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逐光电影梦:墨宇轩的成长之旅(4)
电影终于顺利开机,墨宇轩感觉自己就像上满了发条的机器,每日脚步匆匆地穿梭在片场的各个角落。开机初期,一切都按照既定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现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意外就突然降临。主演由于连续多日的高强度拍摄,身体不堪重负,突发急性肠胃炎,整个人虚弱得无法正常工作,医生诊断后要求其必须修养一周才能恢复。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打乱了整个拍摄进度。
制片人得知此事后,急得火冒三丈,满脸怒容地找到墨宇轩,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指责:“你是怎么筹备的?这么重要的主演都没考虑到突发状况,现在拍摄停滞,损失谁来承担?”墨宇轩的心里虽然委屈,但他明白此刻不是争论的时候,必须先解决问题。他强压下内心的情绪,脸上堆满了歉意的笑容,耐心地安抚着制片人:“您先别着急,我马上想办法解决。”
话音刚落,墨宇轩便马不停蹄地开始联系候补演员。他在自己的人脉资源库里疯狂检索,一个个打电话沟通,详细介绍角色特点和拍摄进度,邀请他们尽快前来试镜。同时,他又赶忙回到片场,组织其他演员进行走位排练,确保大家在新演员到来之前,对剧情更加熟悉。为了让候补演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剧本,他亲自将剧本中的关键情节和角色分析整理成详细的文档,发送给对方。那几日,他仿佛不知疲倦的陀螺,睡眠不足4小时,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整个人憔悴不堪,可他始终强撑着,像定海神针一般协调着各方事务,保证拍摄没有彻底停滞。
拍摄过程中,取景地的天气也来凑热闹添乱。原定在海边拍摄一场紧张刺激的关键追逐戏,拍摄当天清晨,剧组人员满怀期待地早早抵达海边,架好设备,做好了一切准备。然而,天公不作美,临近拍摄时,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裹挟着暴雨倾盆而下。海浪在狂风的肆虐下汹涌澎湃,不断拍打着岸边,拍摄设备根本无法正常安置,稍有不慎就会被海浪卷走。剧组人员无奈之下,只能匆忙躲进临时搭建的雨棚里,看着恶劣的天气,工作人员的抱怨声此起彼伏:“这什么鬼天气,还让不让人拍了!”“就是啊,这得耽误多少进度!”
墨宇轩望着这恶劣的天气,心急如焚,大脑却在飞速运转,努力寻找解决办法。他深吸一口气,让自己镇定下来,迅速和导演、摄影师围坐在一起商讨对策。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决定先拍摄之前安排在后面的室内场景,同时,墨宇轩亲自联系当地气象部门,详细询问天气变化情况,精准掌握雨势减弱的时间。等到雨稍微小了一些,他当机立断,带领拍摄团队迅速行动,见缝插针地完成了部分室外镜头的拍摄。对于一些无法拍摄到的关键画面,他和后期团队提前沟通,计划通过后期特效补充完善,就这样,巧妙地化解了这次危机。
拍摄一场激烈的打斗戏时,演员的动作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惊险效果。不管怎么排练,动作看起来都软绵绵的,缺乏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感。墨宇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这场打斗戏对于整个电影的重要性。经过一番打听,他不惜花费重金,请来业内知名的专业武术指导。武术指导来到片场后,墨宇轩亲自迎接,和他详细沟通拍摄需求和想要达到的效果。
在武术指导的指导下,开始一帧一帧地拆解动作,每一个出拳、踢腿的角度和力度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示范。墨宇轩也全程陪着演员反复练习,他亲自上阵,为演员们示范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然而,在一次示范高难度动作时,他不小心落地不稳,扭伤了腰。一阵剧痛袭来,他疼得脸色苍白,冷汗直冒,但他只是简单地让工作人员拿来止痛膏贴上,稍作休息后,便忍着疼痛继续指挥拍摄。他一边用手撑着腰,一边大声地给演员们加油打气:“大家再坚持一下,我们一定能拍出最精彩的效果!”在他的鼓励下,演员们备受鼓舞,经过无数次的练习,这场戏终于顺利拍完,画面极具张力,动作行云流水,惊险刺激。
拍摄中期,剧组资金再次吃紧,如同陷入了一场财务危机。部分设备租赁费用到期,催款通知一封接着一封;道具采购也因为资金短缺,无法按照原计划进行,许多重要的道具都还没有到位。墨宇轩和制片人四处奔走拉投资,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项目资料和拍摄成果,穿梭在各大写字楼之间,向潜在投资方展示拍摄成果和市场前景。
在与投资方的洽谈中,墨宇轩详细地介绍电影的独特创意、精彩剧情以及目前的拍摄进度,用详实的数据和精心剪辑的精彩片段说服对方。他还结合市场调研,分析同类型电影的票房成绩和观众反馈,阐述这部电影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然而,拉投资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遭遇了无数次的拒绝和质疑。但墨宇轩没有气馁,每一次被拒绝后,他都会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方案,再次出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连续几天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引入一笔关键投资,解了燃眉之急。
大二下学期的课程也进入了关键阶段,学业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墨宇轩的肩头。他一边要兼顾紧张的电影拍摄工作,一边还要准备专业考试和课程论文,时间被挤压得几乎没有一丝缝隙。为了不挂科,他充分利用在片场休息的每一点间隙,哪怕只有几分钟,他也会拿出专业书籍,快速复习知识点;拍摄结束后,其他人都已经疲惫地回到酒店休息,他却独自一人坐在房间里,熬夜撰写论文。
有次为了赶在拍摄前完成一篇关于电影叙事结构的论文,他连续两天几乎只睡了3个小时。那两天里,他仿佛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大脑在知识的海洋和电影的世界里来回切换。交完论文后,他顾不上休息,强打精神,又立刻奔赴片场,投入到紧张的拍摄工作中。
