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演员剧团
买自行车剩下的钱,赵风华又买了一块手表。
随时掌握时间,对现在的赵风华来说,是必要条件,不然一天天都不知道是怎么过的。
上辈子自行车和手表,是赵风华结婚之前,才配置齐全,靠的还不是他自己,而是父母和二姐的资助。
现在自己能在工资之外,多挣好几份稿费,生活的必需品肯定能早配齐就尽量提早。
其实现在赵风华更想做的是改造房子。
买房不太现实,现在房价虽然不高,但是私房买卖还没有完全放开,赵风华也不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出头鸟。
另外他现在自己能赚钱了,买房不想靠父母,现在房价虽然不高,但是一套能让重生回来的赵风华满意的房子,绝对便宜不了,就算他现在能赚钱,也得攒一段时间。
上辈子赵风华在现在住的这套老房子里,住了一辈子。
结婚的时候,赵风华在沪影厂还没有分房的资格,没有自己的房子,女方因为家境比较好,工作单位也比较好,分到了一处楼房,愿意拿出来做婚房。
赵风华却执拗的认为,住女方的房子相当于入赘,宁愿不结婚也不去住!
女方当时就看中了赵风华这张脸,哪怕委屈自己,也和他在这套老房子结了婚。
赵凌岳和谈丹琴夫妻二人,为了让新婚的小儿子夫妻两个过得自在一些,主动搬去和大儿子赵耀华一起住。
即便如此,赵风华和上辈子的妻子的矛盾,在结婚之前就已经结下,婚后两个人虽然共同生活了一年多,但是女方为了工作方便,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自己的楼房里,只有周末才会来老房子里住一天。
一年多之后女方得到出国的机会,便一去不复返。
老房子确实居住条件比较差,没有厨房没有洗手间,吃饭还能凑合,上班的时候在厂里解决,自己开火的次数比较少,洗手间的问题就难办了。
现在用的还是马桶,不急的话就去外边的公共厕所。
没有洗手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洗澡。
现在已经入冬,洗澡需要去外边的浴池澡堂,等到夏天,每天都去澡堂花钱不说还麻烦,大部分人都是在家里打盆水擦一擦对付。
老房子这边,上辈子是几年之后,赵风华确定要在这里结婚,才匆匆改造了一番,螺丝壳里做道场,隔出了一个卫生间。
赵风华现在把这个问题提前提上了日程。
赵风华重生回来,其他方面都还好说,最大的不适应就是上厕所洗澡的问题。
之前去《收获》改稿的时候,他作为沪海本地人,按理说不需要住杂志社的招待所,可以住在自己家里,但是为了上厕所洗澡方便,赵风华还是在招待所住了几天。
按照沪影厂的规定,如果他的那部《赤橙黄绿青蓝紫》决定拍成电影,在筹备阶段,他要是能以编剧身份参与的话,可以住在厂里合作的招待所里。
电影正式开拍之后,还要跟组。
工作会比平时辛苦一点,但是住在招待所,一日三餐不用操心,上厕所洗澡也更方便,还有补贴可拿,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但是在买自己的房子之前,家里的老房子还得住,所以改造出洗手间,迫在眉睫,必须要在明年夏天来临之前完成。
这件事情不需要赵风华操心,他只需要提出要求,父母自然会给他安排得明明白白。
钱都不用他掏。
赵风华的工作岗位,从仓管调动到文学部编剧室,有鲁彦周这个大主任做名义上的师父,日子好过了许多。
在鲁彦周的指导下,完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剧本,厂里没有限制完成的时间,可以慢慢磨洋工。
不过,调岗到文学部,从实习编剧做起,最终成为正式编剧,只是赵风华的第一阶段目标,不是他的终极目标。
在文学部编剧室的工作安顿下来之后,赵风华就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行动。
有事没事总往演员剧团那边凑。
沪影演员剧团,是主要为沪影厂电影创作服务的专业剧团,成员都是沪影厂的演员。
以赵风华目前在沪影厂的资历,想要直接做导演,没有一点儿可能,即便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原著作者,又亲自完成了剧本改编工作,将来能否独占电影的编剧栏都不好说。
沪影厂虽然在徐桑楚的领导下,大力扶持新人,但是论资排辈的现象还是根深蒂固。
赵风华需要为自己增加更多的筹码,才能更快的在沪影厂的体系中尽快脱颖而出。
这一天,赵风华又溜到演员剧团的排练厅,看到舞台下面的暖水瓶空了,主动去打了几壶热水回来,赢得大家的交口称赞。
演员剧团的现任团长张瑞芳早就留意到这段时间总往这边跑的赵风华,便招手把他叫到身边,慈祥地笑着问道:“小赵啊,你现在不是已经调到剧本创作部,正忙着把你的那篇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嘛,怎么这么有空,总往剧团这边跑?”
