菘心中冷哼,军营伙食虽然一般,不过将军级别顿顿有肉,伙食并不差。
说是吃饭,恐怕带领手下的参将和游击一起去逛窑子。
“去查一下!”朱由菘转头看向身边一个锦衣卫说道。
“是,陛下!”锦衣卫领命离开。
听到“陛下”二字,王文面色大变,立刻跪下,一脸震惊看向朱由菘,根本不敢相信皇帝会亲自到军营来。
大明驱除鞑虏,以武立国,朱元璋和朱棣都是用兵高手,不过自从土木堡之变后,文官彻底压制武将。
在文官眼中,兵者,大凶。
皇帝想来军营视察,都会被文官阻止,毕竟瓦剌留学生的例子就摆在那里。
“你手下有多少人。”朱由菘转而看向王文问道。
“应到113人,实到109人,其中四人回家探亲。”王文如实回道。
闻言,朱由菘眉头紧皱,按照京营编制,王文手下是200人,现在却只有一半,也就是一半人的军饷被吃了。
看到皇帝皱眉,王文心中忐忑。
大明军队吃空饷、喝兵血几乎是常态,所有大臣都知道,但是皇帝不知道啊。
好在朱由菘没有追问,话锋一转吩咐道:“你去领军操练一下!”
“遵命!”王文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中却有些莫名的失落,天子虽然屈尊巡视军营,似乎什么不懂,就连军队人数编制也不明白,就像走过场。
王文虽然只是一个千总,却能轻松通过旗语指挥两千人。
“杀!”
“杀!”
“杀!”
校场上立刻响起一阵喊杀声,站在点将台上,朱由菘一览无余。
看到王文熟练指挥军队演练,都督赵之龙悬着的心则才微微松了一些,原本以为游击以上的将军全部不在,一个千总指挥几千人恐怕会闹出笑话。
好在王文指挥得当,勉强维持一点军队的气势。
其中喊杀声最为整齐和雄浑还是东南方向上的一百多人,动作整齐划一,赏心悦目。
这一百多人竟然给人一种错觉,就算对上其余两千人,也有绝对碾压的力量。
不仅如此,这一百人还给朱由崧展示了火绳枪的射击,这让朱由菘非常意外。
这一百人装填火药的速度非常熟练,唯一不足的是射击准头太差。
朱由崧不笨,瞬间就猜到这应该是平时资源很少,多数时间都在训练装填,射击反而很少。
“果然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朱由菘心中暗暗感慨。
等到演练完毕,朱由菘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王文问道:“练兵什么最重要?”
王文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转而说道:“卑职看来,判断一支军队的强弱,勇武倒是其次,反而是令行禁止,只要能做到令行禁止,何愁战阵不成!”
朱由菘点了点,经历过知识大爆炸时代洗礼自然明白军队古代想要练成一支强军就是令行禁止,现代军队叠被子、整理内务其实就是培养一种纪律,一种服从,本质还是令行禁止。
“要令行禁止,则需要给士兵以保障,,,,,,”王文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起练兵之道。
王文讲的很多,归根结底就是想要令行禁止,需要赏罚分明,待遇优厚,军法从严等等,这些缺一不可,不然不仅练不成强军,反而容易让士兵心生怨念,甚至兵变。
世人都知道戚家军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悍,但很少有人知道,戚家军的待遇和明朝其他军队不一样,工资是按斩敌人头计算,戚家军想要军饷只能打仗,相当于没有保底工资,但提成很高,上不封顶。
这也是辽东那支二次组建的戚家军因为要军饷,最后被朝廷一句“明日校场发饷勿着甲兵”给全灭,除了朝廷本来就缺钱戚家军又是南方军被排挤之外,还有就是戚家军的提成太高了。
戚继光组建的第一支戚家军,自成军以来,从南打到北,未尝一败,却在浑河血战中全军覆没。
饶是如此,戚家军面对数倍的八旗军重重包围,血战到底,虽然全军覆没,却也让八旗军损失惨重,甚至打的野猪皮都有些怀疑人生。
要知道在戚家军之前,野猪皮在辽东和明军作战上百次,往往都是以极小的代价全歼明军,所向披靡,八旗军以一当十,野战一千八旗军可以轻松击溃上万明军。
正是因为戚家军的勇猛,朝廷才会第二次组建“浙江兵”,因为兵源地和戚家军一样,加上戚家军名号太响亮,这支浙江兵也被称为戚家军。
只不过这支戚家军战斗力已经远远不如戚继光组建的,戚继光组建的戚家军属于野战军团,可以和八旗军野战争锋,第二次组建的戚家军属于守城部队,面对八旗军只能“凭坚城,用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