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广告宣传
1991年11月的清晨,
杨高南路立交桥工地,笼罩在薄雾中。
新立的围挡,在朝阳下泛着金属光泽。
公交公司广告部经理张建国,握着咖啡杯,站在工地外反复打量。
蓝底白字的“精益筑家·质造未来”标语旁。
竟手绘着,桥梁结构图与施工进度表。
连钢筋型号、混凝土强度,都用小字标注得清清楚楚。
“王总,这围挡得花不少心思吧?”
张建国拨通电话。
声音里带着惊叹,问道:
“2公里长的广告位,每天有上万辆车经过。”
“你们倒好,直接把工地,变成了‘透明工厂’。”
王健正在办公室,审阅市政投标文件。
闻言笑了道:
“老张,这围挡可不是单纯打广告。”
“您仔细看右下角。”
“是不是,留了‘工地开放日预约电话’?”
......
当天下午。
市场部会议室,挤满了人。
王健用红笔,圈出地图上的市政项目:
“杨高南路的围挡,只是开始。”
“立交桥护栏、公路路灯杆,甚至公交候车亭。”
“都是我们的‘广告牌’,但赵辉。”
他转向财务总监道:
“如果要把广告,和便民服务结合,前期投入得多少?”
赵辉推了推眼镜,快速敲击着计算器。
“路灯杆灯箱改造,每根成本3000元。”
“按杨高南路5公里路段计算,光硬件投入就要75万。”
“再加上内容制作和维护……”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
“至少120万。”
李婷皱着眉,在一旁翻看着《SH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阵地规划》。
听到王健的问话,她也回应道:
“路政科对广告尺寸、安装位置都有严格规定,咱们得先通过审批。”
“不仅要通过,还要让他们主动支持。”
王健起身,在白板上画出草图,接着说道:
“灯箱顶部加装灭蚊灯,底部设单车停放架。”
“中间部分白天显示‘文明出行’标语,晚上才亮品牌LOGO。”
“这样既能满足市政需求,又能潜移默化宣传品牌。”
市场部新人小陈眼睛一亮,出言道:
“那我们能不能,在公交广告上做互动?”
“比如让乘客投票,选最喜欢的桥梁设计方案?”
这个提议。
让会议室气氛热烈起来。
......
郑涛忽然推门而入,
“我刚从工地回来,发现围挡的反光材料,在雨天效果不好。”
他掏出手机,播放视频。
画面里。
车辆灯光下的广告牌,字迹模糊,
“咱们得换成荧光涂料,成本增加20%,但安全性提升不止一倍。”
王健点头道:
“就这么改,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
然而。
与公路局的谈判,并不顺利。
路政科科长刘建军,拍着设计图指责道:
“王总,你们这灯箱花里胡哨的,和周边环境格格不入!”
“刘科长,您看这个版本,”
王健不慌不忙递上修改方案,介绍道:
“采用磨砂亚克力面板,白天几乎隐形,只有晚上才亮灯。”
“而且所有灯箱的电力接入市政路灯系统,不会额外增加负荷。”
他指着效果图,继续说道“”
“灭蚊灯和单车停放架的设计,能帮您解决不少市容管理难题。”
刘建军仍有疑虑道:
“广告内容谁来审核?”
“万一出现虚假宣传……”
“我们承诺,所有广告内容,提前30天提交备案。”
李婷立刻接口:
“甚至可以开放部分内容给市民投票。”
“比如灯箱上的公益标语,就由沿线居民评选。”
这个提议。
让刘建军神色缓和道:
“这样倒还可行,不过安装时必须避开地下管线。”
......
公交广告的合作,则顺利得多。
张建国参观完陆家嘴工地,被透明化施工震撼道:
“你们连钢筋绑扎的视频,都敢放出来?”
“老张,这是我们的特色。”
王健笑着指向工地上的大屏幕:
“我们的理念是‘让每一位市民都成为质检员’。”
“不如把车身广告做成‘邀请函’,印上工地开放时间和预约电话?”
......
首批10辆双层巴士的广告设计稿,出炉时,引发了内部争论。
市场部的小吴,提议用明星代言:
“这样能快速提升知名度。”
但。
王健摇头道:
“我们不需要明星,要让真正的建设者出镜。”
最终。
画面定格在钢筋工老李,布满老茧的手。
握着检测报告的微笑。
配文“每周六工地开放,欢迎现场监督您的家”。
......
广告投放一周后。
售楼处电话被打爆。
一位姓周的先生,怒气冲冲找到王健问道:
“我在广告上,看到你们用的钢筋型号,能保证和实际施工一致吗?”
王健当即安排专车,带他前往工地。
指着正在绑扎的钢筋笼,介绍道:
“周先生,您看每根钢筋都有唯一编号。”
“能查到生产厂家、检测报告。”
“如果您愿意,甚至可以指定施工班组。”
......
