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武夫

第88章 你个老六

汉末武夫 奉天 3140 2025-04-17 14:31

  杨奉面带尴尬的点头了。

  杨彦几乎确定了:荀攸此行是拉拢军队以为外援,为之后刺杀董卓做准备。

  甚至,他可能会让河东军去京城偷袭董卓。

  虽然,历史上的荀攸等人并未筹划过军事介入。

  但那是因为河东郡内贼寇、军阀混乱。

  现在因为自己出现,河东郡内局势分明,

  尤其杨奉部驻扎地临近京城,让荀攸等人有了招募外军的想法。

  杨彦觉得,荀攸恐怕也想收服自己,给他们一块当“枪”使。

  对此,杨彦是拒绝的。

  给他们当枪会成炮灰。

  而且他现在也不想跟董卓为敌。

  所以,自己发展好好的,为何要去送死!?

  这时,荀攸洗漱回来了,他颇有兴致的对杨彦道:

  “刚才看到将军的铁骑在旁边休息,却衣不解甲,井然有序,当真是精兵。”

  杨彦没有谦虚,而是道:

  “的确,先生慧眼。”

  荀攸继续笑道:

  “可见将军治军有方。”

  杨彦继续点头:

  “那是自然。”

  荀攸笑容不变,继续道:

  “那将军肯定有办法拿下韩暹。”

  杨彦直接摇头道:

  “没有。”

  这不配合的态度让荀攸惊奇。

  不过,荀攸没感觉到他的敌意。

  沉思片刻,荀攸屏退了左右,道:

  “韩暹一介武夫,略施小计便可拿下。”

  杨彦颇为惊讶道:

  “敢问先生良策。”

  荀攸笑道:

  “永济城临河,引水攻之。”

  杨奉立刻赞道:

  “好计策。”

  杨彦却没说话,因为他早就想过水攻,

  但永济城坚固,引水也泡不倒城墙。

  只是给城中守军增加压力,给军民增加感染生病的风险。

  荀攸见杨彦不语,这才继续道:

  “之后我亲自入城劝降。”

  “韩暹未必会投降,但会拷问我如何突围,我便指引他去攻李榷部。”

  “到时候,两位将军不要协助李榷就是了。”

  杨彦自然愿意看到韩暹跟李榷两部狗咬狗了。

  但杨彦也担心荀攸会挑唆韩暹攻自己的河东铁骑。

  所以,杨彦道:

  “放水淹城后,我部撤回北面,跟河东军一块驻扎。”

  荀攸笑看着杨彦点头,那眼神明亮的像是能看透人心。

  计划议定,荀攸便派人去知会了李榷。

  李榷见不用耗费兵力强攻,自然满口答应,甚至还派了一千人来帮忙引水。

  接下来,荀攸亲自沿河考察地形,最后选定位置后上挖下堵。

  韩暹见此,派兵驱赶难民出来阻挠,

  结果荀攸早有准备,他选择的引水点离城池有一些距离,就是为了应付这一招。

  最后,数千难民都被招抚,且用来挖渠了。

  韩暹只能郁闷的缩在城中干着急了。

  不出几日,涑水河的水便被引到了永济城下。

  引来的河水淹没不了城墙,甚至内城的水仅仅没过脚面。

  但城内贼军十分惶恐,移动粮食和物资等,十分忙乱。

  韩暹更是亲临城墙,似是要寻找出城的突破口。

  此时的杨彦部已调回了北方,西面是空出来了。

  但因为涑水河是自从东北流向西南,所以西边已经一片汪洋和泥泞。

  从西突围显然是不可能了。

  向南打杨奉?还是向东攻李榷?

  就在韩暹犹豫时,荀攸孤身一人前来劝降了。

  此时的杨彦就驻马在北面高地,能看到一身圆领袍的荀攸踏着泥水、孑然入贼城。

  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让杨彦颇为佩服。

  接下来便是等待了,按计划杨彦要收拢军队,离战场远一点。

  但杨彦总觉不妥,便带着百名亲兵就近找了一处隐蔽地方。

  一连等了三天,这一天的深夜,杨彦听到了喊杀声。

  杨彦集合亲兵,随时应付变故。

  派出去的斥候也在这时送回了消息:

  “韩暹带兵向东突围了,李榷带兵稍作拦截便撤开了。”

  所以,李榷部伤亡不大,没有符合原定的计划。

  杨彦失落之余,忽然意识到不对。

  韩暹走了,城池就空了!

  荀攸八成会让杨奉部提前去接手城池。

  一旦杨奉部抢先占领城池、收编贼兵,实力就膨胀了。

  那自己想收服杨奉的难度就大了。

  杨彦立刻传令铁骑集结入城,他则带着百名亲卫先行一步。

  等杨彦奔到城前时,刚好看到杨奉带兵入城。

  果然没错!

  杨彦策马挺枪冲上。

  杨奉看见了杨彦,但他不敢迎战阻拦,便带兵奔入了城中。

  杨彦也紧跟着入城。

  此时,城中一片混乱,杨奉带兵镇压。

  杨彦则上了城墙,果然看到荀攸正站在城墙上,他身边站着一队兵将随扈。

  荀攸见到杨彦并不意外,而是笑道:

  “将军只带亲卫入城,就不怕被关门围杀?”

  杨彦看到荀攸眼中一闪而过的杀机。

  这小子还真想过弄死自己。

  杨彦叹了口气,决定跟他开诚布公的谈一谈,便道:

  “杨奉不堪用,先生这驱虎吞狼之计怕是不成。”

  荀攸一时默然,沉吟片刻后,他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杨彦便跟他走向一处角落,开门见山,道:

  “你想用杨奉带兵南下,直取京城、推翻董卓。”

  荀攸一脸震惊的看向杨彦,

  只见青年将军眼神沉寂如渊,让他生出了几分莫名的恐慌。

  不过,荀攸没有否认,他低声道:

  “将军愿意代替杨奉推翻董卓吗?”

  杨彦摇头:

  “靠我们现在的兵力根本就没机会。”

  “而且,即便赶走了董卓,那朝廷交给谁呢?”

  荀攸理所当然道:

  “自然是朝臣。”

  杨彦直接问:

  “那关东诸侯们会俯首称臣吗?”

  “或者说,他们愿意放下兵权,接受朝廷安排吗?”

  荀攸下意识的就要说“会”。

  但他瞬间想起往事:韩馥与袁绍等人有意立刘虞为皇帝。

  而他们拥立皇帝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获得更大利益了。

  荀攸不是腐儒,他是个务实者,所以他知道关东十八路诸侯起兵的目的。

  如今,十八路诸侯都在积极抢占地盘。

  等把董卓赶走了,这些诸侯怎么办?

  让他们把吃到嘴里的吐出来?

  不可能!

  荀攸竟一时语塞了。

  杨彦没催问他,而是道:

  “混乱非一人之错。”

  “拨乱反正更非一人之力。”

  拨乱反正?

  荀攸眼神一亮,看着杨彦道:

  “没想到将军竟跟我理念相合,看来我又多了一个盟友。”

  杨彦咧嘴道:

  “既然如此,永济城分我一半。”

  杨彦本以为荀攸要跟杨奉商量一下。

  没想到他直接答应:好!

  这……也太没把杨奉看在眼里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