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武夫

第59章 中郎有意

汉末武夫 奉天 3032 2025-04-17 14:31

  “甚至,董卓有意让我跟你卫氏联姻。”

  卫觊也猜到了蔡邕此行目的。

  如今听他亲口说出,更佩服蔡邕的坦荡。

  卫觊便直接问了:

  “蔡大人相中了哪个?”

  蔡邕一时犹豫起来。

  其实,来之前蔡邕就有了内定的人选,卫家二公子卫仲道。

  但是想到杨彦驱逐胡虏的决心,还有他逆天的诗才,他犹豫了。

  而卫觊见他犹豫,也没有追问。

  卫觊知道自家适婚且能配上蔡家的仅二弟一人,

  但二弟体弱多病,如今又有新的人选。

  不如暂缓,从长计议。

  当然,现在的杨彦还配不上蔡家。

  但卫觊相信不用多久,他就会扬名天下。

  只要他能平寇驱贼,蔡家和卫氏都不介意助他一臂之力。

  另外,卫觊觉得河东也欠杨县杨家一个人情,或可以此偿还。

  此时的杨彦正在锻造坊中盯着高丰打铁。

  自使用了水排鼓风机、炉加高、温升高后,高丰就能炼制出百炼钢了。

  有这种钢材做重弩扳机,附和复杂结构的硬度要求了。

  尤其是改进了麻绳和箭镞之后,重弩的杀伤距离已增到了三百步。

  一个小小的技术革新,就能带动整个科技的长足发展。

  这就是科技的生产力!

  高丰拿着新出的重弩,兴高采烈的低吼:

  “属下保证,天下再无超越此弩者!”

  七叔也抱着重弩爱不释手:

  “真想重返战场。”

  杨彦笑道:

  “七叔守卫瓮城,也需重弩。”

  七叔很惊喜,自己也有份?!

  毕竟重弩才打造了二十把。

  跟着一快来的典韦、贾隋等人也蠢蠢欲动。

  杨彦便道:

  “不用着急,队率以上的人人有份。”

  “卫觊又给我们送来了上千斤铁。”

  典韦抚掌道:

  “卫先生真是个好人!”

  是啊,杨彦感觉自己现在还像是做梦一样。

  不过,看着打好的炼铁,他也有些踌躇。

  这百炼钢的技巧要不要给董卓呢?

  或者说,要不要上报朝廷呢?

  给了朝廷,说不定董卓能一举击败关东诸侯。

  这董卓虽被天下人骂做玩弄朝政的大魔王。

  但现在他仍然代表了正统。

  尽管他做了不少恶事,杀人无数。

  但他祸乱之地仅限京城,而关东诸侯们相互死人四人更多。

  且他活着,维持了汉庭的统治,减缓了东汉的崩溃。

  不管对董卓如何批判,他终究是有不少正面作用的。

  不过,想到凉州军的残暴,杨彦又迟疑会不会助纣为虐?

  纠结之余,杨彦便来找戏忠了。

  戏忠听完之后,毫不犹豫道:

  “百炼钢技术献给朝廷,有何不妥?”

  “是怕董卓凭此击败对手、一统天下?”

  杨彦顿时豁然开朗。

  是啊,若是董卓能因此一统天下,结束这乱世,那再好不过了。

  说白了,这乱世也不是董卓一人之罪。

  而且董卓都快六十岁了,未必能活着一统天下。

  让他活着的时候,维持乱世不崩便是大道!

  想通这一点之后,杨彦笑道:

  “那就交给蔡邕,让他带给朝廷。”

  戏忠呵呵笑道:

  “也算是给未来岳丈的见面礼了。”

  戏忠聪慧,已经猜到了蔡邕和卫觊的意图。

  而且戏忠也想极力促成此事。

  杨彦闻言,微愣之后忙道:

  “切不可拿此事开玩笑。”

  顿了一下,又补充道:

  “况且,我有妻女了。”

  戏忠原本以为他没这心思,但是听到他的补充后,便明白这小子有心了。

  戏忠呵呵笑道:

  “好好,只是蔡大人难以回报将军之恩啊。”

  杨彦咂舌道:

  “有,比如给我号召点文士来教书。”

  因为杨彦打算在罗氏镇设立学院。

  这个想法有点超前了。

  杨彦原本计划等发展壮大之后再开设学院。

  但是看到镇上适龄孩子在冰天雪地打滚,

  看到部下们大字不识,他就意识到开设学堂的重要性了。

  条件有限,可以先开设军士基础班和启蒙班。

  便是如此,镇上教书先生仍然不够。

  而蔡邕乃天下大儒,桃李满天下。

  只要他一句话,学士们必然闻讯赶来。

  当然,能召来先生了,待遇也要跟上。

  杨彦拉着戏忠道:

  “在罗氏镇的中央盖一座先生馆,专门给先生们居住。”

  “记住,一定要最好的。”

  戏志才笑道:

  “千金买马骨,我懂得。”

  杨彦点头:

  “没错。你将是第一个住进去的人!”

  戏志才笑道:

  “也好,是不是还给我配上夫人小厮?”

  杨彦十分肯定:

  “那是自然,先生当得任何待遇!”

  戏志才哈哈一笑,道:

  “女人先算了,美酒倒是可以多一些。”

  杨彦只当没听见,因为胡医说了,戏志才前些年在苦寒之地伤了底子,需要戒酒调养。

  为此,杨彦还专门找人盯着。

  不过,杨彦觉得还是给他找个媳妇,盯着他更好。

  另外,关于先生的俸禄自然也要高一些。

  杨彦跟戏忠商量,先生的俸禄定在两千钱。

  说实话,这价格不高,但杨彦没钱,这些俸禄还要靠卖战场物资。

  好在恒县那边回话了,愿意用粮食换购战马。

  趁着没有贼寇袭扰,杨彦让杨翰和何闾师带着两百铁骑、两百战马去换粮食和生活用品了。

  杨彦则来找蔡邕,打算请他帮忙召教书先生。

  这时,斥候来报:

  “河东太守李榷带着一队骑兵到了。”

  杨彦便叫上典韦等人赶去迎接。

  刚到城门,便看到一群骑兵奔驰而来,尘土飞扬。

  最前的骑士一身太守官袍,正是李榷。

  等离得近了,能看到李榷糙连带笑,心情极好。

  李榷看见杨彦便道:

  “贤弟!本官来看你了。”

  杨彦拱手行礼:

  “杨彦期盼已久。”

  “将军穿上这一身官服,更显端庄威严。”

  李榷立刻停止腰板,更开心了:

  “贤弟慧眼,我这太守之位也有贤弟功劳,我自然不会忘记的。”

  李榷接着拿出一个包裹,道;

  “我给你带了个好东西!”

  “相国推荐你做闻喜县令,朝廷同意了。”

  李榷说着便把包裹扔给了杨彦。

  杨彦打开之后,果然看到其中装着闻喜县令铜印和官府绶带。

  这官职来的太轻松了。

  而且,这闻喜县令有些玄妙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