拍摄杀青后,进入了漫长而繁琐的后期制作阶段。墨宇轩全身心地投入到剪辑、配乐、特效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他都严格把关,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剪辑时,为了让非线性叙事更流畅,他和剪辑师反复调整时间线,从海量的素材中精挑细选最佳片段。他们常常在剪辑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夜,灯光昏暗,烟雾缭绕,两人的眼睛却紧紧盯着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叙事节奏的画面。
配乐阶段,他和作曲家多次深入沟通,从悬疑氛围的营造到情感高潮的渲染,对每一段音乐都进行了精雕细琢。他会给作曲家讲述电影中的每一个关键情节和角色的内心变化,让作曲家深刻理解电影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创作出与之完美契合的音乐。在试听音乐小样时,他会反复聆听,从音符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到音色的选择,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完善。
特效制作时,他更是紧盯画面质量,对一个简单的光影特效都要求反复修改。他会和特效师一起探讨特效的呈现方式,参考大量的国内外优秀影片,寻找灵感。他希望通过特效的加持,让电影中的奇幻场景更加逼真,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光影变化,他也要反复斟酌,力求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
与此同时,学校举办了一场国际电影交流研讨会,邀请了多位国际知名电影人。墨宇轩虽忙于后期制作,分身乏术,但他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于是毫不犹豫地积极报名成为志愿者。他利用休息时间参与研讨会筹备,负责接待国外嘉宾,协助安排会议流程。在接待国外嘉宾时,他用流利的英语和他们交流,介绍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展现出中国电影人的热情和素养。
在交流会上,他抓住每一个机会和国际电影人交流,虚心请教关于电影创作、拍摄技巧、后期制作等方面的问题。他认真聆听他们分享的国际电影行业最新动态和创作理念,不断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也为自己的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灵感。他还和一些国际电影人交换了联系方式,建立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为未来的国际合作埋下了伏笔。
经过数月的努力,电影后期制作终于完成。在试映会上,观众们被电影新颖的叙事、深刻的内涵和精彩的画面深深吸引,现场气氛热烈,好评如潮。大家纷纷对电影的创新之处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部电影给国产悬疑电影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但也有部分观众反馈,非线性叙事在前期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导致观影初期有些摸不着头脑。墨宇轩认真地记录下每一条反馈,和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展开了深入的商讨,共同寻找改进的方向。
电影正式上映前,墨宇轩和宣传团队制定了详细而全面的宣传方案。线上,他们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精彩预告、幕后花絮,每一个预告都经过精心剪辑,将电影的精彩看点和悬疑氛围完美呈现,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讨论;还举办线上互动活动,如电影知识问答、角色猜谜等,激发网友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扩大电影的影响力。线下,组织多场校园路演、粉丝见面会,墨宇轩亲自上台,和观众面对面交流,分享电影的创作历程和背后的故事,回答观众的提问,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电影的知名度和口碑。
电影上映后,票房成绩一路飘红,如同黑马一般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中脱颖而出。专业影评人也对电影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其为国产悬疑电影注入了新活力,打破了传统悬疑电影的叙事模式,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中国电影人的创新精神。墨宇轩在业内名声大噪,成为了众多影视公司关注的焦点,许多影视公司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邀请他参与新项目,各种合作邀约和剧本如雪片般飞来。
大二下学期结束时,墨宇轩站在学校的操场上,望着熟悉的校园,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学期,他历经无数困难挫折,却凭借对电影的热爱和执着一一克服。他不仅在电影事业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了业内备受瞩目的新星,学业成绩也十分优异,专业课程名列前茅。还因在电影社团和校园纪录片中的突出表现,获得学校多项荣誉,成为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回顾这一学期,那些在片场忙碌的日夜、为解决问题四处奔波的身影、在剪辑室熬夜的疲惫,都化作了此刻内心的自豪和满足。他深知,这只是逐梦路上的一小步,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但他毫不畏惧,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期待。他期待未来能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在国际电影舞台上绽放中国电影的光芒,用镜头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让世界看到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