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伯约不认命

第35章 玄德躬身问良策,伯约补缺隆中对【本章必看】

伯约不认命 玉门关外客 4129 2025-04-08 10:25

  从郝昭处没有得到明确答复的赵云,心事重重的离开了。

  可一旁全程把两人对话听了去,脑袋一头雾水的张苞,却是急的抓耳挠腮。

  “啊不是?”

  “郝兄弟,你和赵叔父到底在谈论些什么?赵叔父猜到了啥?你又为何说让他自己去问伯约?”

  “苞,总感觉你们有事情瞒着我,难不成,伯约真的是……”

  又气又急间,张苞露出了熊崽子式的精明,笑容趋于贱化。

  “张兄弟!“

  郝昭没好气的在张苞那个念头还未彻底萌生之前,绝了他的念想。

  “你也可以去试着问问伯约!”

  “上次你们比武切磋时,他对你的询问敷衍了过去,这次,想来他应该会认真回答你的。“

  返归蜀军大营的途中不起波澜。

  就跟刘备望着阳平关之雄坚而兴叹一样,关墙上的夏侯渊也不敢轻易的打开关门对刘备一行人展开袭杀,这位曹魏宗族大将也怕蜀军对城门展开抢攻。

  现如今,阳平关外曹军唯一掌控的地方,便是地处阳平关西北角马鸣阁道上由张郃镇守的广石城,以及广石后方的三座营寨。

  其中。

  广石城说好听了是城,若说难听点,便是一座以石头堆砌的大型营寨。

  回到大营后,刘备兑现了他的所说。

  其径直在中军大帐内设以了酒宴,对归来的徐庶和投效他的姜维进行了隆重的接待。

  为表对他两人的看重,刘备直接将徐庶和姜维分别安排在了自己左右下首的位置。

  对于跟随姜维同行而来的郝昭,已然在张飞的战报中知晓了郝昭本事如何的刘备,亦是不曾轻视,称赞了一句郝昭可为“汉军铁壁”后,他把郝昭安排在了赵云和黄忠之间。

  对于主公如此的安排,法正,赵云,魏延,黄忠等一众文谋武将都没有意见。

  沙场征战向来用本事说话,姜维三人早已经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对于这点,纵然是向来不轻易服人的魏延,也是一百个服。

  因为在姜维郝昭这个年岁的时候,他魏文长尚是义阳地界上一个好勇斗狠的浪荡子。

  既无姜维的名传天下,更无郝昭的三千兵马镇曹洪。

  至于后来襄阳城夺门请刘备入城,那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唯一有点抱怨的,是张苞。

  但,面对自己这个看着长大的子侄儿,刘备就没太多顾忌了,岂会在乎他脸上挂着的那点委屈。

  刘备直接用手一指坐到了酒宴的末位,靠近营帐门口的位置,让这位活宝侄儿自己麻溜的滚过去。

  那个位置上。

  张苞的对面,是刘封。

  旁边一侧,则是望着徐庶姜维的身影泛起嫉妒之色的孟达。

  一口酒入腹,孟达心中憋屈不已。

  想当初主公入川时,他可没有这待遇,一切的风头都被好友法孝直抢了去。

  也就是当初一起谋事的他另外一个好友张松张子乔事泄死了……

  否则。

  思及自己如今在刘备麾下不上不下的地位。

  孟达都不敢想,张松若还活着,他的地位得多低。

  没有人在乎孟达的想法。

  毕竟,此次酒宴的中心是姜维,是徐庶,是郝昭,是主位上的刘皇叔……

  谈笑宴宴,觥筹交错。

  宴会上除了姜维,刘备,徐庶,法正,赵云五人能保持相对克制外,黄忠,魏延,陈式三将则是一点也没放过郝昭的打算。

  张苞虽然亲近刘禅更胜自家大伯的养子刘封,但喝起酒来,他也没心思理会太多计较,抱着个酒坛和刘封喝了起来。

  对此,随着刘禅渐渐年长,身份越发尴尬的刘封如何会拒绝。

  不多时,他就和张苞喝了个烂醉如泥。

  两个时辰后,夜幕降临。

  酒宴上,目光大多数时候始终停留在姜维身上,没碰多少酒的赵云,率先起身告罪。

  他在招呼着帐外的军士把黄忠,魏延等人送回各自营帐后,就出去巡视去了。

  赵云之后,法正也是找了个检查营防的理由,径直抽身离开。

  随着帐内的人陆陆续续离去。

  没过多久,诺大的中军营帐内就剩下了姜维,刘备,徐庶三人。

  刘备凝望着宴会上没碰多少酒,而今眼中一片清明的徐庶和姜维二人,他忽然笑了出来。

  “你们俩啊!”

  “莫不是担心酒水不够不成?如此给备省着喝?”

