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中兴大宋:从进士开始

第7章 拘谨答圣问

  杨稹没有犹豫,径直走到床边,把被褥枕头放下。

  本来这处宅院是赵祯准备留给自己用作散心,木匠做这张床的时候,特意做的比平常的大。

  赵宁见他真的过来,急忙脱下鞋子缩到墙边,“不能……乱来。”

  接着就用被子把头蒙住。

  杨稹明天还有事情要做,哪顾得上那么多,只回一句:

  “放心。”

  于是和衣而眠。

  放在以前,同榻而眠是赵宁不曾想过的事情。

  此刻心跳剧烈,虽说对杨稹看法微微有改观,但并不能降低警惕,左手依旧放在腰间短刀上。

  三月初八早上。

  “官人!官人!”

  屋外响起许壮的声音。

  杨稹和赵宁一同醒来,他推测有事发生,便立马下床开门,鞋都顾不上。

  来到门外,看见许壮一脸焦急的模样,问道:

  “何事?”

  “官人,宫里来人给信儿,说是官家让你即刻进宫。”

  杨稹思虑片刻,应该是官职一事,便吩咐道:

  “你速去准备,随我一同前往。”

  待许壮离开,他才察觉脚底发凉,快步跑回屋中。

  只见赵宁坐起身,散乱着头发,睡眼朦胧发着呆。

  这是一天多以来杨稹第一次看清她的容貌,即使还未梳妆打扮,便已美得不可方物。

  生得一双桃花眼、琼鼻樱唇,皮肤白而细腻。

  四目相对,杨稹竟入了神。

  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赵宁被看的有些羞怯,忙拉起被子挡住脸小声问道:

  “唤你何事?”

  杨稹这才意识到有些失态,故作镇定道:

  “官家召我入宫。”

  说完,他把鞋穿好便往外去。

  赵宁本想着跟他多说两句话,可就是无法开口,甚是恼火。

  许壮一人多用,此时充当车夫。

  杨稹坐在马车里想着后续的打算,眼下朝中的人他只得记得一部分,单凭记忆和史书中的寥寥几笔是远远不够的。

  古语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人本身就是复杂的,更何况是一群深耕朝堂的人,解决这个问题是当务之急。

  不然届时只有他一人主战,其他人全部反对,赵祯说什么都不会同意,搞不好还会扣顶帽子导致被削官夺爵。

  “许壮。”

  吁~

  许壮急忙拉住缰绳,“官人有何吩咐?”

  杨稹掀开帘子,问道:

  “你可知朝中六品以上官员有多少?”

  “官人需要的话,我便去找人做一份名帖。”

  “罢了,此事不可声张,走吧。”

  这个主意杨稹直接否定,一件事只有经手的人越少,暴露的风险才会更小。

  他想要搞清楚那些人之间的关系,提前做足准备,寻找其中的破绽,在关键时候给予致命一击。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赵祯所剩时日不过六七年,如若不能在这之前完成既定方略,一旦新帝登基他可能会被清算。

  许壮按照传话太监的吩咐驾车来到东华门,有人正在此处侯着。

  “官人,已到宫门。”

  杨稹觉得这一路太过颠簸,可能是不太习惯马车的缘故,下来时头还有晕乎。

  “你先去外面等我,买点吃食。”

  说着,他从怀里拿出些散银交给许壮。

  不给许壮推脱的机会,直接朝宫门走去。

  在内侍的带领下,杨稹再一次来到紫寰殿。

  被侍卫搜身后,杨稹进入大殿便看到赵祯端正身子在御座之上。

  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欧阳修的叮嘱一直牢记。

  “臣叩见官家,万岁……”

  “朕说过不必多礼。”

  “谢官家。”

  杨稹以为赵祯可以随便说,但他自己却不可不做,免得授人以柄。

  赵祯支开身旁内侍,随后从台阶上走到杨稹身旁,“陪朕去走走。”

  “遵旨。”

  杨稹跟在赵祯身后,保持着两个身位的距离,他不敢凑太近,个高太扎眼。

  到一处亭子,赵祯径直坐下,他今天气色较之前更差,对于狄青一事多少是有些在意。

  杨稹则是静站一旁,等赵祯开口。

  “你以为当今天下如何?”

  面对他的问题,杨稹谨慎答道:

  “回官家,如潺潺流水,生生不息。”

  二人所处之出有一池子,水面平静,看似透绿却不可见底。

  赵祯摆手道:

  “但说无妨,朕想听听实话。”

  “臣不敢欺君罔上,所言皆实。”

  赵祯不知道他先前文章中的气势去了何处,甚至有些怀疑识人有误。

  “今日朝堂上,礼院的人说有夏人来访,你如何看?”

  杨稹现在连一官半职都没有,怎会轻易妄谈国事,中规中矩答道:

  “臣以为照常接待即可。”

  同时也是为了试探赵祯的脾性是否真如书中记载那般。

  “你只管说便是,朕断不会降罪于你……咳……”

  杨稹见他这样,不敢再气,要是真在这里出事,就是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请官家手谕,无论臣口出何言皆不怪罪。”

  “好你个杨稹。”

  赵祯对着远处的内侍挥手,随后交代去准备笔墨纸砚以及大印。

  朝中都知道西夏人来此目的,无非是催要钱财,多数人都以为当给。

  赵祯忧虑的是,与西夏人款项上的数目虽不如辽国多,可一旦西夏人拿到钱的消息传到辽国,那时辽国又会派人来催。

  如今才三月,正是播种的时候。短时间内征集税收,无疑会增加百姓负担,那样说不定又会激起民变。

  所以赵祯想借此机会,看看杨稹是否真聪明。

  只不过还不等答案,便试出杨稹谨小慎微的性子。

  等内侍拿来东西,赵祯把杨稹的要求写在纸上并盖上大印。

  “臣叩谢官家恩赐。”

  虽说赵祯想反悔就一句话的事,但他肯定不会,底下那帮文官知道他言而无信的话,估计会拼命谏言。

  杨稹收好字据,开始分析道:

  “夏人所来定是为钱款一事,臣以为美酒佳肴伺候着,先不让他们回去。”

  赵祯听后,心中暗叹:年事已高,识人不明。

  本想着借此机会给他个官职,现在看来没什么必要的地方。

  此举若惹怒西夏人,说不定又会劫掠边境,到时天下百姓只会说官家是昏君。

  杨稹看出赵祯脸色不对,继续道:

  “官家,臣还有话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