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好汉劫

第67章 金兵南下

好汉劫 清徐散人 3829 2024-11-15 08:43

  杨志好歹也是道君皇帝亲口封的武节郎,却因得罪童贯,贬到太原府榆次县做了县尉小吏,而那榆次知县梁师左,仗着堂兄梁师成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宦官,为非作歹,横行乡里,杨志在他手下那有好日子过,受尽刁难白眼,而杨志这么多年经历这么多事,早没了当年的豪气和锋芒,不与他一般计较。。

  这一忍就是两年,这其间却发生了很多悠关国家命运的大事。

  原来那道君皇帝念念不忘幽燕之地,以为祖宗基业,一心想联金灭辽,却不能审时度势,再次派遣童贯率宣抚都统制刘延庆、降将郭药师发兵征讨,却因缩头畏脚,被辽将萧斡打得溃不成军,再次空耗无功。

  此时金兵已攻下辽中京和西京,依宋金盟约交还了燕京六州二十四县,却向宋国索要五十万岁币和一百万代税钱,宋徽宗为了沽名钓誉,一概应允,结果花百万贯换回几座空城。

  靖康元年,金太宗完颜晟见宋朝国力空虚,军事孱弱,便趁灭辽之余威,颁旨南侵。由都元帅完颜杲总理大局,完颜宗望为东路主帅,自平川入燕山,直取真定;派完颜宗翰为西路主帅,自西京大同南下攻打太原,欲双管齐下,长驱直入,合取汴京。

  宋徽宗赵佶见势不妙,急传位于太子赵桓,即宋钦宗,一时风云突变,战事危急。

  其时,完颜宗翰率六万大军,连取朔、武、代、忻四州及雁门关等太原屏障。原来燕云府宣抚使谭稹,曾将辽地山后九州汉人收编,组成义胜军,分守河东诸处。这些人原是辽国子民,对宋朝没有归属感,宋朝也对他们猜忌。因此战事一起,这些人立马反戈投降,导致金兵挥师南下,势如破竹。

  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童贯的宣抚司正设在太原。当时金国遣使要求割让黄河以北土地,童贯素闻女真人天性好杀,穷凶极恶,不由心虚怯战,只留下宣抚司副都总管王禀及三千胜捷军代守宣抚司,不顾社稷安危,自家果断逃离太原,回到东京。

  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张孝纯,闻听童贯南逃,击掌长叹道:“平日童枢密何等威风,今日风云突变,竟抱头鼠窜,有何面目去见天子”,眼见大战在即,主帅出走,军心动摇,百姓惊慌,他只得亲自出面安抚,一面等待朝庭援兵,一面令辖下属县招募民团自卫。

  山雨欲来风满楼。榆次知县梁师左见情况危急,直接收拾金银财宝跑路,把烂摊子交给杨志。杨志只得到处游说富户捐资,招募乡勇兵团,约有三百余人。一行人连夜开拨,北上太原府协同守城。

  太原知府张孝纯很是感动,亲自接见杨志,大加褒扬道:“如今太原危在旦夕,朝庭正在用人之机,杨县尉挺身而出,为国尽忠,乃国家之幸。若人人奋勇,何愁山河不保”。

  正在此时,有探马来报,城北二十里处有一队人马奔来。

  张孝纯便叫众人关紧城门,以防不虞,然后亲自登上城楼察看。

  果然远远看见尘土飞扬,一哨人马急驰而来,一看旗号,竟是朔州守将孙翊。

  孙翊纵马至前叫道:“张大人快开城门,放我等进去”。

  张孝纯斥道:“朔州乃三晋重镇,大原门户,尔乃守城主将,不能死节报国,有何面目苟且于世?”

  孙翊道:“卑职不敢辱命,死命抗敌,孰料义胜军临阵倒戈,投降女真,卑职寡不敌众,只得弃城。如今后面有大队金兵追来,恳请大人先放我进城,卑职过失任凭朝庭处置”。

  张孝纯疑道:“我才派出八千义胜军去驰援石岭关,尚未得到守将冀景的消息。石岭关乃太原最后一道关隘,石岭关未失,那有金兵,想来是你已降金兵,故意赚开城门,我岂能信你”。

  孙翊苦苦哀求,张孝纯执意不开城门。

  不多时听得炮号连天,果然大队金兵潮汹而来,张孝纯见状,更不敢开城门。

  孙翊眼见危机,大吼道:“我们以死殉国,绝不投降”,说罢拨马冲向金兵,手下三千残兵也都义无反顾杀向敌阵。

  然而金人穷兵猛锐,势不可御,眼见得孙翊力战金人,身中数刀,坠马而亡,手下兵卒死伤大半,张孝纯在城头看得清楚,痛心疾首道:“孙将军我错怪你,来人呀,为孙将军报仇”。

  当下城门大开,宋将王贵和刘雄领兵杀出城去,在城外与金兵厮杀在一处。杨志也跟随出战,一把大刀,如霹雳闪电,杀得金兵纷纷后退。宋军将士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一直将金兵杀出四十里以外,金兵溃败而逃,总算打了一场胜仗。

  这时探马报说石岭关已失守,守将冀景下落不明,驰援的八千义胜军尽数降金。

  张孝纯闻言大惊,没想到石岭关失守的这么快,难怪金兵来的这么突然,真个冤枉了孙翊,可怜他壮烈殉国,张孝纯抱着孙翊的尸首痛哭流涕,立誓要死守太原,为国尽忠。

  手下众将也群情激奋,振臂齐呼:“死守太原,为国尽忠”。

  张孝纯慷慨激昂道:“国家危难,自当以死报国。如今朝庭已调鄜延刘光世和府谷折可求,两路大军四万余众过黄河驰援太原,河北制置副使种师中也从河北入关。朝庭不会不管我们,唯有众志成城,必能杀退金寇”。

  张孝纯这时看见血染征衣的杨志,赞道:“杨县尉舍身报国,乃我辈楷模。非常之时,非常之用,本府任命你为临时指挥使,若有军功,必极力举荐”。

  杨志道:“国难当头,洒家何须名利?”

