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菘足足在兵仗局呆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回宫,午饭也在兵仗局和工匠一起吃。
“陛下,奴才已经派人买了十头羊,已经吩咐厨房在准备!”
工匠伙食非常差,皇帝肯定吃不惯,贴心的雷阳还专门派人买了羊,顺便改善一下工匠伙食。
仅仅一起吃个饭,那些工匠就感动涕泪横流,没想到身份卑贱的匠人居然可以和天子一起吃饭,这可以吹一辈子了。
“从今天开始,所有工匠每月多领一斗米,十年以上老工匠两斗米。”朱由菘大手一挥,豪迈的说道。
原本坐在朱由菘身边的雷阳想劝说一下,毕竟整个兵仗局所有工匠加起来至少上万人,不过想到只有一斗米,户部还是负担的起。
一斗米仅仅只有12斤左右,但是却可以收买人心。
在朱由菘的计划里,兵仗局是非常重要一环,以后能否和建虏野战争锋就看兵仗局。
“有创造发明,朕不吝啬黄金白银赏赐,如有特殊贡献,甚至封爵也可以!”
朱由菘也趁热打铁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此言一出,直接让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朱由菘身边的锦衣卫以及贴身太监曾林。
惊呆众人的不是赏赐,而是封爵!
只要了解明朝的都知道一点,朱元璋除了对自家人很大方和宽容,对待天下人都很吝啬,从朱元璋开始,明朝封爵就非常困难,几乎困难到让人不敢奢望。
虽然到了明朝后期,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了笼络人心,封爵条件有所放开,不过依旧是历朝历代最难。
很多朝廷重臣都没办法封爵,更别说这些贱籍匠人。
提督太监雷阳听了,足足愣了好几分钟,喃喃低语道:“我,我一个阉人也有机会封爵?”
不知不觉中,雷阳的眼中有些湿润。
不仅是雷阳,在场的所有匠人表情也类似,眼睛有些红肿,心底最深处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希望和荣誉,一种对自己工作的认可。
在大明匠户属于贱籍,不仅地位低下,待遇微薄,就连匠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职业,觉得就是奇技淫巧,如果不是被户籍制死死的按住,估计早就不想干了,哪怕去打铁铺当个小工,虽然地位一样,至少待遇提高一些,最重要是自己的后代不用继续从事自己的职业。
其实一个时代评价一个职业好不好,最简单最真实的标准就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父母愿不愿意孩子继承自己的职业。
秦制之下的社会是金字塔,最喜欢划分等级,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每个人,每个职业都给你分好等级。
工匠的地位就决定了,秦制之下很难产生系统性的科学,只有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技术,这种技术也是长期从事一项工作产生,并非主动钻研学习。
以前身份的自卑、种种不满烟消云散,有了一种被重视,被认可的荣誉感,或许他们不知道,这就是后世所谓的职业荣誉。
“万岁!”
“万岁!”
“万岁!”
沉默片刻后,立刻爆发出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吼声。久久不息。
吃过午饭,工匠们热情高涨,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朱由菘开始和工匠讨论一些技术问题,说是讨论,主要都是朱由菘在讲述一些让这些工匠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思路、新构想!
朱由菘除了讲述游标卡尺和燧发枪原理,还讲述了手雷、三棱军刺等以现有基础科技能制造出来的武器。
前世理工科的高材生,讲解这些基础工艺,深入浅出,讲述如何制造,还说明了为什么要这样制造。
这些匠人大开眼界,就连老匠人都惊为天人,自己钻研了几十年不明白的原理,皇帝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说明了。
幸亏这个时代匠人普遍没有文化,思想简单,把这一切都归功于天子乃上天之子,通晓一切。
巡视兵仗局一天就能让兵仗局工艺原地起飞,这是不可能,所以朱由菘这段时间都主抓兵仗局。
接下来几天里面,一个个通知和规章制度开始在兵仗局出现,并且让大学士卢通带领十几个读书人一个个讲给工匠听。
这些规章制度都是朱由菘参考后世500强企业的理念,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制定。
规章制度涵盖很广,小到休息请假,大到创新奖励。
选拔一些聪明有技术的老工匠组成研发小组,专门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
不仅如此,朱由菘还挑选了一些年轻有技术的工匠,跟随安德烈一起去学习火器制造技术,其中朱由菘交代,重点是学习和采购一些工业机床。
这些工匠由朱由菘特批,即可跟随安德烈出发。
至于兵仗局一把手的雷阳,按照朱由菘的要求,每隔五天就要亲自汇报一下工作,不仅如此,兵仗局大使和两名副使也要每隔十天来一次。
朱由菘也会不定期去巡查兵仗局,这一切都表明,朱由菘要紧抓兵仗局。
在以前这是不可能,兵仗局提督太监不过正四品,大使正八品,副使从八品。
这种级别,别说五天一次,以前五年都难得见到皇帝一次,绝大多数情况就是一辈子都见不到一次。
这种频繁面圣让雷阳几人压力很大,不过也让几人心中暗暗窃喜,这种内阁大臣才有的面圣待遇,足以说明皇帝的重视,只要办好了,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同样,办砸了就脑袋搬家。
招募新军的效率很高,短短几日,散落在南京附近的几十个招募点就有十几万青壮来应征。
在锦衣卫和王文部下的层层筛选下,最终挑选出了31000人。
原本的虎贲营只留下不到两百人,其余人根据自己的意愿编入其他队伍,或者直接解甲归田。
清空虎贲营之后,朱由菘直接在虎贲营的基础上扩建,招募合格的新军陆续来到虎贲营开始训练。
招募新军的动静闹的很大,不过朝廷反对之声却很小。
因为朱由菘破格提拔了不少听话的官员,在朝廷上形成了一股完全忠于自己和听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