张瑞芳是沪影厂的功勋演员,也是十几年前总理亲自审定的“二十二大影星”之一,曾凭借沪影厂制作的喜剧电影《李双双》,获得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今年已经61岁高龄,早就拿到了退休证,却退休不离岗,依然活跃在文艺战线的一线,去年还被京城厂请过去主演了电影《大河奔流》。
赵风华在她面前,是完全的小字辈,端正坐好,腼腆笑道:“我刚开始学习写电影剧本,脑袋经常一片浆糊,需要多出来观察体验,正好剧团这边每天都要排练,就算旁观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如果您嫌我来打扰到您排练了,那我今后就少来。”
“不打扰,不打扰,年轻人多学多看是好事。”张瑞芳笑着说道。
像她这样的老一代文艺工作者,对晚辈新人的培养爱护都是发自内心的。
赵风华首先俊美的外貌,就让老人家看得顺眼,有创作才华就更让老人家高看一眼,现在还这么勤奋好学,就更得老人家欢心了。
赵风华看出她老人家心情不错,立即顺杆爬,说道:“其实我对表演也很感兴趣,之前下乡插队的时候,也参加过宣传队,给父老乡亲们做过表演,只是对表演的门道,七窍通了六窍,还一窍不通。”
“怎么,你想学表演?”张瑞芳略显惊讶地问道。
在当下国内电影制片厂的体系中,编剧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和导演一起组成创作核心,远远凌驾于演员之上。
赵风华在文学部虽然还只是一个没有编制的临时工,但是厂里人都知道,他是厂里编剧人才的重点扶持对象。
刚刚举办过的第四届文代会,确定了进一步为文艺界松绑的核心思想,华国文艺界精神为之一振,大家都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番。
具体到沪影厂,以徐桑楚为代表的领导班子,已经定下明年(1980)厂里的电影产量,比今年增加一倍的目标!
今年沪影厂一共制作了10部电影,明年的目标是20部!
多出10部的产量,意味着厂里几乎所有岗位的工作量都要增加一倍!
但是,没有任何人喊苦叫累,尤其是张瑞芳这样的老一代文艺工作者,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期,被嗡嗡嗡耽误了十来年,浪费了大量文艺生命,现在都生出时不我待之感,面对翻倍的工作量仍然干劲儿十足,想要把耽误的十年都追回来。
增加的产量,也给新人提供了更多表现的机会。
之前投拍的电影数量不多,仍然能发光发热的老一代导演、编剧都不够分,自然没有中生代、新生代导演、编剧的机会。
现在产量翻倍,老一代导演、编剧虽然干劲儿十足,但是精力有限,多出来的机会自然就要落到还没出头的中生代、新生代导演、编剧头上。
赵风华虽然只是个没有编制的临时工,但是在时机合适的情况下,也有机会成为一部电影的正式编剧。
有地位更高更有前途的编剧工作,谁能想到赵风华还想着做演员?
“想学!”
赵风华学习表演的真实目的,是借此更多接触电影制作的核心内容,为做导演积累筹码。
另一方面,导演、编剧的行业地位虽然比演员高,但都属于幕后工作者,即便在后世资讯发达的时代,在普罗大众中的影响力也远不如演员,更不用说当下资讯不发达的时期了。
赵风华如果真的能在演员上做出一番成绩,转型做导演会更加顺利。
演而优则导,本来就是电影圈的常规操作。
张瑞芳不知道赵风华的心思,见他态度坚定,不像是随便说说,便笑着说道:“你既然想学,那就多来多看多问,剧团也会尽量给你安排上台的机会。
“你们还年轻,多学点东西不是什么坏事,多学一点表演的知识,对你写剧本也有好处。”
“我就是这么想的,那以后要多麻烦您老了!”赵风华诚心诚意道。
赵风华在调岗到文学部编剧室之后,又打入演员剧团,向着自己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