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武夫

第15章 根据地班底

汉末武夫 奉天 3179 2025-04-17 14:31

  良家子大多是军旅世家出身,非医、巫、商贾、百工等职业后代。

  说实话,这种要求有些高了,尤其是河东这种残破地方。

  所以,这次征集的对象有所放宽,只要宗族弟子便可。

  说白了,就是身家清白、有钱能自备兵甲战马。

  但从夏县最近征兵情况看来,这个要求似乎也有些高了。

  杨彦就想让卞喜放宽点条件。

  卞喜也想快点完成任务,便直接道:

  “能自备战马就是了。”

  “夏县还有些破甲,送给你们。”

  杨彦当即道:

  “将军慷慨,末将必全力以赴。”

  卞喜颇为高兴,毕竟找了一冤大头给自己干活,安逸得很。

  否则,这募兵之事还得自己头疼,且完不成还要受罚。

  卞喜让人把募兵文书也交给他,催促道:

  “我不留你了,快出城去募兵吧。”

  杨彦跟卞喜商量:

  “是不是给我配个文吏?”

  毕竟征兵需要填写籍贯、归类资料,需要人代笔。

  杨彦刚穿越来,很多老体字都不认识。

  而罗氏镇上也未必能找出个会写字的。

  所以,还是从夏县这里找保险。

  况且夏县出的文吏身份高一些,对本地风土人情也更懂。

  卞喜倒是痛快,让亲兵找来个闾师。

  何闾师年近三十,身体还算强壮,得知要外出募兵,他背着书箱来的。

  杨彦没着急走,而是诉苦道:

  “罗氏镇有上千幸存者,粮食都被贼军抢走了。”

  “将军说的那一万粮食可作数?”

  卞喜想争辩“以为你是贼寇才给那一万粮食”。

  但显然这个理由不合适,还有损自己威名。

  卞喜正犹豫呢,杨彦又给了他个“台阶”:

  “这一万粮食就算我招募河东铁骑的军粮如何。”

  “还有将军答应给的铁甲,等之后我们来取。”

  卞喜一口答应:

  “好,只要你能募来兵,甲胄粮食便给你。”

  何闾师则立刻拿出笔墨,以契约形式写好欠条,递给卞喜让他签字。

  卞喜看完之后脸都绿了。

  何闾师却以为他不识字,便把内容解释了一遍,并且贴心的递上了毛笔。

  卞喜大怒要骂时,杨彦急忙夺了纸条,陪笑道:

  “我们闾师开玩笑呢。”

  何闾师想解释自己并非玩笑,却被杨彦拉着下了城墙。

  卞喜觉得杨彦这人不错,嘱咐守军:

  “慢着点,别伤了军侯。”

  有了军侯印信,现在的杨彦是实打实的军侯了,守军自然识趣。

  就连跟杨彦下城的何闾师都很敬重,只是他奇怪:

  “军侯为何不让卞将军签字画押?”

  杨彦苦笑道:

  “若卞将军想给,根本不用签字画押。”

  否则签了也没用,况且人家根本没想签。

  何闾师显然不忿,但他倒也安静了,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杨彦带着他摸黑回到了自己藏马的地方。

  何闾师见有两匹马,十分开心,却也歉意道:

  “鄙人马术不精,望军侯赎罪。”

  此时的马镫还未普及,所以,若非从小骑马的人,很难驾驭。

  杨彦的【骑术】已是二级,没有马镫都觉得不稳当。

  不过,杨彦用绳子绑了个简易马镫。

  他给何闾师也绑了个,并打算扶他上马。

  但何闾师比较顽固,死活不让:

  “岂敢劳烦军侯,鄙人自上。”

  看他背着箱子狼狈的爬上战马,杨彦才带着他摸黑赶路。

  路上闲聊,杨彦问道:

  “先生跟罗氏镇的何亭长认识吗?”

  何闾师颇为激愤:

  “卑职跟那弃城脱逃之人不熟!”

  杨彦能听出他对何亭长的不齿和鄙夷。

  可见这何闾师虽然死板,但性情良善且具忠义。

  这倒是颇合适杨彦胃口。

  拿出带的肉干递给他,何闾师恭谦道谢的接了,却收进了怀中。

  杨彦见此,便问道:

  “留给家人?”

  何闾师清瘦的脸上浮现几分温柔:

  “家中稚子喜肉干,无奈卑职穷困。”

  杨彦点头道:

  “等你回家时,我送你一包肉干,这些肉干就吃了吧。”

  “我们还要连夜赶路,怕你熬不住。”

  何闾师明显不舍,但也怕自己饿了影响赶路,便小心的吃了小半块。

  杨彦见他咀嚼着肉干久久不愿咽下,心情不由沉重。

  夏县闾师尚且如此,何况底层黔首!

  罗氏镇距离夏县也有近二十里路,两人赶到镇上时快天亮了。

  见杨彦回来,瓮城上值守的罗大等乡勇们振奋不已。

  杨彦进城时,看到王蓁蓁也来迎接了。

  显然,她昨晚都没睡好、在等自己回来。

  不过王蓁蓁是个懂事的女人,她没缠着杨彦嘘寒问暖,甚至都没凑上来说话。

  只是看到他无事,她便回去了。

  因为她知道杨彦还有事跟里长等人商议。

  罗大早就把里长、罗轩等人叫来了,且还有杨彦的大哥杨翰。

  杨翰比杨彦和杨欢还要高大,沉默寡言。

  他见到杨彦之后,只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

  杨彦喊了声大哥,杨翰点头应了,并未言语。

  等人聚齐,杨彦把募兵事说出来了。

  里长早就看到了杨彦腰上挂着的铜印,他振奋道:

  “好!好哇,既然你是河东铁骑军侯,那我们就应该把旗帜竖起来。”

  杨彦知道此举冒进,且可能招贼寇来攻。

  但除此之外,并无太好的办法。

  其实,在回来的路上,杨彦想过四出招募,但效率低下。

  况且,既是募兵,若连旗号都不敢打出来,也难以让人信服。

  毕竟杨彦只有杀虎之名,并无其他名声,

  那些应征的勇士也未必认可。

  所以,里长的办法最好。

  但罗轩第一个开口质疑:

  “是不是太招摇了?”

  里长当即道:

  “若非如此,何以募兵?”

  “打出旗号还能召镇上的人回来。”

  罗轩无话可说了。

  这一日他们奔走寻找乡亲,但效果不好。

  若是打出旗号,可能真会有效果。

  而且,决定权并不在自己这里,罗轩也只是提意见而已。

  老里长继续道:

  “即便会遭贼兵攻击,我们瓮城也易防守。”

  这是大实话。

  瓮城虽小,但防守区更少,两百乡勇足以守住。

  这时,一直没开口的杨翰道:

  “那把妇孺送去夏县?”

  众人沉默起来,老里长直接否定:

  “不用,亲人在瓮城才能死守。”

  “而且夏县未必有我们这里安全。”

  众人闻言,不免疑惑。

  老里长便指了指杨彦,道:

  “你说。”

  杨彦当即用肯定的口气道:

  “夏县虽有三千守军,但贼首李乐的目标是夏县。”

  “所以,夏县反而更危险。”

  何闾师也开口道:

  “诚然,贼军首攻夏县。”

  “此瓮城甚小,贼军必轻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