  张孝纯道:“话虽此说,无名则事不顺。朝庭已调遣河北制置副使种师中,已由河北井陉西进,驰援太原,将军可率五百人前往盂县接应,不得有误”。

  “得令”,一说打仗,杨志又充满了激情。

  此时金国西路军主将完颜银术可率主力卷土重来,为了困住太原,以偏师夺取文水、祁县、太谷,盂县等外围县治,并击溃了宋军多支援军。杨志带领五百人在盂县便遇到一股金兵游骑,杨志便想先发制人,给敌人来个下马威,绰弓搭箭,然后肩膀生疼,再也拉不开弓弦,他只得丢去弓箭,拨出大刀。

  手下众人见杨志连弓都拉不开,而对面金兵来势汹汹,便有些心虚要跑路。杨志道:“敌军三五十人,而我五百余众,何惧敌哉,杀敌报国的时侯到了,冲呀”,一马当先,冲向金兵。

  杨志所带的兵也是义胜军,都是从辽国跑回来的汉人,被官家收编,原本想吃皇粮领军饷,如今眼见刀兵相接,早吓破胆,有人一带头逃,马上有人响应,五百人竟然跑得一个不剩。

  杨志毫无惧色,抡开大刀,与金兵打在一处,他这辈子,和西夏军打过,和吐蕃军打过,有朝庭官军打过,和契丹军打过,如今又遇上女真人,狭路相逢勇者胜,他只能拼死一搏。

  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的确老了,力不从心,受伤的左臂又开始隐隐发痛,只能虚晃一刀,拨马便走。

  那伙金兵见他要走,岂能放过,纷纷举起弯刀,死命追赶。

  眼见杨志要被金兵追上,忽然对面发现大队人马,那伙金兵一看宋军主力,立马掉头便跑。

  杨志看见是宋军旗帜,这才放下心来,那军前闪出一员大将,盔明甲亮,气势轩昂。

  杨志气喘吁吁道:“你们是那处人马?”

  那将官道:“俺乃河北制置副使种师中,你是何人?”

  杨志一听是小舅子,又惊又喜,可他不敢认,自从妻子种锦儿去世的,他便愧对种家人,只得含糊其辞道:“洒家乃并州指挥使,多亏种将军救我,否则我命休矣”。

  种师中认不得杨志,不过听他口音是关西人氏,便道:“将军是关西人?”

  杨志道:“洒家自幼流落关西,离开久矣”。

  这时听得人喊马嘶,一队金兵杀过来。种师中即传令迎战,他手下的兵都是久经沙场的西北军,面对凶神恶煞般的金兵毫不畏惧,杀在一处。金兵见占不着便宜,立马便走。种师中一马当先,追杀金兵,直杀到寿阳境内。这伙金兵死伤大半,余者逃遁。

  路上又逢着一股溃退的宋军,一问才知道鄜延路副都管刘光世和麟府知州折可求的四万援军,在文水、祁县一带被金兵打败,损失万余人后溃退。种师中即命部将收兵,准备撤回河北真定屯驻。

  杨志道:“太原势如累卵,危在旦危。种将军怎能见死不救?”

  种师中道:“孤军深入乃兵家大忌。如今鄜延、府谷两路援军已败退,凭我四千兵马如何扭转乾坤?”。

  杨志道:“国家危难之际,岂能顾得个人安危,种将军优柔寡断,怯死怕战,尽管去吧,洒家宁可战死疆场,也绝不苟且偷生”。

  种师中被激得心头火起:“种家军没有孬种。我自从军,征战不下百场,杀敌无数,何曾退缩,更不曾辱没祖宗”,当下传令兵发太原。

  而此时金兵已将太原围得铁桶一般,主力部队不断聚集。种师中为了轻装前进,将辎重粮草以及犒赏之物都没带,准备破釜沉舟,决一死战。然而一路所遇,尽是金国精锐,种师中部没有粮草,士兵三日不曾进食,饥饿难奈,疲惫不堪,前军、左军抵挡不住,先后溃散。

  种师中带领中军,死战不退,部将用神臂弓多次杀退金兵进功。然而女真人生性顽劣,死咬不放,种师中部损失惨重,率残部百余人退至寿阳杀熊岭,拼死抵抗。

  种师中身中四处重伤,部下让他骑马逃去。种师中道:“为将者视死如归,马革裹尸,死得其所。事已至此,不复求生,唯以死报国,死而无憾”,言罢奋起挥刀,复入敌阵,血浸征袍,饮恨疆场。

  杨志目睹种师中为国捐躯,撕心裂肺,便要与金兵拼命,忽觉天旋地转,再也撑不住了,昏死过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