这个案例,彻底改变了广告策略。
市场部紧急开会。
赵辉提出:
“既然客户想参与监督,我们不如推出‘私人订制建房’服务。”
“让他们全程跟进施工。”
李婷补充道:
“但这会增加管理成本,需要建立,专门的客户对接团队。”
“成本可以算在,广告溢价里。”
王健拍板道:
“现在市民最缺的就是信任。”
......
当立交桥主塔LED屏计划,遭遇规划局反对时,
王健带着设计团队,连续一周泡在实验室。
“张科长,我们测试了27种亮度方案。”
他展示着检测数据,解释道:
“最终选定的模式,白天显示时间、天气和路况。”
“亮度控制在30cd/㎡。”
“晚上播放品牌故事时,比普通广告牌暗20%,保证不影响居民休息。”
规划局张科长,看着实时演示,终于点了头。
“这样的广告,倒是能为城市增添温度。”
.......
验收当天。
张科长,站在亮起的LED屏前。
看着“精益筑家·与城市共生长”的字样,与陆家嘴的灯光交相辉映。
他忽然问道:
“王总,你们做这些广告,真的只是为了卖房吗?”
“不。”
王健望着川流不息的车流,笑道:
“我们是想告诉所有人,精益盖的不仅是房子,更是一座城市的信任。”
......
1991年除夕.
陆家嘴小区,洋溢着年味。
王健带着物业团队,挨家挨户送春联。
联上“精工匠心筑广厦,益民利业暖人间”的字迹。
正是施工队老李,亲手所写。
敲开3号楼202室的门。
陈大爷红了眼眶。
“我儿子在国外,好几年没在家过年,你们比亲人还贴心。”
他拉着王健的手。
非要塞给他,一袋自家炸的春卷。
“尝尝,这是我老伴的手。”,
“她说你们盖的房子,让她睡得特别安稳。”
“连小区的绿化浇水时间,都不扰民,特别适合我们这种睡眠浅的老人。”
......
杨高南路工地。
郑涛正在给留守的施工,分发年夜饭。
老张接过饭盒。
看见里面多了个红包,疑惑道:
“郑工,这……”
“拿着,给孩子买点学习用品。”
郑涛摆摆手,不在意地道:
“对了,你女儿的学费,公司已经帮你交了,别担心。”
老张的手颤抖着。
想起半年前,在陆家嘴工地,自己因孩子学费发愁。
王健得知后,悄悄安排了补助。
“郑工,您放心。”
他保证道:
“年后打桩,我们班组保证提前完成任务,绝不耽误工期。”
“我们知道,这座桥的桩基深度、防腐层厚度,是按照最高标准做的。”
“以后老家的人过桥,也能放心。”
......
深夜。
李婷在办公室,核对全年财务报表。
数据显示。
房地产预售率提升至75%,市政项目回款500万。
广告业务盈利120万,资金链负债率降至80%。
她看着王健办公桌上的笔记本,最新一页写着:
“陈广林今天说,物业帮一位独居老人,修好了燃气灶。”
“老人哭着说‘比亲儿子还管用’。”
“赵辉反馈,公交广告带来的客户,签约率比普通渠道高40%。”
“这些‘不划算’的付出,终将变成最珍贵的资产。”
......
跨年钟声敲响时。
王健,站在办公室窗前。
看着浦东大道地块的探照灯,在夜空中划出银弧。
那里的桩基工程已完成85%。
新立的广告牌上。
“精益筑城·让每个期待都有温度”的字样,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
手机震动,是陈大爷发来的短信:
“小王,谢谢你让我们这些老人有了安心的家。”
新的一年,祝你们越做越好,盖更多好房子,修更多放心桥。”
江风带着潮气,扑面而来。
王健摸着搪瓷杯上,模糊的“精益筑家”烫金字。
想起创业初期的艰辛。
但所有困难。
都在“把人放在核心”的坚持中迎刃而解。
他知道,
所谓“高周转”,从来不是盲目追求速度。
而是让每个环节都充满对人的尊重。
施工时,考虑业主的居住安全,物业时,照顾业主的生活细节。
做广告时,兼顾市民的出行便利,连桥梁设计,都融入城市规划的长远考量。
......
凌晨一点。
郑涛发来消息:
“主桥桩基检测全部合格,比预计提前两天完成。”
王健回复道:
“老郑,辛苦了。”
“记得提醒老张他们,年初三的业主慰问活动,别忘了叫上他们的家人。”
“对了,把桥梁的桩基参数、防腐工艺都刻在桥头的石碑上。”
“让老百姓知道这座桥的‘身世’。”
放下手机。
他翻开新的工作日志。
写下新年的第一条计划:
“拓展市政项目至隧道工程,成立精益广告分公司。”
“将物业标准提升至‘五星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