  刘备调侃出声。

  虽是调侃,但他看向姜维的目光,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

  元直年长,能保持克制不难。

  但。

  姜维这位他的应梦贤臣,却能在如此年轻的岁数保持克制,那就是一种难得了。

  “主公!”

  对于刘备的调侃,徐庶微微一笑道:“非是省着,而是庶酒量不济尔。”

  下一刻。

  徐庶在刘备错愕的眼神注视下起身。

  这位仗剑谋侠先看了一眼姜维,在向刘备告罪一声后向外走去,选择了把帐内空间留给了姜维和主公刘备。

  徐庶的举动,着实出乎了刘备的意料。

  所以……

  当刘备再看向居于自己右下首,仍在闲情雅致的品着杯中酒的姜维时,眼神愈发的灼热。

  刘备不是脑袋转不过弯之人。

  徐庶此举的深意,他如何能不明白。

  那就是……

  徐庶在无声的告诉他,姜维此人的本事远远超乎他刘备的想象。

  为了能让他刘备尽收此人之心,他的元直甚至放弃了今晚与他再叙旧情思念的打算。

  明悟这点之后,刘备哪里还会迟疑。

  他从主位上起身,连席垫也不铺,径直跪坐在了姜维的面前,向其行了个大礼。

  “伯约!”

  “大战当前,阳平难克,可有良策教我?”

  “若有。”

  “备,洗耳恭听。”

  然而。

  与刘备想象中的,姜维会应他之请而开口陈说破阳平关良策不同的是……

  良久后。

  面对他的诚心问策,回应他的是帐内的一片寂静。

  “伯约?”

  刘备缓缓抬头,对上的是一对平静的眸子。

  这令刘备的心中一突。

  下意识的以为自己的所为有些唐突和着急了,就在刘备准备向姜维表达歉意的时候……

  姜维的声音,适时响了起来。

  “主公!”

  “破阳平关不难,取汉中亦不难。”

  “可。”

  “难道您的眼中,就只有眼前的这一座关城吗?”

  望着嘴角含笑,神色自信淡定的姜维,刘备的精神恍惚了一瞬。

  这一幕,可真熟悉啊。

  眼下伯约之状,与昔年他三顾隆中,终于得见孔明时,其所问出的那句“皇叔可志在天下乎”何其相似。

  回过神。

  刘备斩钉截铁的道:“当然不!”

  “备,不止要破阳平,取汉中,更是志在天下,再兴大汉基业。”

  说着,刘备再一次起身,拜倒在了姜维的面前:“烦请伯约教我!”

  “教主公不敢当。”

  “然,维能告诉主公您的是……”

  “孔明先生昔年为您所谋划的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霸业方略固然不错,但若用来取天下,却是尚有不足和致命之处。”

  “此缺不补……”

  “霸业难成,兴汉无期。”

  “是故。”

  “伯约斗胆。”

  “今夜愿为孔明先生,愿为主公您补缺《隆中对》,不知主公可有兴致听上一听?”

  姜维此言一出,立时令刘备听的心神剧震。

  使得其内心翻起滔天巨浪,久久不能平息。

  《隆中对》有缺?

  他怎不知!

  若有,孔明怎的会不告诉他?

  这时。

  姜维的声音再度于刘备的耳畔边响起。

  “嗯……《隆中对》的内容,是在下与元直先生的交谈中得知的。”

  姜维看着陷入震惊中难以自拔的刘备,他临时打了个补丁。

  呵呵,昔年徐庶荆州求学时与卧龙相交莫逆,知晓一个《隆中对》不算过分吧!

  ps:我看大家对主角后续补全《隆中对》中对孙权动手有异议,在这里解释一下吧。

  主角说的是刘备具备了强秦之势后,再对江东动手。

  何为强秦之势?关中,雍凉之地,汉中,益州,荆州,甚至可能并州都在刘备手中,那个时候北拒曹操,才会向江东动手!

  至于大家说的一直联合江东干曹操,可问题是……

  孙权他会安分的联合吗?

  这么说吧,只要刘备不灭江东,只要刘备成了大气候,孙权会一直在他打曹操的时候,在后方拖后腿玩制衡。

  孙十万:“匡扶大汉?who care?”

  就像主角下一章说的,三足鼎立的局不破,就只会一直三分。

  甚至,哪怕把本书中的汉昭烈熬死了,也破不了,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但,但是……

  这是小说啊!

  在做的各位,忍心看刘备至死不能一统天下?

  本书可能会给刘备延命十年。

  十年拿天下,全昭烈三兴大汉之梦。

  所以,江东不打不行!

  不打江东,三足鼎立之局按照正常逻辑耗下去,不光能把昭烈熬死,估计还能把丞相熬死。

  你们忍心看这么一个把刘备和诸葛亮熬死,都要维持一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憋屈文?

  反正我写不来!

  另外,顺带询问大家一句:三分天下之势,不先灭孙权怎么破?难道先灭曹操吗?

  问题又来了。

  曹操容易灭?还是江东孙权容易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